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5955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包括一背光模组、一液晶面板以及一固定结构,其中液晶面板是配置于背光模组上方,而固定结构是将背光模组与液晶面板固定。该固定结构包括一承载架、一前固定框架以及一后固定框架,承载架是承载液晶面板及背光模组,而前固定框架与后固定框架是将承载架、背光模组以及液晶面板固定,其中承载架的边缘具有多个扣合件,且前固定框架具有多个第一扣合孔,而后固定框架具有多个第二扣合孔,且多个第一扣合孔以及多个第二扣合孔是同时与对应的多个扣合件扣合。本发明专利技术使液晶显示模组的固定结构能够同时达到节省空间、维持外观完整性以及增加整体强度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模组(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LCM),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同时达到节省空间、维持外观完整性以及增加整体强度的液晶显示模组。
技术介绍
针对现代信息社会的急速进步,大多受惠于半导体组件及人机显示装置的飞跃性进步。就显示器而言,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因具有优异的显示品质与其经济性,一直独占近年来的显示器市场。然而,对于个人在桌上操作多数终端机/显示器装置的环境,或是以环保的观点切入,若以节省能源的潮流加以预测,阴极射线管因空间利用以及能源消耗上仍存在很多问题,而对于轻、薄、短、小以及低消耗功率的需求无法有效提供解决之道。因此,具有高画质、空间利用效率佳、低消耗功率、无辐射等优越特性的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已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液晶显示器(LCD)主要是由一液晶面板及一背光模组(模决)所构成。其中液晶显示器与一固定结构即构成一液晶显示模组(Liquid CrystalDisplay Module,LCM)。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液晶面板中所注入的液晶本身不会发光,因此,必须透过背光模组所提供的面光源来点亮液晶面板,以使液晶显示器达到显示的效果,故从上述可知背光模组在液晶显示器中的重要性。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所示,图1是现有习知的液晶显示模组固定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I-I剖面的剖面示意图。液晶显示模组100是由一背光模组180、一液晶面板190及一固定结构145所构成,其中背光模组180是由一导光板(Light Guide Panel,LGP)110、一光源120、一反射罩(Holder)130所构成。其中,导光板110具有一光入射面112、一扩散面114及一光出射面116。反射罩130是配置于导光板110的光入射面112旁,且光源120是配置于反射罩130内。而光源120所提供的光线能够由导光板110的光入射面112入射至导光板110中,并经过导光板110的扩散面114的散射与反射之后,由光出射面116出射。而导光板110的作用在于将光源120所发出的线性光线转换为面光源的型态,以确保液晶面板190获得亮度均匀的面光源。如图1所示,反射罩130是配置于光源120旁,且罩住该光源120,用以集中光源120所发出的光线,并将这些光线引导至导光板110的光入射面112上。而光学模片140是配置于导光板110的光出射面116上,以用来提高背光模组180的辉度表现。另外,反射板135是配置于导光板110的扩散面114下,用以提高背光模组180的光利用率。如图1所示,承载架170是用以承载上述的背光模组180及液晶面板190,且承载架170具有多个扣合件154,而后固定框架150具有多个对应于扣合件154的第二扣合孔(图中未示),该第二扣合孔扣合于扣合件154上,使得承载架170与后固定框架150两两相互扣合固定,且前固定框架160具有多个对应于扣合件154的第一扣合孔164,其中该第一扣合孔164的位置是与第二扣合孔的位置相互错开,而该第一扣合孔164扣合于扣合件154上,使得承载架170与前固定框架160为两两相互扣合固定。之后,再以螺丝将液晶面板190、背光模组180以及固定结构145锁固在一起,以使得原先液晶显示模组100在结构上的固定力量更加稳固。值得注意的是,扣合件154与第一扣合孔164及第二扣合孔(图中未示)的扣合位置,是由接合至液晶面板的多个芯片封装体(chip package)的位置所决定,意即,扣合件154、第一扣合孔164及第二扣合孔(图中未示)的扣合位置是对应于各个芯片封装体之间。在扣合位置必须安置于这些芯片封装体的接合位置之间的前提之下,再加上第一扣合孔164的位置必须与第二扣合孔的位置相互错开,因此第一扣合孔164以及第二扣合孔的设置数量有限,使得承载架170与前固定框架160及后固定框架150之间的扣合强度较差。此外,过多的扣合件与扣合孔的数目,亦容易破坏液晶显示模组的整体外观。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液晶显示模组仍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液晶显示模组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液晶显示模组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的液晶显示模组,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液晶显示模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液晶显示模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液晶显示模组(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LCM),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液晶显示模组的固定结构能够同时达到节省空间、维持外观完整性以及增加整体强度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其包括一背光模组;一液晶面板,配置于该背光模组上方;以及一固定结构,是将该背光模组与该液晶面板固定,该固定结构包括一承载架、一前固定框架以及一后固定框架,该承载架是承载该液晶面板及该背光模组,而该前固定框架与该后固定框架是将该承载架、该背光模组以及该液晶面板固定,其中该承载架的边缘具有多数个扣合件,该前固定框架具有多数个第一扣合孔,而该后固定框架具有多数个第二扣合孔,且该些第一扣合孔以及该些第二扣合孔是同时与对应的该些扣合件相扣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中所述的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该导光板具有一光入射面、一扩散面以及一光出射面;一反射罩,配置于该导光板的该光入射面旁;以及一光源,配置于该反射罩内。前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中所述的光源包括冷阴极萤光灯管以及发光二极管阵列(数组)其中之一。前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中所述的背光模组更包括一反射板,配置于该导光板的该扩散面下。前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中所述的背光模组包括一反射罩以及多数个光源。前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中所述的光源包括冷阴极萤光灯管以及发光二极管阵列其中之一。前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更包括至少一光学膜片,配置于该背光模组与该液晶面板之间。前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中所述的承载架边缘上的该些扣合件包括多数个凸起结构,且该些凸起结构是由该承载架边缘向外凸出。前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中所述的承载架边缘上的该些扣合件包括多数个凸起结构,且该些凸起结构是由该承载架边缘同时向内与向外凸出。前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中所述的该些扣合件是一体成型于该承载架的边缘上。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其包括一背光模组;一液晶面板,配置于该背光模组上方;以及一固定结构,是将该背光模组与该液晶面板固定,该固定结构包括一承载架、一前固定框架以及一后固定框架,该承载架是承载该液晶面板及该背光模组,而该前固定框架与该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背光模组;一液晶面板,配置于该背光模组上方;以及一固定结构,是将该背光模组与该液晶面板固定,该固定结构包括一承载架、一前固定框架以及一后固定框架,该承载架是承载该液晶面板及该背光 模组,而该前固定框架与该后固定框架是将该承载架、该背光模组以及该液晶面板固定,其中该承载架的边缘具有多数个扣合件,该前固定框架具有多数个第一扣合孔,而该后固定框架具有多数个第二扣合孔,且该些第一扣合孔以及该些第二扣合孔是同时与对应的该些扣合件相扣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群元谢坤宏蔡艳雪林克峰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