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软组织平衡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6365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8 0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关节软组织平衡测量装置,包括:基体;抵顶件,可活动地设置在基体上,抵顶件上设置有刻度线;凸轮传动结构,设置在基体和抵顶件之间,凸轮传动结构驱动抵顶件向上移动;扭力螺丝刀,与凸轮传动结构连接,扭力螺丝刀包括指示盘及指示针,指示盘上设置有标定抵顶件受力值的刻度。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软组织进行测力的准确度较差的问题。准确度较差的问题。准确度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关节软组织平衡测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骨科用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关节软组织平衡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膝关节主要由股骨、胫骨和髌骨构成,关节囊附着于各骨关节软骨的周缘,关节囊的周围有韧带加固,由膝关节处的关节囊、韧带、肌肉、肌腱、神经、血管等构成膝关节软组织。
[0003]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膝关节病变已经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种常见疾病。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膝关节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全膝关节置换是指用人工假体取代已经受到严重损坏而不能行使正常功能的膝关节,从而消除膝关节的疼痛,恢复其稳定性和活动度。
[0004]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为了安装人工假体,需要对股骨和胫骨进行截切,以使截切后的骨轮廓能与人工假体的安装面相匹配。例如,对于胫骨而言,截切步骤主要包括胫骨近端(指靠近心脏的一端)的截切;对于股骨而言,截切步骤主要包括股骨远端(指远离心脏的一端)的截切,以及股骨前髁、后髁、斜面及髁间的截骨。当完成股骨及胫骨远端骨质切割后,股骨与胫骨之间形成截骨间隙,整个置换术将进入到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即膝周软组织平衡。为了获得更好的远期随访效果,软组织平衡的精确性是人们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相关技术中的全膝关节置换术通过机械导向装置进行髓内、髓外定位截骨,而后医生凭借肉眼、手感和经验来定位解剖标志、下肢力线和假体旋转轴线,然后手工划线截骨、人工假体放置和软组织平衡。虽然人们不断完善切割骨组织的手术器械的机械定位功能,提高人工假体植入至截切间隙的准确性,但相对于切割骨组织而言,软组织平衡没有很好的配套器械可以帮助医生定位、测量和校正,软组织平衡通常依赖医生的经验和技术,对软组织进行测力的准确度较差,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术后关节功能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关节软组织平衡测量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对软组织进行测力的准确度较差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关节软组织平衡测量装置,包括:基体;抵顶件,可活动地设置在基体上,抵顶件上设置有刻度线;凸轮传动结构,设置在基体和抵顶件之间,凸轮传动结构驱动抵顶件向上移动;扭力螺丝刀,与凸轮传动结构连接,扭力螺丝刀包括指示盘及指示针,指示盘上设置有标定抵顶件受力值的刻度。
[0007]进一步地,凸轮传动结构包括凸轮轴和凸轮,凸轮轴穿设在基体上,凸轮可转动地套设在凸轮轴外,凸轮的一部分穿出基体并与扭力螺丝刀连接。
[0008]进一步地,凸轮包括套筒部和传动部,套筒部套设在凸轮轴上,套筒部的端部穿出基体并与扭力螺丝刀连接。
[0009]进一步地,传动部具有与抵顶件接触配合的抵接面,抵接面与抵顶件的内壁抵顶接触并在抵顶件的内壁上形成接触线,接触线位于抵顶件的中间位置,或者,接触线位于偏离抵顶件的中间位置的预设距离M内。
[0010]进一步地,抵接面为曲面,预设距离M满足0<M≤5mm。
[0011]进一步地,传动部的外壁上设置有止挡部,止挡部能够与基体的底部接触配合;基体上设置有能够避让传动部的第一避让缺口,止挡部与基体的底部接触时,传动部的一部分伸入至第一避让缺口内。
[0012]进一步地,抵顶件和基体均为壳体结构,抵顶件位于基体的内部,基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导向平面,抵顶件的外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导向平面接触配合的第二导向平面。
[0013]进一步地,抵顶件包括抵顶本体和设置在抵顶本体的底部上的延伸部,基体上设置有能够避让延伸部的第二避让缺口。
[0014]进一步地,关节软组织平衡测量装置还包括防脱结构,防脱结构设置在基体和抵顶件之间,防脱结构包括止挡件和与止挡件配合的止挡槽,止挡件设置基体上,止挡槽设置在抵顶件上。
[0015]进一步地,关节软组织平衡测量装置还包括握持件,握持件连接在基体上,抵顶件的侧壁上设置有避让部分凸轮传动结构的第三避让缺口。
[0016]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关节软组织平衡测量装置包括:基体、抵顶件、凸轮传动结构和扭力螺丝刀。抵顶件可活动地设置在基体上,抵顶件上设置有刻度线。凸轮传动结构设置在基体和抵顶件之间。凸轮传动结构驱动抵顶件向上移动。扭力螺丝刀与凸轮传动结构连接。扭力螺丝刀包括指示盘及指示针,指示盘上设置有标定抵顶件受力值的刻度。在膝关节置换术中,当完成股骨及胫骨远端骨质切割后,将关节软组织平衡测量装置植入股骨与胫骨之间的截骨间隙中,旋转扭力螺丝刀,扭力螺丝刀驱动凸轮传动结构转动。在凸轮传动结构的作用下,抵顶件上移,直至充满截骨间隙,以使抵顶件与股骨髁截骨面接触配合,此时扭力螺丝刀的指示盘上的数值为零;当继续旋转扭力螺丝刀,抵顶件将向股骨髁截骨面施加抵顶力,抵顶件首先克服关节的重力而后逐步上移并拉升韧带,直至韧带及周围软组织拉紧,如果抵顶件继续加力,扭力螺丝刀的指示针的指示数值也逐渐上升,抵顶力将反应韧带及周围软组织的牵张力,牵张力和抵顶力是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两值相等。在这个过程中,根据抵顶件的侧壁上的刻度线,可知抵顶件上移的距离,此时观察指示针在指示盘上的指示数值,该指示数值为软组织的牵张力。当获得内侧副韧带和外侧副韧带两个区域的软组织的牵张力之后,根据两个区域的牵张力以及抵顶件上移的距离,能够直观地、准确地判断是否需要对膝关节软组织的松解度进行调节,需要时,则平衡膝关节软组织的松解度。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软组织进行测力的准确度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关节软组织平衡测量装置的实施例的抵顶件伸出基
体时的第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示出了图1的关节软组织平衡测量装置的抵顶件伸出基体时的主视示意图;
[0020]图3示出了图1的关节软组织平衡测量装置的抵顶件伸出基体时的剖视示意图;
[0021]图4示出了图1的关节软组织平衡测量装置的抵顶件伸出基体时的第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5示出了图1的关节软组织平衡测量装置的抵顶件伸出基体时的第三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6示出了图1的关节软组织平衡测量装置的抵顶件未伸出基体时的第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7示出了图1的关节软组织平衡测量装置的抵顶件未伸出基体时的剖视示意图;
[0025]图8示出了图1的关节软组织平衡测量装置的抵顶件未伸出基体时的第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9示出了图1的关节软组织平衡测量装置的抵顶件未伸出基体时的第三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示出了图1的关节软组织平衡测量装置的基体的第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示出了图10的关节软组织平衡测量装置的基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关节软组织平衡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10);抵顶件(20),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体(10)上,所述抵顶件(20)上设置有刻度线(25);凸轮传动结构(30),设置在所述基体(10)和所述抵顶件(20)之间,所述凸轮传动结构(30)驱动所述抵顶件(20)向上移动;扭力螺丝刀(40),与所述凸轮传动结构(30)连接,所述扭力螺丝刀(40)包括指示盘(2)及指示针,所述指示盘(2)上设置有标定所述抵顶件(20)受力值的刻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节软组织平衡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传动结构(30)包括凸轮轴(31)和凸轮(32),所述凸轮轴(31)穿设在所述基体(10)上,所述凸轮(32)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凸轮轴(31)外,所述凸轮(32)的一部分穿出所述基体(10)并与所述扭力螺丝刀(40)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关节软组织平衡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32)包括套筒部(323)和传动部(321),所述套筒部(323)套设在所述凸轮轴(31)上,所述套筒部(323)的端部穿出所述基体(10)并与所述扭力螺丝刀(40)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关节软组织平衡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321)具有与所述抵顶件(20)接触配合的抵接面(3211),所述抵接面(3211)与所述抵顶件(20)的内壁抵顶接触并在所述抵顶件(20)的内壁上形成接触线,所述接触线位于所述抵顶件(20)的中间位置,或者,所述接触线位于偏离所述抵顶件(20)的中间位置的预设距离M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关节软组织平衡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面(3211)为曲面,所述预设距离M满足0<M≤5mm。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彩梅徐辉马小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