光打印头及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6673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光打印头包含光源、导光体和聚光片。导光体具有与上述光源相对向的光入射面及沿主扫描方向延伸的平坦的光射出面。聚光片被设置在与导光体的光射出面相对向的位置上,使从该光射出面射出的光透过。聚光片由形成有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多个脊的棱镜层及层叠在该棱镜层上的底层构成。从导光体的光射出面射出的扩散光,由于透过聚光片而成为平行光。(*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区域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在感光性记录媒体上形成图像的光打印头。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具备了光打印头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数码相机比胶片相机得到更多的好评。如众所周知的那样,数码相机内装了闪存等的存储媒体,影像被作为数码数据而被保存于该存储媒体中。通过将被保存的数码数据转送到喷墨式打印机和热转印式打印机中,可以将拍摄的图像印刷到普通纸上。或者,通过根据被保存的数码数据驱动光打印头,可以将图像记录到感光胶片上。内装了小型光打印头的数码相机也进行产品化。根据该结构,可以将拍摄的图像当时就记录在感光胶片上。在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0-280527号公报中公开了现有的光打印头的一个例子。在该公报中公开的打印头,包含光源单元和液晶快门。光源单元形成沿主扫描方向延伸的线状光。液晶快门有选择性地使该线状光透过后照射感光胶片。光源单元包含单个或者多个发光二极管和透明的导光体。从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由导光体变换为线状的照射光。在上述现有的光打印头上,存在如下问题。即,从发光二极管发出来的光在导光体内部来回地进行全反射后,从导光体的光射出区域射出。所以,射出光存在随着行进的同时而扩散的倾向。其结果是,从导光体的光射出区域射出的光中仅有一部分可以到达液晶快门上所规定的线状区域。即,不能有效地利用从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根据上述的情况而考虑出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可以有效地利用从光源发出的光的光打印头。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内装了这种光打印头的图像形成装置。由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的光打印头具有光源;具有与上述光源相对向的光入射面及沿主扫描方向延伸的平坦的光射出面的导光体;和,与上述光射出面相对向并使从该光射出面射出的光透过的聚光层。上述聚光层的结构是使从上述光射出面射出的扩散光朝向上述光射出面的法线方向聚光。优选为,上述导光体具有沿上述主扫描方向延伸且配置于与上述光射出面相反位置的对向面。在该对向面上设置用于反射在上述导光体内行进的光并使其朝向上述光射出面的多个倾斜部。优选为,本专利技术的光打印头还具备覆盖上述对向面的镜面反射层。优选为,上述聚光层包含具有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多个脊的第一棱镜层。优选为,各脊具有三角形的截面。优选为,各脊与上述主扫描方向平行地延伸。优选为,为了与上述第一棱镜层协动并进行聚光,还设置第二棱镜层。上述第二棱镜层具有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多个脊,上述第二棱镜层的各脊沿横切上述第一棱镜层的各脊的方向延伸。优选为,上述第二棱镜层的各脊具有三角形的截面。优选为,本专利技术的光打印头还具有使上述聚光层介于中间与上述导光体的上述光射出面相对向的液晶快门。该液晶快门包含沿上述主扫描方向按列状延伸的多个快门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有上述结构的光打印头和由该光打印头照射光的感光性记录媒体。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及优点,在以下适宜的实施例的说明中,可以进一步明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3是表示感光胶片的剖面图。图4是用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光打印头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表示上述光打印头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6是用于上述光打印头中的照明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7A是表示上述照明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7B是表示用于上述照明装置中的导光体主要部分的图。图8A是沿图7A的VIII-VIII线的剖面图。图8B表示用于上述照明装置中的亮度提高膜的主要部分的图。图9是表示用于上述光打印头中的液晶快门的主要部分的图。图10是表示用于上述光打印头中的照明装置的其他例子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图10的照明装置的剖面图。图12是表示用于光打印头中的照明装置的其他例子的分解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适宜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9表示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如图1及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X包含筐体1、胶片包2及光打印头3。如图1所示,在筐体1上形成矩形的开口部11,开口部11依靠盖12而可以开闭。在盖12上,设置一对按压部121。在框体1的端面13上形成狭缝131。胶片包2包含盒子21及被收存于该盒子内部的多个感光胶片(参照图2中的符号22)。盒子21具有外侧面(图1中的上面)及与该外侧面相反的内侧面(图1中的下面)。如图1所示,在外侧面上形成一对按压部插入孔214。另外,虽然没有在图1中表示,但是在内侧面上形成矩形的开口部(参照图2中的符号213)。另外,在图1和图2中,将胶片包2的上下相反地画。如图2所示,在胶片包2的盒子21的内部,收存有多个感光胶片22,这些胶片被放置在平坦的支持板211上。另外,支持板211被支持在板簧212上。将胶片包2装在筐体1的内部,盖上盖12的话,如图2的假想线所示的那样,按压部121通过插入孔将板簧212向上方(朝向开口部213)压。其结果是,支持板211及胶片22被板簧212推向上方,最上位的胶片22处于总是与开口部213的周围壁面相接触的状态。将打印头3配置在盒子21的开口部213,可以沿B1及B2方向移动。在盒子21的一个端部(图2中的左侧端部)形成在水平方向长长地延伸的狭缝215。通过该狭缝215可以将最上位的胶片22从盒子21中排出。为了防止灰尘进入盒子21内,狭缝215被可挠性的遮蔽部件217所覆盖。从盒子21排出的胶片22再通过在筐体1的端部形成的狭缝131(参照图1)从筐体1排出。图3表示感光胶片22的内部构造。胶片22具有由矩形的基材221、感光层222及透明罩223构成的层叠构造。显影液包224被保持在胶片22的前端部(图3中的左侧端部)。符号225表示连接片。连接片225是为了可将基材221、感光层222及透明罩223一体地进行保持而以包入由它们构成的层叠体的四周边缘的方式贴合在该层叠体上。如图2所示,在筐体1内还配置推杆14及上下两个卷轴15。推杆14可以通过设置在盒子21上的缺口218沿图2的B1及B2方向移动。通过使推杆14向B2方向移动的话,可以将感光胶片22压出到胶片包2的外部。卷轴15是为了将感光胶片22从胶片包2内拉出,再通过筐体1的狭缝131将胶片22排出的部件。卷轴15从上下对感光胶片22施加压力,压破显影液包224(参照图3),使显影液流出。卷轴15起到使流出的显像液在感光层222的整个面上扩散开的作用。如图4及图5所示,打印头3具有相对于框架30而保持照明装置5、液晶快门6、棒状透镜阵列31和棱镜32的结构。在框架30上,设置从截面上来看为L字形的载置部301、在图4的A1-A2方向(主扫描方向)延伸的第一保持部302及第二保持部303。液晶快门被放置在载置部301上,在其上放置照明装置5。第一保持部302具有相对于水平面倾斜45度的倾斜面304。将反射部件33与该倾斜面304紧密贴合地进行保持。优选反射部件33的表面是镜面。反射部件33由例如铝所构成。将棒状透镜阵列31以被框架30和液晶快门6所夹持的状态保持在第二保持部303上。棒状透镜阵列31包含形成有多个贯通孔311的固定器(holder)312和保持于这些贯通孔311内的棒状透镜313。将多个棒状透镜313配置成在主扫描方向并列且它们的轴心沿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打印头,其特征在于:它具备:    光源;    具有与所述光源相对向的光入射面及沿主扫描方向延伸的平坦的光射出面的导光体;和    与所述光射出面相对向、并使从该光射出面射出的光透过的聚光层;    构成所述聚光层,使得从所述光射出面射出的扩散光向所述光射出面的法线方向聚光。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山敏彦
申请(专利权)人: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