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广播对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6646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8 0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数字广播对讲机,通过第二单片机单元基于输入输出端口模组识别有效按下的按键,然后根据有效按键控制语音芯片输出与该按键对应的警示语音模拟音频信号,然后经过运算放大电路的放大处理后再通过模数/数模转换芯片将模拟音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再经由语音编解码芯片进行编码处理,然后由第一单片机单元将编码后的数据转换为串口信后,最后通过RS485隔离收发器将串口信号转换为RS485信号后传输至总线上,从而位于总线上的其它数字广播对讲机即可接收到警示语音信息,以提醒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操作,并且,采用了RS485数据总线结构,使得总线上可挂载的对讲机较多,理论上可多达128个子机,大大提升了系统的扩展能力。系统的扩展能力。系统的扩展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数字广播对讲机


[0001]本技术涉及对讲机
,特别地,涉及一种数字广播对讲机。

技术介绍

[0002]对讲机是一种双向移动通信工具,它可以在不需要任何网络支持的情况下就可以通话,没有话费的产生,适用于相对固定且频繁通话的场合,目前的对讲机有三种类型:模拟对讲机、数字对讲机、IP对讲机。
[0003]目前的对讲机通常都只具备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通话功能,功能较为单一,针对一些危险性工作场所,无法播报警示语音来提醒工作人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数字广播对讲机,以解决目前的对讲机不具备警示语音播报功能的技术问题。
[000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数字广播对讲机,包括第一单片机单元、语音编解码芯片、模数/数模转换芯片、RS485隔离收发器、第二单片机单元、运算放大电路、语音芯片、多个按键和输入输出端口模组,所述模数/数模转换芯片、RS485隔离收发器、第二单片机单元、运算放大电路和多个按键分别与输入输出端口模组电性连接,所述语音编解码芯片分别与第一单片机单元、模数/数模转换芯片电性连接,所述语音芯片分别与第二单片机单元、运算放大电路电性连接;
[0006]所述第二单片机单元用于通过输入输出端口模组识别到按键的有效按键信息后控制所述语音芯片输出对应的模拟音频信号,所述运算放大电路用于对该模拟音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后通过输入输出端口模组传输至模数/数模转换芯片,所述模数/数模转换芯片用于将放大后的模拟音频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后发送给语音编解码芯片进行编码处理,所述第一单片机单元用于将编码处理后形成的多帧数据转换为串口信号并将其传输至RS485隔离收发器,所述RS485隔离收发器用于将串口信号转换为RS485信号后通过输入输出端口模组传输至总线上。
[0007]进一步地,所述运算放大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容C1、电容C2、电容C3和运算放大器N1,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与语音芯片连接,电阻R1的第二端与运算放大器N1的负极反馈端连接,电阻R2的第一端、电阻R3的第一端、电容C2的第一端均与运算放大器N1的正极反馈端连接,电阻R2的第二端、电容C2的第二端均接地,电阻R3的第二端与电源连接,电阻R4的第一端与运算放大器N1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4的第二端接地,电阻R5的第一端、电容C1的正极端均与运算放大器N1的负极反馈端连接,电阻R5的第二端、电容C1的负极端均与运算放大器N1的输出端连接,电容C3的第一端与运算放大器N1的输出端连接,电容C3的第二端与输入输出端口模组连接,电阻R6的第一端与电源连接,电阻R6的第二端与输入输出端口模组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N1的型号为LM2904,电阻R5的阻值为10kΩ。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扬声器、前级放大电路和末级放大电路,所述扬声器、末级放大电路分别与输入输出端口模组电性连接,所述前级放大电路分别与模数/数模转换芯片、末级放大电路电性连接;
[0010]所述输入输出端口模组接收到总线上传来的语音编码信号后将其传输至RS485隔离收发器,所述RS485隔离收发器还用于将语音编码信号转换为串口信号并将其传输至第一单片机单元,所述第一单片机单元还用于将串口信号分解成多帧数据并将其传输给语音编解码芯片,所述语音编解码芯片还用于对多帧数据进行解码处理,所述模数/数模转换芯片还用于将解码后形成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音频信号并将其传输至前级放大电路,所述前级放大电路用于对模拟音频信号进行前级放大处理并将其传输至末级放大电路,所述末级放大电路用于对模拟音频信号进行末级放大处理并将其传输至输入输出端口模组,然后通过扬声器将放大后的模拟音频信号播放出来。
[0011]进一步地,所述前级放大电路包括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和运算放大器N2,所述电容C4的第一端与模数/数模转换芯片连接,电容C4的第二端与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7的第二端与运算放大器N2的负极反馈端连接,电阻R9的第一端、电阻R10的第一端、电容C6的第一端均与运算放大器N2的正极反馈端连接,电阻R9的第二端、电容C6的第二端均接地,电阻R10的第二端与电源连接,电阻R11的第一端与运算放大器N2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11的第二端接地,电阻R8的第一端、电容C5的正极端均与运算放大器N2的负极反馈端连接,电阻R8的第二端、电容C5的负极端均与运算放大器N2的输出端连接,电容C7的第一端与运算放大器N2的输出端连接,电容C7的第二端与末级放大电路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末级放大电路包括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解电容C13、电容C14、三极管Q1、功率放大器N3、二极管D1、二极管D2和滑动变阻器P1,所述电阻R12的第一端与电源连接,电阻R12的第二端与电阻R13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3的第二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滑动变阻器P1的第一端与电容C7的第二端连接,滑动变阻器P1的第二端接地,滑动变阻器P1的滑动端与电容C8的负极端连接,电容C8的正极端与三级管Q1的集电极、功率放大器N3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电阻R16的第一端与功率放大器N3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电阻R16的第二端与电容C9的正极端、电阻R15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5的第二端、电容C9的负极端接地,电阻R14的第一端与电源连接,电阻R14的第二端与电阻R15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7的第一端、电阻R18的第一端均与功率放大器N3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电阻R17的第二端与电容C10的正极端连接,电容C10的负极端接地,电阻R18的第二端与功率放大器N3的输出端连接,功率放大器N3的五号引脚分别与电容C11的正极端、电容C12的正极端、电源连接,电容C11和电容C12的负极端接地,二极管D1的负极端、二极管D2的正极端、电阻R19的第一端、电解电容C13的正极端均与功率放大器N3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端与电源连接,电阻R19的第二端与电容C14的第一端连接,电容C14的第二端、二极管D1的正极端接地,电解电容C13的负极端与输入输出端口模组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功率放大器N3的型号为TDA2050,电阻R17的阻值为3.9kΩ。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单片机单元、语音编解码芯片、模数/数模转换芯片、RS485隔离收发器通过SMT封装集成设置在一块主板上,所述第二单片机单元、运算放大电路、语音
芯片通过SMT封装集成设置在一块语音控制板上,所述主板和语音控制板固定安装在机箱内。
[0015]进一步地,还包括与输入输出端口模组电性连接的话筒,用户按下话筒上的发射按键并发出语音后,输入输出端口模组将话筒采集到的模拟音频信号传输至模数/数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字广播对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单片机单元(1)、语音编解码芯片(2)、模数/数模转换芯片(3)、RS485隔离收发器(4)、第二单片机单元(5)、运算放大电路(6)、语音芯片(7)、多个按键(9)和输入输出端口模组(10),所述模数/数模转换芯片(3)、RS485隔离收发器(4)、第二单片机单元(5)、运算放大电路(6)和多个按键(9)分别与输入输出端口模组(10)电性连接,所述语音编解码芯片(2)分别与第一单片机单元(1)、模数/数模转换芯片(3)电性连接,所述语音芯片(7)分别与第二单片机单元(5)、运算放大电路(6)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单片机单元(5)用于通过输入输出端口模组(10)识别到按键(9)的有效按键信息后控制所述语音芯片(7)输出对应的模拟音频信号,所述运算放大电路(6)用于对该模拟音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后通过输入输出端口模组(10)传输至模数/数模转换芯片(3),所述模数/数模转换芯片(3)用于将放大后的模拟音频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后发送给语音编解码芯片(2)进行编码处理,所述第一单片机单元(1)用于将编码处理后形成的多帧数据转换为串口信号并将其传输至RS485隔离收发器(4),所述RS485隔离收发器(4)用于将串口信号转换为RS485信号后通过输入输出端口模组(10)传输至总线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广播对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运算放大电路(6)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容C1、电容C2、电容C3和运算放大器N1,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与语音芯片(7)连接,电阻R1的第二端与运算放大器N1的负极反馈端连接,电阻R2的第一端、电阻R3的第一端、电容C2的第一端均与运算放大器N1的正极反馈端连接,电阻R2的第二端、电容C2的第二端均接地,电阻R3的第二端与电源连接,电阻R4的第一端与运算放大器N1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4的第二端接地,电阻R5的第一端、电容C1的正极端均与运算放大器N1的负极反馈端连接,电阻R5的第二端、电容C1的负极端均与运算放大器N1的输出端连接,电容C3的第一端与运算放大器N1的输出端连接,电容C3的第二端与输入输出端口模组(10)连接,电阻R6的第一端与电源连接,电阻R6的第二端与输入输出端口模组(10)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字广播对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运算放大器N1的型号为LM2904,电阻R5的阻值为10kΩ。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广播对讲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扬声器(8)、前级放大电路(12)和末级放大电路(13),所述扬声器(8)、末级放大电路(13)分别与输入输出端口模组(10)电性连接,所述前级放大电路(12)分别与模数/数模转换芯片(3)、末级放大电路(13)电性连接;所述输入输出端口模组(10)接收到总线上传来的语音编码信号后将其传输至RS485隔离收发器(4),所述RS485隔离收发器(4)还用于将语音编码信号转换为串口信号并将其传输至第一单片机单元(1),所述第一单片机单元(1)还用于将串口信号分解成多帧数据并将其传输给语音编解码芯片(2),所述语音编解码芯片(2)还用于对多帧数据进行解码处理,所述模数/数模转换芯片(3)还用于将解码后形成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音频信号并将其传输至前级放大电路(12),所述前级放大电路(12)用于对模拟音频信号进行前级放大处理并将其传输至末级放大电路(13),所述末级放大电路(13)用于对模拟音频信号进行末级放大处理并将其传输至输入输出端口模组(10),然后通过扬声器(8)将放大后的模拟音频信号播放出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字广播对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级放大电路(12)包括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和运算放大器N2,所述电容C4的第一端与模数/数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浪萍凌冬辉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凌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