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适应性的平车,包括车体,车体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延伸板,两个延伸板上均设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沿着延伸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滑轨、滑动连接在多个滑轨上的移动板以及沿着移动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移动板上表面的齿形带以及设置在移动板朝向车体中心一侧的限位板,滑轨的长度方向垂直车体的长度方向,齿形带之间相互平行,延伸板上设有用于驱动齿形带滑动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延伸板长度方向两端的固定块、转动连接在两个固定块之间的主动轴以及沿主动轴长度方向固定套设在主轴外侧壁上的多个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与齿形带啮合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管桩的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适应性的平车
[000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搅拌分料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高适应性的平车。
技术介绍
[0002]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主要用于作为桥梁或者是建筑的承重构件,其具有较高的承载力以及使用寿命。其按照生产方法可分为后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是采用先张法预应力工艺和离心成型法制成的一种空心筒体细长混凝土预制构件,主要由圆筒形桩身、端头板和钢套箍等组成。
[0003]在混凝土管桩的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转移工作,经常会用到平车,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8306698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管桩运输车,属管桩生产
,包括托架、底盘、万向轮和拉杆,运输车通常成对使用。托架用于托举管桩,托架上方有与管桩形状相匹配的凹槽,管桩置于凹槽内,托架安装在底盘上,底盘四周设置拉杆安装孔,拉杆安装孔用于安装拉杆。底盘底部安装四个万向轮,使用万向轮可使底盘灵活转向。托架底部设计一处旋转凸台,底盘上设计一处旋转槽,旋转凸台安装于旋转槽内且可在旋转槽内转动,实现托架与底盘之间的转动,便于管桩的转向。拉杆底部具有拉杆插销,拉杆通过拉杆插销安装于底盘的拉杆安装孔上。需要变更拉杆的安装方向时,可将拉杆取下再安装在底盘的其他拉杆安装孔上。
[000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方案中托架用于托举管桩,但是托架的大小是固定的,实际生产过程中管桩一般具有多种直径,该种托架在使用时无法较好的匹配多种尺寸的管桩,适用性较为局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适应性的平车,该种平车的限位组件可以调节大小,进而适应不同尺寸的管桩,具有适用性更强的效果。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高适应性的平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延伸板,两个所述延伸板上均设有限位组件;
[0008]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沿着延伸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滑轨、滑动连接在多个滑轨上的移动板、沿着移动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移动板上表面的齿形带以及设置在移动板朝向车体中心一侧的限位板,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垂直车体的长度方向,所述齿形带之间相互平行,所述延伸板上设有用于驱动齿形带滑动的驱动组件;
[0009]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延伸板长度方向两端的固定块、转动连接在两个固定块之间的主动轴以及沿主动轴长度方向固定套设在主轴外侧壁上的多个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齿形带啮合设置。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平车运输管桩时,利用驱动组件,主动轴转动,进
而带动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与齿形带之间啮合进而带动移动板沿着滑轨的长度方向运动,最终带动限位板将管桩的圆周侧面相抵紧,进而对管桩进行限位,两个相面对的限位板之间的距离可以由齿形带以及滑轨进行控制,进而可以适应不同尺寸的管桩,提高平车的适用性。
[001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板倾斜设置,所述限位板由下至上逐渐远离车体的中心设置。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限位板与管桩圆周侧面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限位板的受力条件,使得限位板对管桩的限位作用更加有效,提高了限位板的适应效果。
[0013]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板远离车体中线的一面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板的底端,所述加强筋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移动板的上表面。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提高了限位板的强度,在面对质量较大的管桩时仍能提供较好的支撑限位作用,避免限位板发生折断的情况,进而提高了平车的适用性。
[0015]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板朝向车体中心的一面设有防磨垫。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管桩与限位板的表面发生较强的挤压摩擦,进而导致管桩表面产生破损的情况,提高了管桩的质量。
[0017]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板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移动板上,所述加强筋可拆卸连接在移动板上。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面对不同形状的管桩,可以将限位板拆卸,换成不同形状的限位板,使得限位板更好的贴合管桩的侧壁,提高了限位板的适用性,进而提高平车的适用性。
[001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移动板上表面靠近车体中心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一卡槽以及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以及第二卡槽均平行移动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限位板底端设有第一卡接块,所述加强筋底面设有第二卡接块,所述第一卡接块与第一卡槽卡接配合,所述第二卡接块与第二卡槽卡接配合。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限位板与移动板之间的拆卸方式,在使用时,沿着第一卡槽以及第二卡槽的轴线方向即可拆卸限位板,操作方便。
[002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车体上上设有用于锁紧主动齿轮的定位齿轮,所述定位齿轮的一端铰接在固定块上,所述定位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设置。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限位组件对管桩限位的稳定性,保证安全。
[00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通过限位组件中的限位板之间的距离可调节,进而可以适应不同尺寸的管桩,提高了平车的适用范围;
[0025]2.通过限位板可拆卸连接在移动板上,使得限位板可以方便的更换成不同的形状,可以更好的匹配不同管桩甚至不同形状的管桩,提高了平车的适用性;
[0026]3.通过设置锁紧件以及防磨垫,提高了管桩放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9]图3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30]图中,1、车体;2、延伸板;3、限位组件;31、滑轨;32、移动板;33、齿形带;34、限位板;4、驱动组件;41、固定块;42、主动轴;43、驱动齿轮;44、驱动电机;5、加强筋;6、防磨垫;7、第一卡槽;71、第一卡接块;8、第二卡槽;81、第二卡接块;9、凹陷;10、定位组件;101、定位齿轮;102、支撑架;103、锁紧杆;11、行走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高适应性的平车,包括车体1以及设置在车体1底面的行走轮11。
[0033]参照图1,沿着车体1长度方向的两侧水平固定连接有延伸板2,在延伸板2上设有限位组件3。限位组件3包括沿着延伸板2的长度方向均匀平行间隔设置的多个滑轨31、滑动连接在多个滑轨31上的移动板32、沿着移动板3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移动板32上表面的齿形带33以及设置在移动板32朝向车体1中心一侧的限位板34,限位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适应性的平车,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延伸板(2),两个所述延伸板(2)上均设有限位组件(3);所述限位组件(3)包括沿着延伸板(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滑轨(31)、滑动连接在多个滑轨(31)上的移动板(32)以及沿着移动板(3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移动板(32)上表面的齿形带(33)以及设置在移动板(32)朝向车体(1)中心一侧的限位板(34),所述滑轨(31)的长度方向垂直车体(1)的长度方向,所述齿形带(33)之间相互平行,所述延伸板(2)上设有用于驱动齿形带(33)滑动的驱动组件(4);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设置在延伸板(2)长度方向两端的固定块(41)、转动连接在两个固定块(41)之间的主动轴(42)以及沿主动轴(42)长度方向固定套设在主轴外侧壁上的多个驱动齿轮(43),所述驱动齿轮(43)与所述齿形带(33)啮合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适应性的平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34)倾斜设置,所述限位板(34)由下至上逐渐远离车体(1)的中心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适应性的平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34)远离车体(1)中线的一面设有加强筋(5),所述加强筋(5)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板(34)的底端,所述加强筋(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移动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斌,陈福根,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海宏水泥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