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5895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其包括支护桩外层,所述支护桩外层由并排设置的止水帷幕以及围护桩组成;所述基坑底部靠近围护桩的位置设置有坡内加固结构,所述坡内加固结构为若干加固搅拌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具有的效果是:在反压平台的支撑强度无法满足需求时,支护桩仍能保持较好的稳定性。较好的稳定性。较好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施工的中,通常需要开挖基坑,而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基坑主要用于承台、桥台和扩大基础施工。而基坑支护指的是为保护地下主体结构施工和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采用的临时性支挡、加固、保护与地下水控制的措施。
[0003]现有基坑加固形式有很多,有通过对撑进行加固,有通过斜撑进行加固,不管采用什么形式进行加固前,通常需要先通过开挖反压平台对基坑的支护桩进行进行预支撑,然后增设加固结构,之后再将反压平台挖至基坑底部。
[0004]然而在加固结构未完成时,反压平台可能因为土质不够密实或者进水等原因导致结构强度不足以满足支撑强度的需求,因此还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其具有的效果是:在反压平台的支撑强度无法满足需求时,支护桩仍能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其包括支护桩外层,所述支护桩外层由并排设置的止水帷幕以及围护桩组成;
[0008]所述基坑底部靠近围护桩的位置设置有坡内加固结构,所述坡内加固结构为若干加固搅拌桩。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坡内加固结构部分的地面不易松动,进而使得围护桩不易移动,从而保证围护桩的稳定性,即在反压平台的支撑强度无法满足需求时,支护桩外层仍能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固搅拌桩排布的截面呈类“日”字型。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坡内加固结构位置处的加固效果。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护桩外层包括斜撑段,所述斜撑段的围护桩上端设置有第一冠梁,所述第一冠梁固定连接有斜撑,斜撑远离第一冠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混凝土支座,所述混凝土支座设置于楼房主体的底板上。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这种基坑支护结构时,由于混凝土支座位于楼房主体的底板上,使得该基坑支护结构在施工时无需预留斜撑的安装空间,从而减少了基坑开挖的空间,进而降低了开挖成本;且适用于多种施工工况。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凝土支座与所述斜撑的接触面倾斜设置且与该接触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
°-
45
°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撑的支撑力通过混凝土支座传递至楼房的底板上,当
接触面的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30
°
时,斜撑对混凝土支座的支撑力在竖直方向的分力较大,使得混凝土支座易于损坏,同时斜撑在竖直面上的投影距离变大,相同大小的围护桩对斜撑的水平方向的力以及混凝土支座对斜撑的水平方向的力对斜撑产生的弯矩变大,使得斜撑易于损坏;当接触面的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45
°
时,斜撑对混凝土支座的支撑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较大,从而使得斜撑与混凝土支座易于分离,从而将接触面与水平面的夹角选为30
°-
45
°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凝土支座靠近所述斜撑的一侧内部预埋有钢板,所述混凝土支座内部间隔设置有箍筋结构。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强混凝土支座的结构强度。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冠梁靠近所述斜撑的一侧内部预埋有钢板,所述第一冠梁靠近所述斜撑的一侧设置有楔形垫片,所述楔形垫片与所述斜撑贴合。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埋钢板增强第一冠梁接触面的强度,楔形垫片使得第一冠梁与斜撑更好地贴合。
[002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斜撑包括支撑钢管,所述支撑钢管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端头以及活动端头,所述固定端头与所述第一冠梁固定连接,所述活动端头与所述混凝土支座固定连接。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斜撑的支撑功能。
[002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坑底部靠近围护桩的位置设置有坡内加固结构,所述坡内加固结构为若干加固搅拌桩。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加固结构部分的地面不易松动,从而使得围护桩不易移动,从而保证围护桩的稳定性。
[002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护桩外层还包括锚索段,所述锚索段的围护桩上端设置有第二冠梁,所述锚索段的围护桩侧壁上设置有腰梁;
[0025]所述第二冠梁以及腰梁均穿设有贯穿所述支护桩外层的预应力锚索,所述预应力锚索朝向远离所述围护桩的方向向下倾斜。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应力锚索靠锚头锚入岩体内,即贯穿较为软质不够坚固的土层与稳固岩层联在一起,从而改变围护桩的应力状态,提高围护桩的整体强度。
[002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锚索段的围护桩远离所述止水帷幕的一侧设置有喷砼钢网,所述腰梁固定连接于所述喷砼钢网。
[00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砼钢网增强了围护桩的支护强度,并使腰梁便于固定安装。
[0029]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30]1.增设坡内加固结构,在反压平台的支撑强度无法满足需求时,支护桩外层仍能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0031]2.由于斜撑安装于楼房主体上,该基坑支护结构在施工时无需预留斜撑的安装空间,从而减少了基坑开挖的空间,进而降低了开挖成本;且适用于多种施工工况;
[0032]3.斜撑与混凝土支座的连接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0033]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支护桩外层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5]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斜撑段的剖视图;
[0036]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混凝土支座的剖视图;
[0037]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冠梁与斜撑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38]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斜撑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7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坡内加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8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锚索段的剖视图。
[0041]图中,1、支护桩外层;11、止水帷幕;12、围护桩;13、斜撑段;131、第一冠梁;132、混凝土支座;133、楔形垫片;14、锚索段;141、第二冠梁;142、腰梁;143、预应力锚索;144、喷砼钢网;2、斜撑;21、支撑钢管;22、固定端头;23、活动端头;3、坡内加固结构;31、加固搅拌桩。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3]参照图1以及图2,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其包括支护桩外层1,支护桩外层1由并排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支护桩外层(1),所述支护桩外层(1)由并排设置的止水帷幕(11)以及围护桩(12)组成;所述基坑底部靠近围护桩(12)的位置设置有坡内加固结构(3),所述坡内加固结构(3)为若干加固搅拌桩(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搅拌桩(31)排布的截面呈类“日”字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桩外层(1)包括斜撑段(13),所述斜撑段(13)的围护桩(12)上端设置有第一冠梁(131),所述第一冠梁(131)固定连接有斜撑(2),斜撑(2)远离第一冠梁(13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混凝土支座(132),所述混凝土支座(132)设置于楼房主体的底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支座(132)与所述斜撑(2)的接触面倾斜设置且与该接触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
°-
45
°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冠梁(131)靠近所述斜撑(2)的一侧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嘉康袁连佳袁嘉威袁嘉劲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万宜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