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建伟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辅助行走的康复训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16607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8 0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辅助行走的康复训练系统,包括主框架、动力机构、康复训练机构、辅助机构和翻转休息机构,动力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丝杠;康复训练机构包括万向节和训练背心;翻转休息机构包括休息床架、翻转床板、第二电机、束缚带、可升降脚踏板、靠背辅助电机、支撑支点和水平转轴,第二电机的输出端通过导向轮与支撑支点连接,以使翻转床板以水平转轴为中心上下翻转,靠背辅助电机位于翻转床板的一侧,靠背辅助电机通过齿轮转动带动靠背上下翻动,可升降脚踏板位于翻转床板的末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满足患者日常锻炼和休息,无需家人陪护,能自行操作,操作简单方便,对现有技术来说,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辅助行走的康复训练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行动受限患者辅助行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辅助行走的康复训练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老龄化的进程加剧,现代社会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对于老年人来说,晚年生活能自理是一件幸福的事。可是随着身体机能的老化,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因为中风、偏瘫、脑梗、腰腿疼痛等慢性病,逐渐失去正常行走运动的能力,长时间卧床不起,给家人和社会也带来了不小的负担;一些年轻人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腿脚受伤或者行动不便,不得不在病床上或者轮椅上简单活动,以避免肌肉出现萎缩现象。
[0003]现有的康复训练装置,由于结构过于简单,只能用于拉伸和行走,不能满足患者其他诸如如厕、喝水、休息、起床等日常活动行为,有时候患者拉伸锻炼时间久,需要躺下休息,如果家中没人,则会非常不方便,休息后如何顺利起床也是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0004]如何设计一种结构合理,设计巧妙,满足患者日常锻炼和休息,无需家人陪护,能自行操作,操作简单方便的用于辅助行走的康复训练系统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的康复训练装置,由于结构过于简单,只能用于拉伸和行走,不能满足患者其他诸如如厕、喝水、休息、起床等日常活动行为,有时候患者拉伸锻炼时间久,需要躺下休息,如果家中没人,则会非常不方便,休息后不能顺利起床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辅助行走的康复训练系统,来实现结构合理,设计巧妙,满足患者日常锻炼和休息,无需家人陪护,能自行操作,操作简单方便的目的。r/>[0006]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辅助行走的康复训练系统,包括主框架、动力机构、康复训练机构、辅助机构和翻转休息机构,所述的主框架包括两个横杆、四个纵杆、两个底杆、两个倒U形支撑架和固定梁架,四个纵杆的上下两端用来连接两个横杆和两个底杆,所述横杆、纵杆和底杆构成双杠结构,两个横杆中间为用于康复的行走通道;两个倒U形支撑架固定设置在两个横杆的两端,固定梁架固定连接两个倒U形支撑架的最高点;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丝杠,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丝杠连接,丝杠的顶端向水平两侧延伸形成T字形滑块,T字形滑块沿设置在固定梁架上的倒置滑槽前后自由滑动,通过控制第一电机的转动实现丝杠的上下运动;所述康复训练机构包括与丝杠下端连接的万向节和训练背心,万向节的下端与训练背心固定连接,训练背心上还设置有安全扣带;所述翻转休息机构包括休息床架、翻转床板、第二电机、束缚带、可升降脚踏板、靠背辅助电机、支撑支点和水平转轴,所述休息床架位于主框架后侧,翻转床板的下端通过水平转轴与休息床架活动连接,第二电机位于翻转床板的背部,第二电机的输出端通过导向轮与支撑支点连接,以使翻转床板以水平转轴为中心上下翻转,靠背辅助电机位于翻转床板的一侧,靠背辅助电机通过齿轮转动带动靠背上下翻动,可升降脚踏板位于翻转床板
的末端。
[0007]所述的辅助机构包括设置在纵杆上的马桶和活动桌,所述马桶和活动桌的一端均通过一个套设在纵杆的旋转套筒固定在纵杆下部,马桶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轮和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行走轮以旋转套筒为中心转动。
[0008]所述的四个纵杆上均设置有用于调整高度的升降旋钮,通过调整升降旋钮转动调节四个纵杆的合适高度。
[0009]所述的电机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控制丝杠升降的控制按钮。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本技术包括主框架、动力机构、康复训练机构、辅助机构和翻转休息机构,所述的主框架包括两个横杆、四个纵杆、两个底杆、两个倒U形支撑架和固定梁架,四个纵杆的上下两端用来连接两个横杆和两个底杆,所述横杆、纵杆和底杆构成双杠结构,两个横杆中间为用于康复的行走通道;两个倒U形支撑架固定设置在两个横杆的两端,固定梁架固定连接两个倒U形支撑架的最高点;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丝杠,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丝杠连接,丝杠的顶端向水平两侧延伸形成T字形滑块,T字形滑块沿设置在固定梁架上的倒置滑槽前后自由滑动,通过控制第一电机的转动实现丝杠的上下运动,本技术创新性地增加了辅助机构和翻转休息机构,在原有康复训练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如厕、喝水、辅助休息、辅助起床等人性化功能,对行动受限患者来说,具有结构合理,设计巧妙,无需家人陪护,能自行操作,操作简单方便的目的,更加人性化;
[0012]2)所述康复训练机构包括与丝杠下端连接的万向节和训练背心,万向节的下端与训练背心固定连接,训练背心上还设置有安全扣带;
[0013]3)所述翻转休息机构包括休息床架、翻转床板、第二电机、束缚带、可升降脚踏板、靠背辅助电机、支撑支点和水平转轴,所述休息床架位于主框架后侧,翻转床板的下端通过水平转轴与休息床架活动连接,第二电机位于翻转床板的背部,第二电机的输出端通过导向轮与支撑支点连接,以使翻转床板以水平转轴为中心上下翻转,靠背辅助电机位于翻转床板的一侧,靠背辅助电机通过齿轮转动带动靠背上下翻动,可升降脚踏板位于翻转床板的末端,翻转床板的翻转角度为0到90度,以方便患者躺下和起来,并增加了可升降脚踏板,防止患者从床上滑落,保证了安全;
[0014]4)所述的辅助机构包括设置在纵杆上的马桶和活动桌,所述马桶和活动桌的一端均通过一个套设在纵杆的旋转套筒固定在纵杆下部,马桶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轮和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行走轮以旋转套筒为中心转动,马桶和活动桌能满足患者如厕和活动的需求;
[0015]5)所述的四个纵杆上均设置有用于调整高度的升降旋钮,通过调整升降旋钮转动调节四个纵杆的合适高度,本技术适合不同高度的行动受限患者的需求,高度可自由调整。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康复训练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翻转休息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动力机构和康复训练机构配合使用示意图;
[0020]图中标记:1、主框架,101、横杆,102、纵杆,103、底杆,104、支撑架,105、固定梁架,106、升降旋钮,2、动力机构,201、第一电机,202、丝杠,203、滑块,204、滑槽,205、控制按钮,3、康复训练机构,301、万向节,302、训练背心,303、安全扣带,4、辅助机构,401、马桶,402、活动桌,5、行走通道,6、翻转休息机构,601、休息床架,602、翻转床板,603、第二电机,604、束缚带,605、可升降脚踏板,606、靠背辅助电机,607、支撑支点,608、水平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2]如图所示,一种用于辅助行走的康复训练系统,包括主框架1、动力机构2、康复训练机构3、辅助机构4和翻转休息机构6,所述的主框架1包括两个横杆101、四个纵杆102、两个底杆103、两个倒U形支撑架1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辅助行走的康复训练系统,包括主框架(1)、动力机构(2)、康复训练机构(3)、辅助机构(4)和翻转休息机构(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框架(1)包括两个横杆(101)、四个纵杆(102)、两个底杆(103)、两个倒U形支撑架(104)和固定梁架(105),四个纵杆(102)的上下两端用来连接两个横杆(101)和两个底杆(103),所述横杆(101)、纵杆(102)和底杆(103)构成双杠结构,两个横杆(101)中间为用于康复的行走通道(5);两个倒U形支撑架(104)固定设置在两个横杆(101)的两端,固定梁架(105)固定连接两个倒U形支撑架(104)的最高点;所述动力机构(2)包括第一电机(201)和丝杠(202),第一电机(201)的输出端与丝杠(202)连接,丝杠(202)的顶端向水平两侧延伸形成T字形滑块(203),T字形滑块(203)沿设置在固定梁架(105)上的倒置滑槽(204)前后自由滑动,通过控制第一电机(201)的转动实现丝杠(202)的上下运动;所述康复训练机构(3)包括与丝杠(202)下端连接的万向节(301)和训练背心(302),万向节(301)的下端与训练背心(302)固定连接,训练背心(302)上还设置有安全扣带(303);所述翻转休息机构(6)包括休息床架(601)、翻转床板(602)、第二电机(603)、束缚带(604)、可升降脚踏板(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伟张震平汤晓飞徐文升杨中财夏明献何炳旭黄延芳
申请(专利权)人:张建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