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5802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背光组件,该背光组件是设于一显示面板下方,该背光组件包括:    至少一个用来提供光线的光线产生器;    一设于该光线产生器与该显示面板之间并用来将该光线产生器产生的该光线散射至该显示面板的散光板。    一设于该散光板表面上的棱镜;    一设于该光线产生器与该散光板之间并用来将该光线产生器产生的该光线散射至该散光板的导光板;    至少一个设于各该光线产生器与该导光板之间的遮光片;以及    一设于该光线产生器下方并用以将该光线反射至该导光板的反射板。(*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组件,尤指一种可预防一漏光现象发生的背光组件。
技术介绍
背光组件是液晶显示器产品的关键零组件之一,目前已普遍应用于数码相机、数字个人助理(PDA)、卫星导航系统、电脑监视器以及平面电视上。一般而言,背光组件均设于一显示面板(display panel)的下方,并具有一光源以和一散光板(diffusing plate),以提供一均匀分散的光线至该显示面板,再通过控制显示面板上的像素电极来形成适当的图像。其中,背光组件可根据光线的所在位置,分成光线产生自显示面板正下方的直下式(directilluminance)背光组件或是光线来自显示面板侧边附近的侧光式(edge light)背光组件。而由于直下式背光组件是将光线产生器设于显示面板的正下方,因此可应用于较高亮度需求或较大尺寸的显示面板,例如电脑监视器以及平面电视机等。参考图1,图1为一公知背光组件10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背光组件10是设于一显示面板12的下方,并包括至少一光线产生器(light sourcegenerator)14、一设于光线产生器14与显示面板12之间的散光板(diffusingplate)16、一设于光线产生器14与散光板16之间的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LGP)18、以及一设于光线产生器14下方固定于一外壳(housing)22上的反射板(reflecting sheet)20。其中,光线产生器14是用来提供一光线至显示面板12,反射板20是用于将光线产生器14所产生的光线向上反射,以增加光的使用率,进而提供一较佳的亮度输出,导光板18是用来将光线产生器14产生的该光线散射(scatter)至散光板16,散光板16可将通过散光板16的光线进一步散射,以提供显示面板12较均匀分散的光线。而设于反射板20下方并包覆反射板20周围的外壳22,则是用来固定散光板16、导光板18、反射板20以及光线产生器14。此外,一般在散光板16的上方通常还设有至少一棱镜(prism)24,以进一步修正照光强度的差异,使显示面板12接收到的光线能有一较均匀的照光强度分布,而棱镜24所设置的数目和顺序可根据需要加以变化。一般而言,背光组件中的光线产生器14大多是由一冷阴极萤光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所构成,而各该灯管是以平行方式排列。为了要满足高亮度的产品需要,上述背光组件10中的光线产生器14的辉度(brigtness)日益提高,因此在操作时往往会产生辉度不均(unbalancedbrightness)的问题,造成显示面板12上明显呈现出栅栏状的光影(lightgrating),亦即俗称的漏光(light bleed-through)现象。在长期使用下,此漏光现象会造成显示面板12的显示品质降低,因此要如何防止此缺陷以增加显示品质,实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组件(back light module),以避免由上述公知背光组件所引发的漏光(light bleed-through)现象所造成的各项问题。在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中,该背光组件是设于一显示面板(display panel)下方。该背光组件包括至少一光线产生器(light source generator)、一散光板(diffusing plate)、一棱镜(prism)、一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至少一遮光片(light shading sheet)与一反射板(reflecting sheet)。该光线产生器是用来提供一光线,而该散光板则是设于该光线产生器与该显示面板之前,用来将该光线产生器产生的该光线散射(scatter)至该显示面板,且该棱镜(prism)是设于该散光板表面。该导光板是设于该光线产生器与该散光板之间,用来将该光线产生器产生的该光线散射至该散光板,而该反射板是设于该光线产生器下方,用以将该光线反射至该导光板。该遮光片则是由一半透明片(semi-transparent sheet)所构成,设于各该光线产生器与该导光板之间,并包括多个透光孔(light hole)。由于本专利技术的该背光组件内的该光线产生器所产生的该光线,是先经过该遮光片再被散射至该导光板上,因此通过该遮光片上的该透光孔的作用,可使被散射至该导光板上的该光线具有一均匀的辉度(brightness),以确保光线该在后续被散射至该显示面板上时,不会发生漏光现象,且即使该遮光片是由一半透膜片所构成而不具有该透光孔,也可通过该遮光片的非完全透光的特性,而得到相同的效果。由此可知,本专利技术的该背光组件可借助该遮光片的设计而维持该显示面板的高显示品质,进而大幅提高产品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为公知背光组件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背光组件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遮光片的放大示意图。附图的符号说明10 背光组件 12 显示面板14 光线产生器16 散光板18 导光板20 反射板22 外壳 24 棱镜40 背光组件 42 显示面板44 光线产生器45 光线46 散光板48 棱镜50 导光板52 遮光片54 反射板56 外壳58 开口 60 第一散热孔62 透光孔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2,图2为本专利技术背光组件(back light module)40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背光组件40设于一显示面板(display panel)42的下方,且背光组件40包括至少一光线产生器(light source generator)44、一设于光线产生器44与显示面板42之间的散光板(diffusing plate)46、至少一设于散光板46表面的棱镜(prism)48、一设于光线产生器44与散光板46之间的导光板(lightguide plate)50、至少一设于各光线产生器44与导光板50之间的遮光片(lightshading sheet)52、一设于光线产生器44下方的反射板(reflecting sheet)54,以及一设于反射板54下方并包覆反射板54周围的外壳(housing)56。如图2所示,光线产生器44是为一用来提供一光线45的灯管,而各光线产生器44则是以平行方式排列,且在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中,光线产生器44是为一冷阴极萤光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反射板54是由铝金属或其他金属合金所构成,用以将光线45反射至遮光片54乃至于导光板50上,且反射板54具有至少一开口(opening)58,兼具有排放(evolve)背光组件40在操作时所产生的热能的功能。除此之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反射板54也可由一底部由发泡PET膜或PC树脂等材料组成,而表面形成有一层金属或其他具有高反射性的材料所构成的反射薄膜。导光板50是用来将光线产生器44产生的光线45散射(scatter)至散光板46,而散光板46则是用来将该光线进一步散射至显示面板42。在工艺允许的情况下,遮光片52与导光板50可用射出成型的方式一并形成;相反地,遮光片52与导光板50也可于分别形成后,再以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华南麦哲魁
申请(专利权)人: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