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液晶显示器件面板的基板粘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5494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晶显示器件面板的基板粘接装置包括上腔室板,面对上腔室板的下腔室板,设在上腔室板上的上低真空腔,设在下腔室板背面的下低真空腔,设在下腔室板上的密封件,密封件按预定高度从下腔室板的顶面上突出并接触到上腔室板,内部形成一个高真空腔,上、下腔室板各自设有至少两个孔,至少两个截流系统关闭各个孔,真空泵系统,用来将上、下低真空腔的压力降低到低真空状态,并将高真空腔降低到高真空状态,以及分别设在高真空腔内部空间内的上、下腔室板上的上、下台架,分别用来固定液晶显示器件面板的第一和第二基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用来将基板粘接到一起的一种装置,具体涉及到液晶显示(LCD)器件面板的基板粘接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对显示各种类型可视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多,已经研制出了诸如LCD器件,等离子体显示板(PDP)器件,电致发光显示(ELD)器件,真空荧光显示(VFD)器件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显示器件。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显示器件当中,LCD器件由于其优良的图像质量,重量轻,尺寸薄,并且低功耗在便携设备中已经被广泛用来替代阴极射线管(CRT)。除了笔记本计算机监视器的便携式LCD器件,LCD器件还被用在电视系统中用来接收和显示广播信号,并且可用作台式计算机的监视器。然而,尽管采用LCD器件作为显示器件有各种各样的技术优势,LCD器件在高分辨率和高亮度等高级图像特性上还有欠缺,并且难以制成大型显示屏幕。LCD器件一般是用液晶注入工艺制作的,对上、下基板之一上的密封剂构图形成一个注入口,并在真空容器内将上、下基板粘接到一起。然后通过注入口向上、下基板之间的区域内注入液晶材料。或是按日本专利公开2000-284295和2001-005405中的建议采用液晶分配工艺。这样的上、下基板之一上分配有液晶材料,上、下基板中的另一个与具有液晶材料的基板邻近安置,并在真空压力下粘接到一起。图1和2是按照现有技术用来制作LCD面板的一种基板粘接装置的截面图。图1和2中的基板粘接装置包括构成外观的框架10,设置在上腔室部31中的上台架21,设置在下腔室部32中的下台架22,以及一个液晶材料分配器30。尽管图中没有具体表示,基板粘接装置还包括一个密封剂分配器,一个腔室移动装置,和一个台架移动装置。密封剂分配器(未表示)和液晶分配器30被安装在框架10位置的一侧。如图2所示,上腔室部31和下腔室部32能接合到一起。腔室移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40和第二驱动电机50。第一驱动电机40在一个粘接步骤中将下腔室部32选择移动到一个位置S2,或是在从密封剂分配器(未表示)中分配密封剂并从液晶材料分配器30中分配液晶材料的过程中移动到一个位置S1。第二驱动电机50沿着上腔室部31的垂直方向选择移动上台架21。按照现有技术用图1和2的基板粘接装置制作LCD器件的工艺包括一个装载步骤,如图1所示,该步骤包括在加载状态下将第一基板51附着到上台架21上,并在加载状态下将第二基板52附着到下台架22上。接着用第一驱动电机40将具有下台架22的下腔室部32移动到位置S1。然后分别用密封剂分配器(未表示)和液晶材料分配器30在第二基板52上分配密封剂材料和液晶材料。接着如图2所示,用第一驱动电机40将第二基板52移动到位置S2,将第一和第二基板51和52共同定位。然后用第一驱动电机40执行将上、下腔室部31和32接合到一起的接合步骤,从而封闭接合的上、下腔室部31和32之间的空间。然后用真空系统(未表示)将封闭空间内的压力降低到真空状态。在真空状态下,用第二驱动电机50向下移动上台架21,缩小第一基板51和第二基板52之间的空间。这样就使第一和第二基板51和52彼此接触,并且被第二驱动电机50进一步的移动挤压到一起。然后使上台架21脱离下台架22,将粘接的第一和第二基板51和52留在下台架22上。接着将接合的上、下腔室部31和32内部的压力提高到大气压力,并使接合的上、下腔室部31和32分离。然后从下台架22上卸下粘接的第一和第二基板51和52,就完成了LCD器件的制作过程。然而,这种LCD器件制作工艺存在以下缺点。首先,由于粘接装置需要在一个基板上分配密封剂材料和液晶材料并且将基板粘接到一起,基板粘接装置的整体尺寸一定要很大。随着基板尺寸的增大,粘接装置的整体尺寸必须增大。因此,粘接装置对所能粘接到一起的基板尺寸和对粘接装置本身的实际限制都存在一个最大限度。第二,由于下腔室部32在各个粘接步骤中必须在第一和第二位置S1和S2之间反复移动,上、下台架21和22之间随之是第一和第二基板51和52之间的对准会变得不够精确。第三,由于上、下腔室部31和32要反复地接合和分离,上、下腔室部31和32的密封会成问题。这样,空气和异物就可能进入接合的上、下腔室部31和32的内部。会造成劣质粘接的基板。第四,按照现有技术的基板粘接装置需要比较大的空间来执行基板的粘接。因此,用来容纳基板粘接装置的框架的设备就需要不必要的大量无用场地,这样会降低空间效率并增加制造成本。另外,这种基板粘接装置需要大量加工时间来生产粘接的基板,并且在接合的上、下腔室部内部产生真空压力所需的功率消耗也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此提供了一种用于LCD器件的基板粘接装置,能够基本上消除因现有技术的局限和缺点造成的这些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LCD器件面板提供一种基板粘接装置,能够缩短制作时间并降低功耗。以下要说明本专利技术的附加特征和优点,一部分可以从说明书中看出,或者是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实践来学习。采用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书和附图中具体描述的结构就能实现并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为了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意图实现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以下要具体和广泛地说明,液晶显示器件面板的一种基板粘接装置包括上腔室板,面对上腔室板的下腔室板,设在上腔室板上的上低真空腔,设在下腔室板背面的下低真空腔,设在下腔室板上的密封件,密封件按预定高度从下腔室板的顶面上突出并接触到上腔室板,内部形成一个高真空腔,上、下腔室板各自设有至少两个孔,至少两个截流系统关闭各个孔,真空泵系统,用来将上、下低真空腔的压力降低到低真空状态,并将高真空腔降低到高真空状态,以及分别设在高真空腔内部空间内的上、下腔室板上的上、下台架,分别用来固定液晶显示器件面板的第一和第二基板。应该意识到以上的概述和下文的详细说明都是解释性的描述,都是为了进一步解释所要求保护的专利技术。附图说明所包括的用来便于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且作为说明书一个组成部分的附图表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连同说明书一起可用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图1和2是按照现有技术用来制作LCD面板的一例基板粘接装置的截面图;图3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用来制作LCD面板的一例基板粘接装置的截面图;图4的示意图表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真空泵系统;图5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例腔室板的示意性截面图;以及图6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例基板粘接系统的示意性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要具体描述在附图中例举的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图3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用来制作LCD面板的一例基板粘接装置的截面图。图3中的基板粘接装置包括基础框架100,上腔室单元210,下腔室单元220,上台架230,和下台架240。基板粘接装置还可以包括一个互锁系统510和一个支撑系统710。另外,尽管图中没有具体表示,基板粘接装置还可以包括腔室移动系统,密封系统,对准照相机,对准系统,真空泵系统和高、低真空腔。基础框架100可以固定在一个地基结构(未表示)上,并且可以设在基板粘接装置的外部。另外,基础框架100能同时支撑基板粘接装置的不同部件。上腔室单元210和下腔室单元220上可以安装上台架230和下台架240。因此,上腔室单元210和下腔室单元220可以彼此接合并分离。上腔室单元210还可以包括暴露于外界大气环境即温度和压力的上基座211,以及具有对应上台架230的一个开口的上腔室板2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件面板的基板粘接装置包括:上腔室板;面对上腔室板的下腔室板;设在上腔室板上的上低真空腔;设在下腔室板背面的下低真空腔;设在下腔室板上的密封件,密封件按预定高度从下腔室板的顶面上突出并 接触到上腔室板,以在内部形成一个高真空腔;上、下腔室板各自设有至少两个孔;至少两个关闭各个孔的截流系统;真空泵系统,用来将上、下低真空腔的压力降低到低真空状态,并将高真空腔降低到高真空状态;以及分别设在高真空 腔内部空间内的上、下腔室板上的上、下台架,分别用来固定液晶显示器件面板的第一和第二基板。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相杓
申请(专利权)人: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