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15200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背光系统,其包括一框体、一导光板及至少一光源,该框体具有一开口向上的凹区域,该凹区域具有一第一空间与至少一第二空间,该第二空间紧邻该第一空间设置,该导光板设置于该凹区域的第一空间,该光源设置在该凹区域的第二空间,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与该框体为一体成型结构。(*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背光系统,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系统。
技术介绍
由于液晶显示装置具轻、薄、耗电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笔记本计算机、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等现代化信息设备。但因为液晶本身不具发光特性,需要为其提供背光系统以实现显示功能。请参阅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的背光系统结构示意图。该背光系统1包括导光板4、光源5、光源罩6、反射片7及框体8。导光板4主要包括两相对的光入射面4A、一光出射面4B、一底面4C及多个侧面(未标注),该底面4C设置多个网点9,该导光板4的作用是引导光源5发出的光从光出射面4B射出,提高液晶面板(图未示)发光亮度的均匀性;光源5相对导光板4的光入射面4A设置并将光线发射到导光板4,其可以是冷阴极萤光灯(Cold CathodeFluorescence Lamp,CCFL)、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或场致发光灯(Electroluminescent Lamp,EL);反射片7设置在导光板4底面4C和框体8之间,其作用是反射来自导光板4的底面4C的光线,以增强该背光系统1的发光亮度;框体8一般为高分子树脂材料,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导光板4、反射片7及光源5等组件。该背光系统1由导光板4、光源5、光源罩6、反射片7及框体8配合组装而成,另外美国专利第6,163,350号、第6,502,945号、第6,513,943号、第6,590,626号及第6,593,980号所揭示的背光系统,其均由导光板、光源、光源罩、反射片及框体等组件组装而成。但是,上述组装而成的背光系统主要由人工操作组装,该组装过程复杂,因此耗费工时及人力成本,而且人工操作存在不稳定性及熟练程度差异,因此各组件间需要预留较大公差,组装后组件之间存在较大间隙,光在组件之间传播过程中,在组件之间的间隙产生漏光现象,造成背光系统出光不均匀,进而造成液晶面板亮度不均,影响产品性能。虽然,实际工程中采用机械自动化等手段代替人工操作来减少预留公差,但其始终未能彻底解决漏光现象造成的背光系统出光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背光系统出光不均匀、结构复杂及成本高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出光均匀且结构简单、成本低的背光系统。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光系统,其包括一框体、一导光板及至少一光源,该框体具有一开口向上的凹区域,该凹区域具有第一空间与至少一第二空间,该第二空间紧邻该第一空间设置,该导光板设置于该凹区域的第一空间,该光源设置在该凹区域的第二空间,其中该导光板与该框体为一体成型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背光系统的优点在于框体与导光板是一体成型结构,因此组件之间无间隙存在,可有效降低或消除漏光现象,使背光系统出光均匀;框体采用高反射率材料制作,因此无需使用反射片及光源罩,结构简单,成本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的背光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背光系统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背光系统第一实施方式截面示意图。图4至图7是本专利技术背光系统第一实施方式制造过程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背光系统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背光系统第二实施方式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一起参阅图2及图3,是本专利技术背光系统第一实施方式示意图,该背光系统2包括一框体20、一导光板21及两光源22。该框体20呈盒状,其材料是高反射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材料,反射率大于95%。该框体20包括一上表面200、一底面201及多个侧表面202。该框体20的上表面200中央有一开口向上的凹区域203,该凹区域203剖面呈方形,其具有第一空间204与两个第二空间205,与该第一空间204相应的框体20表面设置有凸点,该第二空间205设置在该第一空间204两侧;导光板21设置在该凹区域203的第一空间204,与该框体20是一体成型结构。该导光板21包括一光出射面211及两光入射面212;该两光源22位于该凹方形区域203的第二空间205,而且分别与导光板21的两光入射面212相对。请参阅图4至图7,是本专利技术背光系统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过程示意图。请参阅图4,首先提供一框体20,该框体20的上表面200中央有一开口向上的凹区域203,该凹区域203剖面呈方形,其具有第一空间204与两个第二空间205,与该第一空间204相应的框体20表面设置有凸点,该第二空间205设置在该第一空间204两侧,在第一空间204的底面206上设置多个凸点,该凸点是射出成形或印刷形成;如图5所示,在框体20凹区域203的第二空间205分别放置一长方体挡块40,该挡块40材料为金属钢,其相对第一空间的表面(未标注)经镜面加工,该表面粗糙度Ra<0.08um,该挡块40的高度不小于框体20凹区域203的深度;图6是在框体20凹区域203的第一空间204注入紫外线固化胶材50,该紫外线固化胶材50为透明液体,在波长200~400nm紫外线照射下固化,固化时间为10~20秒,折射率为1.48~1.51,注入该紫外线固化胶材50的高度与框体20凹区域203的深度一致,通过紫外线灯照射该紫外线固化胶材50,固化形成导光板21;如图7所示取出该二挡块40,在该凹区域203的两第二空间205分别置入一光源22,从而形成本专利技术的背光系统2。请一起参阅图8与图9,是本专利技术背光系统第二实施方式示意图,该背光系统3包括一框体30、一导光板31及一光源32。该框体30呈盒状,其包括一上表面300、一底面301及多个侧表面302,该上表面300中央有一凹区域303,该凹区域303剖面呈楔形,该凹区域303具有第一空间304与第二空间305,与该第一空间304相应的框体30表面设置有凸点,该第二空间305设置在该第一空间304一侧;导光板31设置在该凹区域303的第一空间304,与该框体30是一体化结构,该导光板31包括一光出射面311及一光入射面312;该光源32位于该凹区域303的第二空间305,而且与导光板31的光入射面312相对。权利要求1.一种背光系统,其包括一框体、一导光板及至少一光源,该框体具有一开口向上的凹区域,该凹区域具有一第一空间与至少一第二空间,该第二空间紧邻该第一空间设置,该导光板设置于该凹区域的第一空间,该光源设置在该凹区域的第二空间,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与该框体为一体成型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框体材料是高反射率材料。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框体凹区域剖面是方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框体凹区域剖面是楔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空间底面设置有凸点。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空间底面设置有V型槽。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材料是紫外线固化胶材。全文摘要一种背光系统,其包括一框体、一导光板及至少一光源,该框体具有一开口向上的凹区域,该凹区域具有一第一空间与至少一第二空间,该第二空间紧邻该第一空间设置,该导光板设置于该凹区域的第一空间,该光源设置在该凹区域的第二空间,其中该导光板与该框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文档编号G02F1/13357GK15911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文峰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