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岩土试件端面打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5418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型岩土试件端面打磨装置,包括:基座、岩土试件模具、外套筒、砂光机、连接梁、传动丝杆、导向杆、把手、卡槽、挡板、轴承。所述把手作为装置主动件,转动所述把手,所述传动丝杠跟随运动,进而所述砂光机作竖直方向运动,所述外套筒的装卸控制岩土试件的高度,完成岩土试件端面打磨过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螺旋打磨机构完成岩土试件制作过程中的打磨动作,方便地、省力地、精确地实现岩土试件制备过程中的打磨工作,克服了传统方法不能精确达到试件端面粗糙度的要求,费时费力,难以控制打磨高度的缺点,且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工艺性好,操作简单,省时省力的显著优点。省时省力的显著优点。省时省力的显著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岩土试件端面打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到一种小型岩土试件端面打磨装置,具体的说是涉及到一种基于螺旋打磨机构的岩土试件端面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岩土工程在当今社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隧道、矿洞以及巷道等都离不开岩土工程的研究,针对与岩石具有相似性质材料的试验研究是当下众多学者的一个基本的研究方向。在试件制取过程中一些因素会影响到试件的力学特性测试,针对岩土试件制取过程中的端面打磨而言,传统的方法是岩土试件成型后,通过砂纸或小型砂光机等工具手动打磨,但这种方法容易造成不能精确达到试件端面粗糙度和不平度的要求以及难以控制打磨高度、人力消耗大和效率低等缺点,这些因素都会对试件的力学特性测试试验结果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岩土试件端面打磨装置来保证对岩土试件的端面粗糙度要求,精确打磨,控制打磨高度,提高试件打磨的效率,进而提高了试验效率,降低了试验结果的误差,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公开一种小型岩土试件端面打磨装置。旨在通过基座、螺旋打磨机构的配合安装实现机械打磨,通过岩土试件模具、外套筒、岩土试件及挡板的配合安装,实现岩土试件的装卸和精确打磨,克服了传统方法不能精确达到试件端面粗糙度的要求以及难以控制打磨高度、人力消耗大和效率低等缺点。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小型岩土试件端面打磨装置,包括:基座、岩土试件模具、外套筒、导向杆、把手、传动丝杠、砂光机、连接梁、棱形导向孔、通孔、丝杠螺母、基座通孔、卡槽、挡板、轴承;所述基座为矩形形状,位于装置底部,且所述基座开有基座通孔和轴承座孔;所述岩土试件模具焊接在所述基座上,内径与所述基座通孔直径相等;所述外套筒活动安装在所述岩土试件模具的外侧,且内径与所述岩土试件模具外径间隙配合;所述导向杆为棱柱状,焊接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把手固定安装在所述传动丝杠轴的顶端;所述传动丝杠上部有螺纹,下部为光杆,位于所述连接梁的右端,通过所述轴承安装在所述基座上的轴承座孔中,所述轴承固定安装在所述基座的轴承座孔内;所述砂光机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梁的左端;所述连接梁中部开有所述棱形导向孔和所述通孔,所述棱形导向孔与所述导向杆间隙配合,与所述导向杆活动安装,所述通孔的直径与所述传动丝杠的大径间隙配合;所述丝杠螺母焊接在所述连接梁底部,所述丝杠螺母组成的圆心与所述通孔的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丝杠螺母与所述传动丝杠上部的螺纹啮合;所述卡槽有两个,对称分布焊接在所述基座的底部,并关于所述基座通孔的圆心对称;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基座底部,且活动安装在所述卡槽内。
[0006]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梁连接所述砂光机和所述丝杠螺母,所述丝杠螺母与所述传
动丝杠的螺纹啮合,转动所述把手使所述传动丝杠旋转,随着所述丝杠螺母与所述传动丝杠的螺纹啮合运动,进而带动所述砂光机的竖直方向运动,实现岩土试件端面的打磨。
[0007]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筒为薄壁圆筒状,内径与所述岩土试件模具外径间隙配合,高度要高于所述岩土试件模具的高度,所述基座和所述岩土试件模具的厚度之和为圆柱试件高度。
[0008]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杆与棱形导向孔间隙配合,所述导向杆起到导向和防止所述砂光机转动的作用,所述传动丝杠要高于所述导向杆,保证砂光机能够旋转,便于所述外套筒的装卸。
[0009]进一步地,所述砂光机底端圆周的直径与所述外套筒的内径间隙配合,所述砂光机底端圆周、所述外套筒、所述岩土试件模具和所述通孔的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挡板的上表面紧贴所述基座的下表面,便于岩土试件的装卸和保证试件的精确高度。
[0011]本技术的一种小型岩土试件端面打磨装置,其有益效果在于:
[0012](1)本技术的一种小型岩土试件端面打磨装置,方便地、省力地实现岩土试件制备过程中的端面打磨工作,克服了传统方法不能精确达到试件端面粗糙度的要求,费时费力,难以控制打磨高度的缺点。
[0013](2)本技术的一种小型岩土试件端面打磨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工艺性好,操作简单,省时省力的显著优点。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小型岩土试件端面打磨装置的三维立体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一种小型岩土试件端面打磨装置的部分三维立体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一种小型岩土试件端面打磨装置的三维俯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一种小型岩土试件端面打磨装置打磨部分的三维局部剖视图;
[0018]图中:1-基座、2-岩土试件模具、3-外套筒、4-导向杆、5-把手、6-传动丝杠、7-砂光机、8
-ꢀ
连接梁、9-棱形导向孔、10-通孔、11-丝杠螺母、12-基座通孔、13-卡槽、14-挡板、15-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
[0020]如图1、2、3、4所示,一种小型岩土试件端面打磨装置,包括:基座(1)、岩土试件模具(2)、外套筒(3)、导向杆(4)、把手(5)、传动丝杠(6)、砂光机(7)、连接梁(8)、棱形导向孔(9)、通孔(10)、丝杠螺母(11)、基座通孔(12)、卡槽(13)、挡板(14)、轴承(15);所述基座(1)为矩形形状,位于装置底部,且所述基座(1)开有基座通孔(12)和轴承座孔;所述岩土试件模具(2)焊接在所述基座(1)上,内径与所述基座通孔(12)直径相等;所述外套筒(3)活动安装在所述岩土试件模具(2)的外侧,且内径与所述岩土试件模具(2)外径间隙配合;所述导向杆(4)为棱柱状,焊接在所述基座(1)上;所述把手(5)固定安装在所述传动丝杠(6)轴的顶端;所述传动丝杠(6)上部有螺纹,下部为光杆,位于所述连接梁(8)的右端,通过所述轴承(15)安装在所述基座 (1)上的轴承座孔中,所述轴承(15)固定安装在所述基座(1)的轴
承座孔内;所述砂光机(7)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梁(8)的左端;所述连接梁(8)中部开有所述棱形导向孔(9)和所述通孔(10),所述棱形导向孔(9)与所述导向杆(4)间隙配合,与所述导向杆(4)活动安装,所述通孔(10)的直径与所述传动丝杠(6)的大径间隙配合;所述丝杠螺母(11)焊接在所述连接梁(8)底部,所述丝杠螺母(11)组成的圆心与所述通孔(10) 的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丝杠螺母(11)与所述传动丝杠(6)上部的螺纹啮合;所述卡槽(13)有两个,对称分布焊接在所述基座(1)的底部,并关于所述基座通孔(12)的圆心对称;所述挡板(14)位于所述基座(1)底部,且活动安装在所述卡槽(13)内。
[0021]如图1、2、3、4所示,本技术一种小型岩土试件端面打磨装置的工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22]首先将所述挡板(14)活动安装在两个所述卡槽(13)内,将所述砂光机(7)通过所述传动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岩土试件端面打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基座(1)、岩土试件模具(2)、外套筒(3)、导向杆(4)、把手(5)、传动丝杠(6)、砂光机(7)、连接梁(8)、棱形导向孔(9)、通孔(10)、丝杠螺母(11)、基座通孔(12)、卡槽(13)、挡板(14)、轴承(15);所述基座(1)为矩形形状,位于装置底部,且所述基座(1)开有基座通孔(12)和轴承座孔;所述岩土试件模具(2)焊接在所述基座(1)上,内径与所述基座通孔(12)直径相等;所述外套筒(3)活动安装在所述岩土试件模具(2)的外侧,且内径与所述岩土试件模具(2)外径间隙配合;所述导向杆(4)为棱柱状,焊接在所述基座(1)上;所述把手(5)固定安装在所述传动丝杠(6)轴的顶端;所述传动丝杠(6)上部有螺纹,下部为光杆,位于所述连接梁(8)的右端,通过所述轴承(15)安装在所述基座(1)上的轴承座孔中,所述轴承(15)固定安装在所述基座(1)的轴承座孔内;所述砂光机(7)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梁(8)的左端;所述连接梁(8)中部开有所述棱形导向孔(9)和所述通孔(10),所述棱形导向孔(9)与所述导向杆(4)间隙配合,与所述导向杆(4)活动安装,所述通孔(10)的直径与所述传动丝杠(6)的大径间隙配合;所述丝杠螺母(11)焊接在所述连接梁(8)底部,所述丝杠螺母(11)组成的圆心与所述通孔(10)的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丝杠螺母(11)与所述传动丝杠(6)上部的螺纹啮合;所述卡槽(13)有两个,对称分布焊接在所述基座(1)的底部,并关于所述基座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岩周彤彤王勇崔立桩于卓群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