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工程用交换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5534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信工程用交换机,包括安装壳,所述安装壳内壁左右两侧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一缓冲机构,两个第一缓冲机构之间通过放置板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板的顶部设有交换机本体,所述安装壳内壁底部设有三个第二缓冲机构,所述第二缓冲机构的顶端与放置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壳的顶部设有两个第三缓冲机构,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包括横杆,所述横杆的左端固定连接在安装壳内壁上,所述横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挡板。该通信工程用交换机,结构设计合理,对安装在内部的交换机具有缓冲作用,防止因外界振动而导致的交换机内部元件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可满足多方位使用需求。满足多方位使用需求。满足多方位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信工程用交换机


[0001]本技术涉及通信工程
,具体为一种通信工程用交换机。

技术介绍

[0002]通信工程是电子工程的重要分支,也是其中一个基础学科。该学科关注的是,通信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和信号处理,的原理和应用,通信工程研究的是,以电磁波、声波或光波的形式把信息通过电脉冲,从发送端(信源)传输到一个或多个接受端(信宿),接受端能否正确辨认信息,取决于传输中的损耗高低,信号处理是通信工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其包括过滤,编码和解码等,现有技术的交换机在安装后大多不具备缓冲作用,经常因外界振动导致交换机内部元件损坏,影响使用寿命,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难以满足使用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通信工程用交换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工程用交换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通信工程用交换机,包括安装壳,所述安装壳内壁左右两侧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一缓冲机构,两个第一缓冲机构之间通过放置板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板的顶部设有交换机本体,所述安装壳内壁底部设有三个第二缓冲机构,所述第二缓冲机构的顶端与放置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壳的顶部设有两个第三缓冲机构;
[0005]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包括横杆,所述横杆的左端固定连接在安装壳内壁上,所述横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横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活动压块,所述横杆表面且位于活动压块的左右两侧均套设有第一缓冲弹簧,所述活动压块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第一缓冲弹簧的一端相互接触,所述活动压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撑杆,所述撑杆远离第一连接轴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与放置板底部固定连接;
[0006]所述第二缓冲机构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固定连接在安装壳内壁的底部,所述套筒内活动连接有升降柱,所述升降柱的顶端贯穿套筒且延伸至其外部与放置板底部固定连接,位于套筒外部的升降柱表面套设有第二缓冲弹簧,所述第二缓冲弹簧的顶端与放置板底部相互接触,所述第二缓冲弹簧的底端与套筒顶部固定连接;
[0007]所述第三缓冲机构包括螺杆,所述螺杆与安装壳的顶部螺纹连接,所述螺杆的底端通过第一连板固定连接有第三缓冲弹簧,所述第三缓冲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板。
[0008]优选的,所述活动压块对应横杆的位置设有滚珠,所述滚珠与横杆表面活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活动压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轮,所述安装壳内壁底部对应支撑轮的位置开设有与其配合使用的轮槽。
[0010]优选的,所述升降柱左右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套筒对应限位块的位置开设有与其配合使用的限位槽。
[0011]优选的,所述螺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所述旋转把手的表面套设有防滑套。
[0012]优选的,所述放置板顶部且位于交换机本体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软垫,所述第二连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软垫。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1、本技术通过将交换机本体放置于放置板之上,利用第一缓冲机构从放置板底部两侧对放置板进行支撑,交换机本体自身重力下压,在套筒和升降柱的垂直方向限位下以及第一连接轴、撑杆和第二连接轴的活动连接下,带动活动压块于横杆之上水平滑动,第一缓冲弹簧受到挤压,同时配合第二缓冲弹簧的减震作用起到对交换机本体的弹性支撑,对螺杆旋转后,利用第一连板、第三缓冲弹簧和第二连板从顶部对交换机夹紧,从上方进行减震,该通信工程用交换机,结构设计合理,对安装在内部的交换机具有缓冲作用,防止因外界振动而导致的交换机内部元件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可满足多方位使用需求。
[0015]2、本技术通过设置滚珠,减小了活动压块在水平移动时,其内侧与横杆表面之间的摩擦,通过设置支撑轮,提供对活动压块上下方向的支撑作用力,可防止活动压块在移动时因垂直作用力过大而导致横杆折断,通过设置限位块和限位槽,可有效防止升降柱从套筒中脱出,通过设置旋转把手,便于使用者对螺杆进行转动,提高了操作的便捷度,通过设置第一软垫和第二软垫,分别防止放置板和第二连板与交换机本体直接接触,造成磨损。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结构剖面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第一缓冲机构主视图的结构剖面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第二缓冲机构主视图的结构剖面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第三缓冲机构主视图的结构剖面图。
[0020]图中:1安装壳、2第一缓冲机构、21横杆、22挡板、23活动压块、24第一缓冲弹簧、25第一连接轴、26撑杆、27第二连接轴、28滚珠、29支撑轮、3放置板、4交换机本体、5第二缓冲机构、51套筒、52升降柱、53第二缓冲弹簧、54限位块、55限位槽、6第三缓冲机构、61螺杆、62第一连板、63第三缓冲弹簧、64第二连板、65旋转把手、66第二软垫、7第一软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4,一种通信工程用交换机,包括安装壳1,安装壳1内壁左右两侧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一缓冲机构2,两个第一缓冲机构2之间通过放置板3固定连接,放置板3
的顶部设有交换机本体4,放置板3顶部且位于交换机本体4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软垫7,安装壳1内壁底部设有三个第二缓冲机构5,第二缓冲机构5的顶端与放置板3底部固定连接,安装壳1的顶部设有两个第三缓冲机构6。
[0023]第一缓冲机构2包括横杆21,横杆21的左端固定连接在安装壳1内壁上,横杆2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挡板22,横杆21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活动压块23,活动压块23对应横杆21的位置设有滚珠28,滚珠28与横杆21表面活动连接,活动压块2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轮29,安装壳1内壁底部对应支撑轮29的位置开设有与其配合使用的轮槽,横杆21表面且位于活动压块23的左右两侧均套设有第一缓冲弹簧24,活动压块23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第一缓冲弹簧24的一端相互接触,活动压块2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轴25,第一连接轴25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撑杆26,撑杆26远离第一连接轴25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轴27,第二连接轴27与放置板3底部固定连接。
[0024]第二缓冲机构5包括套筒51,套筒51固定连接在安装壳1内壁的底部,套筒51内活动连接有升降柱52,升降柱52的顶端贯穿套筒51且延伸至其外部与放置板3底部固定连接,升降柱52左右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54,套筒51对应限位块5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工程用交换机,包括安装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1)内壁左右两侧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一缓冲机构(2),两个第一缓冲机构(2)之间通过放置板(3)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板(3)的顶部设有交换机本体(4),所述安装壳(1)内壁底部设有三个第二缓冲机构(5),所述第二缓冲机构(5)的顶端与放置板(3)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壳(1)的顶部设有两个第三缓冲机构(6);所述第一缓冲机构(2)包括横杆(21),所述横杆(21)的左端固定连接在安装壳(1)内壁上,所述横杆(2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挡板(22),所述横杆(21)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活动压块(23),所述横杆(21)表面且位于活动压块(23)的左右两侧均套设有第一缓冲弹簧(24),所述活动压块(23)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第一缓冲弹簧(24)的一端相互接触,所述活动压块(2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轴(25),所述第一连接轴(25)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撑杆(26),所述撑杆(26)远离第一连接轴(25)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轴(27),所述第二连接轴(27)与放置板(3)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缓冲机构(5)包括套筒(51),所述套筒(51)固定连接在安装壳(1)内壁的底部,所述套筒(51)内活动连接有升降柱(52),所述升降柱(52)的顶端贯穿套筒(51)且延伸至其外部与放置板(3)底部固定连接,位于套筒(51)外部的升降柱(52)表面套设有第二缓冲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建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泓勋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