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撞型汽车下部导流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5454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撞型汽车下部导流板,包括竖直导流板、横向导流板和驱动机构,竖直导流板的两侧均连接有销轴,竖直导流板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汽车本体的前侧,横向导流板和竖直导流板一体成型,且横向导流板的位置设于汽车本体的下方,横向导流板通过驱动机构与汽车本体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汽车本体底部设置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带动横向导流板转动,使得横向导流板和竖直导流板通过销轴进行转动并倾斜,倾斜后的横向导流板底部空气流动速度大于汽车本体顶部的空气流动速度,当车速为固定值时,横向导流板的倾斜进一步增加了汽车本体顶部的气压,从而使得车身更加稳定,有利于安全驾驶。利于安全驾驶。利于安全驾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撞型汽车下部导流板


[0001]本技术涉及导流板
,尤其涉及一种防撞型汽车下部导流板。

技术介绍

[0002]为了减少轿车在高速行驶时所产生的升力,汽车设计师除了在轿车外型方面做了改进,将车身整体向前下方倾斜而在前轮上产生向下的压力,将车尾改为短平,减少从车顶向后部作用的负气压而防止后轮飘浮外,还在轿车前端的保险杠下方装上向下倾斜的连接板,连接板与车身前裙板联成一体,中间开有合适的进风口加大气流度,减低车底气压,这种连接板称为导流板。
[0003]现有的导流板的倾斜角度不变,当车速保持固定值时,导流板底部的空气流动速度不能继续增加,从而导致车身底部的压力不能继续减小,不利于汽车的进一步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驱动机构带动导流板倾斜从而改变导流板底部的空气流动速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撞型汽车下部导流板,包括竖直导流板、横向导流板和驱动机构,所述竖直导流板的两侧均连接有销轴,所述竖直导流板通过所述销轴转动连接在汽车本体的前侧,所述横向导流板和所述竖直导流板一体成型,且所述横向导流板的位置设于汽车本体的下方,所述横向导流板通过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汽车本体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环、推杆和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连接在所述汽车本体的底盘处,所述推杆固定连接在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所述推杆的底端和所述横向导流板通过所述固定环固定连接,所述竖直导流板远离所述汽车本体的一侧通过弹簧连接有防撞机构,所述电动推杆和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防撞机构包括第一套筒、防护杆和第二套筒,防护杆的两端分别套设连接有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第一套筒和竖直导流板通过弹簧固定连接,第二套筒和竖直导流板通过弹簧固定连接,第一套筒的位置设于第二套筒的上方。
[0007]优选的,所述固定环的顶端内部开设有固定槽,推杆的底端贯穿有连接轴,推杆通过连接轴活动连接在固定槽的内部,且固定槽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推杆的横截面面积。
[0008]优选的,所述汽车本体的内部开设有连接槽,横向导流板的顶端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滑动连接在连接槽的内部,连接槽的内侧壁开设有限位槽,支撑杆的外侧连接有限位杆,限位杆滑动连接在限位槽的内部,限位槽的位置设于连接槽的内部。
[0009]优选的,所述防撞机构还包括连接架,第二套筒的数量为六根,每根第二套筒通过连接架固定连接,竖直导流板的前侧内部开设有五个通风孔,六个第二套筒和五个通风孔沿着水平线交错分布。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本技术通过在汽车本体底部设置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带动横向导流板转动,
使得横向导流板和竖直导流板通过销轴进行转动并倾斜,倾斜后的横向导流板底部空气流动速度大于汽车本体顶部的空气流动速度,当车速为固定值时,横向导流板的倾斜进一步增加了汽车本体顶部的气压,从而使得车身更加稳定,有利于安全驾驶,通过在竖直导流板一侧设置弹簧连接的防撞机构,弹簧可以缓冲汽车本体与外部的冲击力,达到防撞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2]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竖直导流板和防撞机构的部分结构放大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推杆和固定环的部分结构放大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0017]图中:1、汽车本体;2、弹簧;3、销轴;4、竖直导流板;5、防撞机构;51、第一套筒;52、连接架;53、防护杆;54、第二套筒;6、通风孔;7、横向导流板;8、支撑杆;9、固定环;10、推杆;11、电动推杆;12、固定槽;13、连接轴;14、连接槽;15、限位杆;16、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参见图1-4,一种防撞型汽车下部导流板,包括竖直导流板4、横向导流板7和驱动机构,竖直导流板4的两侧均连接有销轴3,竖直导流板4通过销轴3转动连接在汽车本体1的前侧,横向导流板7和竖直导流板4一体成型,且横向导流板7的位置设于汽车本体1的下方,横向导流板7通过驱动机构与汽车本体1活动连接,驱动机构包括固定环9、推杆10和电动推杆11,电动推杆11连接在汽车本体1的底盘处,推杆10固定连接在电动推杆11的输出端,推杆10的底端和横向导流板7通过固定环9固定连接,竖直导流板4远离汽车本体1的一侧通过弹簧2连接有防撞机构5,电动推杆11和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0020]本实施方案中:通过在汽车本体1底部设置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中的电动推杆11开启后输出端下降,带动推杆10下降,进而通过固定环9带动横向导流板7通过销轴3转动并倾斜,倾斜后的横向导流板7将底部的空气进行阻挡,增加了底部空气流速,从而减小了汽车本体1底部的压强,当车速为固定值时,横向导流板7的倾斜进一步减小了汽车本体1底部的气压,从而使得车身更加稳定,有利于安全驾驶,通过在竖直导流板4一侧设置弹簧2连接的防撞机构5,弹簧2可以缓冲汽车本体1与外部的冲击力,达到防撞的效果。
[0021]进一步的,防撞机构5包括第一套筒51、防护杆53和第二套筒54,防护杆53的两端分别套设连接有第一套筒51和第二套筒54,第一套筒51和竖直导流板4通过弹簧2固定连接,第二套筒54和竖直导流板4通过弹簧2固定连接,第一套筒51的位置设于第二套筒54的上方;当驱动机构带动横向导流板7和竖直导流板4转动时,第二套筒54随着竖直导流板4转
动,而第一套筒51位置不变,从而使得防护杆53进入第二套筒54和第一套筒51,避免防护杆53受力弯曲或断裂,有利于防撞机构5的使用。
[0022]进一步的,固定环9的顶端内部开设有固定槽12,推杆10的底端贯穿有连接轴13,推杆10通过连接轴13活动连接在固定槽12的内部,且固定槽12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推杆10的横截面面积;推杆10升降时,横向导流板7和固定环9倾斜,从而使得推杆10底部可以在固定槽12内通过连接轴13进行转动,避免推杆10受力弯曲或断裂,有利于驱动机构的使用。
[0023]进一步的,汽车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连接槽14,横向导流板7的顶端连接有支撑杆8,支撑杆8滑动连接在连接槽14的内部,连接槽14的内侧壁开设有限位槽16,支撑杆8的外侧连接有限位杆15,限位杆15滑动连接在限位槽16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撞型汽车下部导流板,包括竖直导流板(4)、横向导流板(7)和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导流板(4)的两侧均连接有销轴(3),所述竖直导流板(4)通过所述销轴(3)转动连接在汽车本体(1)的前侧,所述横向导流板(7)和所述竖直导流板(4)一体成型,且所述横向导流板(7)的位置设于汽车本体(1)的下方,所述横向导流板(7)通过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汽车本体(1)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环(9)、推杆(10)和电动推杆(11),所述电动推杆(11)连接在所述汽车本体(1)的底盘处,所述推杆(10)固定连接在所述电动推杆(11)的输出端,所述推杆(10)的底端和所述横向导流板(7)通过所述固定环(9)固定连接,所述竖直导流板(4)远离所述汽车本体(1)的一侧通过弹簧(2)连接有防撞机构(5),所述电动推杆(11)和外部电源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型汽车下部导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机构(5)包括第一套筒(51)、防护杆(53)和第二套筒(54),防护杆(53)的两端分别套设连接有第一套筒(51)和第二套筒(54),第一套筒(51)和竖直导流板(4)通过弹簧(2)固定连接,第二套筒(54)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文祥许心勇王玉黄先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国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