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设备和路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5613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3:51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感知设备和路侧设备,涉及智能交通技术领域。具体实现方案为:感知设备包括:感知单元,设置于设备杆之上;阻尼器系统,设置于设备杆之上且与感知单元绑定设置。该感知设备采用了与感知单元绑定设置的阻尼器系统这一物理手段,减小了感知单元的晃动幅度,从源头增强了传感器数据的稳定性,减少了后期处理所需的时间和资源,并且成本较低。并且成本较低。并且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感知设备和路侧设备


[0001]本公开涉及计算机
,具体涉及智能交通
,尤其涉及感知设备和路侧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路侧感知设备为了保证视野,通常将感知设备架设在较高的位置,一般是在红绿灯杆或其他设备杆上。设备位置越高,晃动得就越厉害,这会严重影响感知设备的检测能力,使感知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0003]现有技术中为了减小路侧感知设备的晃动,一方面是增强红绿灯杆或其他设备杆本身的强度,或不做任何处理,因为大多数红灯或者监控摄像头可以容忍剧烈的晃动,但是用于V2X(vehicle to everything,即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的路侧感知设备无法承受,轻微的晃动都可能导致检测的结果产生巨大的偏差。另一方面是通过软件的方式对晃动进行检测和矫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晃动带来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感知设备和路侧设备。
[0005]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感知设备,感知设备包括:感知单元,设置于设备杆之上;阻尼器系统,设置于设备杆之上且与感知单元绑定设置。
[0006]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侧设备,路侧设备包括:设备杆和如上实施例所述的感知设备,所述设备杆与外部装置固定连接。
[0007]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设备和路侧设备,感知设备包括:感知单元,设置于设备杆之上;阻尼器系统,设置于设备杆之上且与感知单元绑定设置。这样的感知设备和采用感知设备的路侧设备,采用了与感知单元绑定设置的阻尼器系统这一物理手段,减小了感知单元的晃动幅度,从源头增强了传感器数据的稳定性,减少了后期处理所需的时间和资源,并且降低了减小晃动带来的影响所需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08]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09]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路侧设备中的感知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示例性结构图;
[0010]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感知设备的阻尼器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示例性结构图;
[0011]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感知设备的阻尼器系统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示例性结构图;
[0012]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感知设备的阻尼器系统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示例性结构
图;
[0013]图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感知设备的阻尼器系统的第四个实施例的示例性结构图;
[0014]图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感知设备的阻尼器系统的第五个实施例的示例性结构图;
[0015]图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感知设备的阻尼器系统的第六个实施例的示例性结构图;
[0016]图8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感知设备的阻尼器系统的第七个实施例的示例性结构图;
[0017]图9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感知设备的阻尼器系统的第八个实施例的示例性结构图;
[0018]图10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感知设备的阻尼器系统的第九个实施例的示例性结构图;
[0019]图1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感知设备的阻尼器系统的第十个实施例的示例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
[002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0022]现有技术中,单纯依靠增强红绿灯杆或其他设备杆本身强度的做法只能从整体上消除晃动的影响,但是红绿灯杆或其他设备杆本身的震动特性导致感知设备在谐振点上的震动幅度会非常剧烈。依靠软件对感知设备进行矫正的方式对资源消耗较多,耗时较大,并且很难保证鲁棒性。
[0023]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用于路侧设备中的感知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示例性结构图。
[0024]如图1所示,路侧设备可以包括:设备杆110和感知设备,感知设备可以包括:感知单元120和阻尼器系统130。
[0025]其中,设备杆110,与外部装置固定连接;感知单元120,设置于设备杆之上;阻尼器系统130,设置于设备杆之上且与感知单元绑定设置。
[0026]具体地,设备杆110可以为横向杆、竖向杆或包括横向杆的L型杆等。例如,设备杆110可以为红绿灯杆或其它设备杆。
[0027]感知单元120可以为支持数据采集的、用于情境感知的设备单元,包括但不限于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传感器、标签识读器等等。
[0028]感知单元120,通常根据需要,设置于设备杆110伸出的杆部。例如,感知单元120可以设置于设备杆的末端或中部的位置。
[0029]阻尼器系统130,也即减震器系统,可以设置于设备杆110之上并且与感知单元120
绑定设置,从而提供感知单元运动的阻力,耗减感知单元运动的能量,减少感知单元120的晃动。
[0030]本公开上述实施例的用于路侧设备中的感知设备,通过在设备杆110上绑定感知单元120设置阻尼器系统130,减小了感知单元的晃动幅度,从源头增强了传感器数据的稳定性,减少了后期处理所需的时间和资源,并且降低了减小晃动带来的影响所需的成本。
[0031]进一步参考图2,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图1中的阻尼器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示例性结构图。
[0032]如图2所示,阻尼器系统包括:质量块131、弹性器件132、阻尼器133和保护箱134。
[0033]具体地,图2中示例性的示出了质量块131分别连接一个弹性器件132和一个阻尼器133的情形。弹性器件132的一端连接质量块131,另一端连接于设备杆110的杆壁。阻尼器133的一端连接质量块131,另一端连接于设备杆110的杆壁。保护箱134,安装于设备杆110之上,将质量块131、至少一个弹性器件132、至少一个阻尼器133保护于内。
[0034]其中质量块的形状、材质不限。具体的质量块、弹性器件和阻尼器的设置,可以将设备杆等效为m1、k1和b1组成的一阶弹性系统,加上阻尼器系统m2、k2和b2,从而将路侧设备等效为二阶串联弹性系统。假设路侧杆的k1和b1为固定值,通过调节m2、k2和b2,可以显著减小m1的震动幅度,从而使得传感器晃动幅度减小。这里的m、k和b分别代表质量块的质量、弹性器件的弹性系数和阻尼器的阻尼系数,1和2分别代表设备杆(可将设备杆视为一个整体)和阻尼器系统。
[0035]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图2中仅为本申请的一个示例性结构图,并不代表对本公开的限定,具体地,图2中的弹性器件132和阻尼器133的数量可以根据技术人员或应用场景的需要来确定,可以为一个、两个或更多个,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0036]本公开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的阻尼器系统,可以通过在设备杆110上与感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设备包括:感知单元,设置于设备杆之上;阻尼器系统,设置于所述设备杆之上且与所述感知单元绑定设置;所述阻尼器系统包括:质量块,分别连接至少一个弹性器件和至少一个阻尼器;所述弹性器件的一端连接质量块,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设备杆的杆壁和/或保护箱的内箱壁之上;所述阻尼器的一端连接所述质量块,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设备杆的杆壁和/或所述保护箱的内箱壁之上;所述保护箱,安装于所述设备杆之上,将所述质量块、所述至少一个弹性器件、所述至少一个阻尼器保护于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弹性器件以所述质量块的水平中心为中心,沿水平方向对称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弹性器件为一个弹性器件;所述一个弹性器件将所述质量块的水平中心连接至所述设备杆的杆壁或所述保护箱中与所述设备杆的杆壁相对的内箱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弹性器件为两个弹性器件;所述两个弹性器件分别将所述质量块连接至所述设备杆的杆壁;或所述两个弹性器件分别将所述质量块连接至所述保护箱中与所述设备杆的杆壁相邻的两个内箱壁;或所述两个弹性器件分别将所述质量块连接至所述保护箱中与所述设备杆的杆壁相对的内箱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