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氮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6148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8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氮封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放空总管,以及水封罐I和水封罐II,含有相同物料的设备之间通过各自的放空管路均连接在同一个放空总管上,放空总管的一端通过气动阀I连接有氮气补充管;水封罐I内设有水封液面I,放空总管的另一端均插入水封液面I下,水封罐I上开设排气口并连接引风机;水封罐II内形成有工作室,且仅在竖向隔板的下方相通,各工作室上方均通过支管与对应的放空总管连通,水封罐II内设有高度为h2的水封液面II,各工作室均连接有上端贯穿工作室,下端插入水封液面II下的补气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保证系统安全性前提下,减少了氮封阀的使用数量和氮气的补充量,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氮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可燃液体系统的氮封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氮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化工生产中,因使用大量的易燃易爆原料。这些原料和空气中的氧接触,极易生成爆炸性混合物,因而给安全生产带来巨大隐患。为此,在各种储罐、中间罐、反应器、混合器、离心机等设备上设置氮封系统已成为化工设计的重要安全措施。
[0003]现阶段,大部分的氮封系统设计还是局限于一台设备使用一个氮封装置,即一个补氮阀加一个泄氮阀,两个阀门配合使用维持系统的氮气压力。
[0004]上述设计方法存在诸多弊端:1、需要使用大量补氮、泄氮阀,增加装置的投资成本。2、大量补氮、泄氮阀的使用增加了管线安装的复杂性。3、大量补氮、泄氮阀的频繁动作增加氮气消耗,致使产品成本上升。
[0005]因此,如何克服上述弊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氮封装置,在保证系统安全性前提下,减少了氮封阀的使用数量和氮气的补充量,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0007]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提供一种新型氮封装置,用于系统内各设备的氮封,各设备均连接有一放空管路,包括至少一个放空总管,以及水封罐I和水封罐II,
[0009]在各设备中含有相同物料的设备之间通过各自的放空管路均连接在同一个放空总管上,每个放空总管上安装有压力检测表I,每个放空总管的一端通过气动阀I连接有氮气补充管;
[0010]水封罐I内设有高度为h1的水封液面I,每个放空总管的另一端均插入水封罐I的水封液面I下,且每个放空总管在压力检测表I和水封罐I之间还安装有气动阀II,水封罐I内安装有压力检测表II,水封罐I上开设排气口并通过管路连接有引风机,引风机的出风口安装有气动阀III;
[0011]水封罐II内通过竖向隔板形成有与放空总管个数相同的工作室,且各工作室仅在竖向隔板的下方相通,各工作室上方均通过支管与对应的放空总管连通,各支管上均安装有气动阀IV,水封罐II内设有将各工作室之间液封且高度为h2的水封液面II,各工作室均连接有补气管,补气管的上端贯穿工作室并与大气相通,补气管的下端插入水封液面II下。
[0012]本方案利用水封罐II上的补气管进气,在系统处于负压时对系统进行补充,维持系统的常压,避免连接到放空总管上的常压设备因承受过高负压而损坏。而且通过物料自身的饱和蒸气压在系统内形成压力,可以抑制其进一步挥发,并有效减少氮气的补充量,降低成本。含有相同物料的设备之间连接在同一放空总管,可以利用一个放空总管配合氮封系统对多个设备进行氮封,大大减少了系统中氮封阀的使用量。
[0013]进一步的,还包括PLC控制器,PLC控制器通过控制电路分别与压力检测表I、压力检测表II、气动阀I、气动阀II、气动阀III、气动阀IV和引风机的开关电连接。
[0014]PLC控制器配合压力检测表I、压力检测表II、气动阀I、气动阀II、气动阀III、气动阀IV和引风机,可以通过控制电路实现对系统内各个气动阀的自动化控制,减少人工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及装置的安全性。
[0015]进一步的,水封罐I和水封罐II分别通过液位控制器连接有补水罐,液位控制器与PLC控制器电连接。
[0016]液位控制器可以对水封罐I和水封罐II内的液位进行监控,通过补水罐对水封罐进行补水,使两者内的液面始终保持在各自设定的液位高度。
[0017]更进一步的,水封液面I的高度h1大于水封液面II的高度h2。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一、系统压力低于压力检测表I设定的最低工作压力而呈现负压状态时,可利用水封罐上的补气管进气,在系统处于负压时对放空总管进行补充,维持系统的常压,避免连接到放空总管上的常压设备因承受过高负压而损坏,维护了系统的安全性。而且通过物料自身的饱和蒸气压在系统内形成压力,可以抑制其进一步挥发,并有效减少氮气的补充量,降低成本。
[0020]二、含有相同物料的设备之间连接在同一放空总管,利用一个放空总管配合补氮管对多个设备进行氮封,大大减少了系统中氮封阀的使用量,整个装置通过PLC自动控制,无需人工操作,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所示:
[0023]1、设备,2、放空管路,3、放空总管,4、气动阀I,5、氮气补充管,6、压力检测表I,7、支管,8、补气管,9、气动阀IV,10、工作室,11、竖向隔板,12、液位控制器,13、补水罐,14、水封罐II,15、水封罐I,16、气动阀II,17、压力检测表II,18、引风机,19、气动阀III。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0025]一种新型氮封装置,用于系统内各设备1的氮封,各设备1均连接有一放空管路2,包括至少一个放空总管3,以及水封罐I15和水封罐II14。
[0026]在各设备1中含有相同物料的设备1之间通过各自的放空管路2均连接在同一个放空总管3上,每个放空总管3上安装有压力检测表I6,每个放空总管3的一端通过气动薄膜调节阀I4连接有氮气补充管5。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共设置3个放空总管3。
[0027]水封罐I15内设有高度为h1的水封液面I,每个放空总管3的另一端均插入水封罐I15的水封液面I下(液面高度略高于系统设定工作压力液位高),且每个放空总管3在压力检测表I6和水封罐I15之间还安装有气动开关球阀II9,水封罐I15内安装有压力检测表II17,水封罐I15上开设排气口并通过管路连接有引风机18,引风机18的出风口安装有气动开关球阀III19;
[0028]水封罐II14内通过竖向隔板11形成有与放空总管3个数相同的工作室10,在本实施中,水封罐II14中设置与放空总管3个数相同的3个工作室10,且各工作室10仅在竖向隔板11的下方相通,各工作室10上方均通过支管7与对应的放空总管3连通,各支管7上均安装有气动开关球阀IV9,水封罐II14内设有将各工作室10之间液封且高度为h2的水封液面II,各工作室10均连接有补气管8,补气管8的上端贯穿工作室10,补气管8的下端插入水封液面II下,补气管8的上端与大气相通,补气管8插入液面下的长度略高于系统最低工作压力高度。其中,水封液面I的高度h1大于水封液面II的高度h2。
[0029]还包括PLC控制器,PLC控制器通过控制电路分别与压力检测表I6、压力检测表II17、气动薄膜调节阀I4、气动开关球阀II16、气动开关球阀III9、气动开关球阀IV19和引风机18的开关电连接。
[0030]水封罐I15和水封罐II14分别通过液位控制器12连接有补水罐13,液位控制器12与PLC控制器电连接。
[0031]正常工作时,放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氮封装置,用于系统内各设备的氮封,各设备均连接有一放空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放空总管,以及水封罐I和水封罐II,在设备中含有相同物料的设备之间通过各自的放空管路均连接在同一个放空总管上,每个放空总管上安装有压力检测表I,每个放空总管的一端通过气动薄膜调节阀I连接有氮气补充管;水封罐I内设有高度为h1的水封液面I,每个放空总管的另一端均插入水封罐I的水封液面I下,且每个放空总管在压力检测表I和水封罐I之间还安装有气动阀II,水封罐I内安装有压力检测表II,水封罐I上开设排气口并通过管路连接有引风机,引风机的出风口安装有气动阀III;水封罐II内通过竖向隔板形成有与放空总管个数相同的工作室,且各工作室仅在竖向隔板的下方相通,各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守福董红波徐尊船侯江涛李宗山
申请(专利权)人:首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