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6443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晶显示板,其包括:由树脂材料形成的黑底,该黑底形成在从第一基板的一个端部延伸的预定区域和像素区域的边界区域;滤色器,形成该滤色器以与该像素区域相对应;密封图案,该密封图案形成在该黑底的上表面;以及第二基板,该第二基板通过该密封图案与该第一基板附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板,更特别地,涉及一种液晶显示板,该液晶显示板能够防止在形成黑底(black matrix)时使用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并且能够使除有效图像显示部分之外的无效区域(dummy region)的面积最小。
技术介绍
通常,液晶显示装置是一种显示器件,其中将包含图像信息的数据信号分别地供应给以矩阵形式设置的多个单元像素,并且对这些单元像素的透光率进行控制,以显示所期望的图像。因此,液晶显示器件包括液晶显示板,其中以矩阵形式设置多个单元像素;以及驱动器集成电路(IC),用于驱动这些单元像素。在液晶显示板中,将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和滤色器基板彼此附连,以彼此相对,并在其间具有一定的间隔(通常,称为单元间隙),并且在该单元间隙内形成一液晶层。将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和滤色器基板通过沿有效图像显示部分的外部边缘形成的密封图案而彼此附连。此时,在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或滤色器基板上形成间隔物,从而在其间形成特定的单元间隙。在基板的外表面安装有偏振板、延迟板等。构造该多个部件来改变光的状态以及通过的光的折射率,以获得具有高亮度和高对比度特性的液晶显示器件。在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和滤色器基板彼此面对并彼此附连的液晶显示板中,形成公共电极和像素电极,以对液晶层施加电场。即,对施加给像素电极的电压进行控制,同时对公共电极施加电压,从而分别地控制单元像素的透光率。为了对各单元像素分别控制施加给像素电极的电压,在各单元像素形成用作为开关器件的薄膜晶体管。通常将液晶显示器件分类为扭转向列(TN)模式液晶显示板和面内切换(IPS)模式液晶显示板。在TN模式液晶显示板中,在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上各单元像素处形成像素电极,在滤色器基板的整个表面上形成公共电极。因此,通过形成在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上的像素电极和形成在滤色器基板上的公共电极之间的电场来驱动液晶层。然后,在IPS模式液晶显示板中,在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上以预定间隔形成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因此,通过形成在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上的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的水平电场来驱动液晶层。图1是显示液晶显示板的平面结构的示例性视图,其中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和滤色器基板彼此相对并且彼此附连。在图1中,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1与滤色器基板102相对并且附连,并且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1的一个长边的边缘和一个短边的边缘相对于滤色器基板102伸出。在基板101和102彼此附连的区域设置图像显示部分113,其中以矩阵形式形成多个单元像素,以显示图像。沿图像显示部分113的外部边缘形成密封图案116。在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1的延伸到滤色器基板102之外的一个短边的边缘区域,设置与图像显示部分113的选通线相连的选通焊盘部分114。在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1的延伸到滤色器基板102之外的一个长边的边缘区域,设置与图像显示部分113的数据线相连的数据焊盘部分115。选通焊盘部分114将从选通驱动器集成电路提供的扫描信号提供给图像显示部分113的选通线,而数据焊盘部分115将从数据驱动器集成电路提供的图像信息提供给图像显示部分113的数据线。在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1上,其上施加扫描信号的选通线和其上施加图像信息的数据线彼此相交,由此以矩阵的形式限定多个单元像素。在交叉点上设置薄膜晶体管,用于切换单元像素。在滤色器基板102上,设置对应于单元像素的红色、绿色或蓝色滤色器,并且设置黑底,用以防止由背光产生的光的泄漏,并且用以防止邻近单元像素的混色。在TN模式液晶显示板的情况下,在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1上设置像素电极,并在滤色器基板102上设置公共电极,以驱动液晶层。在IPS模式液晶显示板的情况下,在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1上设置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以驱动液晶层。在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1和滤色器基板102之间具有由间隔物保持的单元间隙,以彼此分开固定的距离。它们通过形成在图像显示部分113的外部边缘的密封图案116彼此附连,并由此构成液晶显示板100。在密封图案116的一侧设置液晶注入孔,用于在彼此附连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1和滤色器基板102之间注入液晶。在液晶注入结束后将该液晶注入孔密封。图2显示了在TN模式液晶显示板的情况下图1的区域“A”的滤色器基板的剖面结构的实施例。参照图2,该滤色器基板包括由铬材料制成的黑底202,该黑底202形成在从透明基板201的一个端部延伸的预定区域和像素的边界区域处,用于防止由背光产生的光的泄漏,并且防止邻近像素的混色;红色、绿色或蓝色滤色器203,该滤色器203与黑底202部分地重叠,形成该滤色器203以与单元像素相对应;公共电极204,形成在黑底202的上部和滤色器203的整个表面上;以及密封图案205,形成在黑底202与公共电极204层叠的结构上。为了在TN模式液晶显示板的滤色器基板上形成黑底202,通过诸如溅射法的成薄工艺淀积由铬材料制成的薄膜,并且通过光刻工艺来对所淀积的薄膜进行构图。在由铬材料制成的黑底202和由透明金属材料制成的公共电极204层叠的结构上形成密封图案205。如上所述,对于形成在TN模式液晶显示板的现有技术的滤色器基板上的黑底202,使用了由对人体有毒的重金属铬材料制成的薄膜。图3显示了在IPS模式液晶显示板的情况下图1的区域“A”的滤色器基板的剖面结构的实施例。参照图3,该滤色器基板包括由树脂材料制成的黑底302,该黑底302形成在与透明基板301的一个端部以恒定距离分离的区域和像素的边界区域上,用于防止由背光产生的光的泄漏,并且防止邻近像素的混色;红色、绿色或蓝色滤色器303,该滤色器303与黑底302部分地重叠,形成该滤色器303以与单元像素相对应;覆盖层(over-coat layer)304,形成在包括黑底302和滤色器303的透明基板301的上部的整个表面;以及密封图案305,形成于在透明基板301的边缘部分上形成的覆盖层304的上表面。与TN模式液晶显示板不同,在IPS模式液晶显示板的滤色器基板上形成的黑底302是由诸如树脂材料的有机膜形成的。在IPS模式液晶显示板中,通过形成在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上的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的电场来驱动液晶层。因此,当形成在滤色器基板上的黑底302由以诸如铬的金属材料制成的薄膜来形成时,会使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的电场发生扭曲,从而导致在驱动液晶层方面的缺陷。因此,形成在IPS模式液晶显示板的滤色器基板上的黑底302由以诸如树脂材料的有机膜制成的厚膜来形成。在包括黑底302和滤色器303的透明基板301的上部的整个表面形成覆盖层304,以使表面平坦。然而,由于形成在IPS模式液晶显示板的滤色器基板上的密封图案305是在覆盖层304(该覆盖层304形成在透明基板301的边缘部分上)的上表面上形成的,所以需要将其中形成密封图案305的区域和其中形成黑底302的区域分离。因此,相对于有效图像显示部分增大了无效区域,并且因此必须增大IPS模式液晶显示板的尺寸。此外,因为由于粘接黑底302和密封图案305方面的问题而使黑底302并不形成在透明基板301的形成有密封图案305的边缘部分,所以由背光产生的光会在透明基板301的边缘部分发生泄漏,从而降低液晶显示板的图像质量。此外,在TN模式液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板,其包括:    树脂材料的黑底,该黑底被设置在从第一基板的一个端部延伸的预定区域和多个像素的边界区域;    与单元像素相对应的滤色器;    位于所述黑底的上表面的密封图案;以及    第二基板,该第二基板通过所述密封图案与所述第一基板附连。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峰澈南明祐姜敬奎
申请(专利权)人:LG飞利浦LCD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