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刀锤互换的耕耙机,包括框架、传动系统、耕前破碎装置、耕后破碎装置和犁,所述耕前破碎装置由旋转轴、基座、破碎刀或破碎锤组成,所述基座固定于旋转轴上,所述破碎刀与基座固定连接,所述破碎锤通过销杆与基座连接,所述耕后破碎装置与耕前破碎装置结构相同,在所述耕前破碎装置和耕后破碎装置的上侧和后侧设置有挡土板,所述框架上设有平衡轮和施肥装置,可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土壤墒情和前茬作物种类进行耕前和耕后破碎模式的调整,实现精细耕作的效果。实现精细耕作的效果。实现精细耕作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刀锤互换的耕耙机
[0001]本技术属于农业土地整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刀锤互换的耕耙机。
技术介绍
[0002]在农业生产中,大的季节转换都要对土地进行耕整作业,好的、科学的耕作方法,不仅可起到破除板结、活化土壤、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的作用,达到蓄水保肥、提高土壤自身肥力的目的,而且可以使土地可持续利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土地耕整由粗放型向精耕细作模式转变。
[0003]翻耕作为一种传统的耕作方法,能够将土壤上下翻扣,起到杀灭病虫害、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用犁翻扣后的土壤破碎度较低,无法满足耕种要求,需进行再次破碎;而且考虑到前茬作物会残留部分根茎,不仅会对翻扣形成阻力,在翻扣后也不能得到有效破碎,易造成土壤不密实,一般情况下需对未耕土地上部先进行破碎作业。如果分别进行上述作业过程,无疑费工费时,目前专利二级破碎联合耕耙机(CN200810137951.8)和专利刀锤联合耕耙机(CN201721049183.1)有效的解决了上述问题。但上面两专利未能充分考虑耕地的土壤类型、土壤墒情和前茬作物种类对耕作效果的影响,若不考虑实际情况,仅用上述的一种机械对土地耕整,必然会出现土壤破碎度低、土壤密实度差、残留作物不能被有效掩埋等情况,无法实现精耕细作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目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刀锤互换的耕耙机,可以根据土壤类型、土壤墒情和前茬作物种类对耕前破碎装置和耕后破碎装置破碎机构进行更换,实现更精细的耕作效果。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刀锤互换的耕耙机,包括框架、传动系统、耕前破碎装置、耕后破碎装置、犁,所述耕前破碎装置由旋转轴、基座、破碎刀或破碎锤组成,所述基座固定于旋转轴上,所述破碎刀与基座固定连接,不能产生相对运动,所述破碎锤通过销杆与基座连接,可绕销杆转动,所述耕后破碎装置与耕前破碎装置结构相同,所述犁固定于框架上,所述传动系统固定于框架上并与耕前破碎装置、耕后破碎装置连接。
[0007]进一步地,在所述耕前破碎装置和耕后破碎装置的上侧和后侧设置有挡土板。
[0008]进一步地,所述框架上设有平衡轮。
[0009]进一步地,所述基座由刀座、挡板和销杆组成,刀座与挡板平行,在刀座和挡板的中部有通孔,刀座和挡板的通孔同心,销杆可穿过通孔。
[0010]进一步地,所述框架上设置有施肥装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施肥装置通过链条与平衡轮相连,施肥装置的下肥口在耕前破碎装置的前方。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1、能够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土壤墒情和前茬作物种类进行破碎模式的调整,实现精细耕作的效果,有利于作物生长;
[0014]2、本专利技术在耕作的同时能够撒施化肥,在耕前破碎装置的甩动下,肥料与土壤进行了初步的混合,经犁翻扣后掩埋于合适的深度,防止肥料的流失,能够达到省时省力、肥力均匀、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一种刀锤互换的耕耙机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耕前破碎装置的示意图。
[0017]图3为一种刀锤互换的耕耙机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框架;2-传动系统;3-耕前破碎装置;4-耕后破碎装置;5-犁;6-平衡轮;7-施肥装置;8-下肥口;9-旋转轴;10-基座;11-破碎刀;12-破碎锤;13-刀座;14-挡板;15-销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
[0020]如图1所示,一种刀锤互换的耕耙机,包括框架1、传动系统2、耕前破碎装置3、耕后破碎装置4、犁5组成,所述耕前破碎装置3由旋转轴9、基座10、破碎刀11或破碎锤12组成,所述基座10固定于旋转轴9上,所述破碎刀11与基座10固定连接,不能产生相对运动,所述破碎锤12通过销杆15与基座10连接,可绕销杆15转动,所述耕后破碎装置4与耕前破碎装置3结构相同,所述犁5固定于框架1上,所述传动系统2固定于框架1上并与耕前破碎装置3、耕后破碎装置4连接。
[0021]所述耕前破碎装置3位于犁5的右后侧,耕后破碎装置4位于犁5的左后侧,耕前破碎装置3的旋转轴9和耕后破碎装置4的旋转轴9同心,耕前破碎装置3和耕后破碎装置4通过轴承固定于框架1上,根据需要可设置多个犁5,在每个犁5的相应位置设置耕前破碎装置3和耕后破碎装置4。
[0022]在所述耕前破碎装置3和耕后破碎装置4的上侧和后侧设置有挡土板。
[0023]所述框架1上设有平衡轮6。
[0024]如图2所示,所述基座10由刀座13、挡板14和销杆15组成,刀座13与挡板14平行,在刀座13和挡板14的中部有通孔,刀座13和挡板14的通孔同心,销杆15可穿过通孔。
[0025]所述框架1上设置有施肥装置7。
[0026]所述施肥装置7通过链条与平衡轮6相连,施肥装置7上的下肥口8在耕前破碎装置3的前方。
[0027]如图3所示,一种刀锤互换的耕耙机的第二种实施例,其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耕前破碎装置3位于犁5的前面,耕后破碎装置4位于犁5的后面,根据需要可设置多个犁5,耕前破碎装置和3耕后破碎装置4的尺寸根据犁5的数目调整。
[0028]上述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中的耕耙机,其工作过程如下:
[0029]1、安装耕前破碎装置3的破碎刀11(破碎锤12):通过对所要耕作地块的观察,了解残留前茬作物根茎情况以及地面板结情况,对于根茎残留多或地面板结严重的土地,耕前
破碎装置3上安装破碎锤12,反之则安装破碎刀11;
[0030]2、安装耕后破碎装置4的破碎刀11(破碎锤12),首先了解所要耕作地块的墒情,对于土壤含水较低,翻扣后易形成较大垈块的土地,在耕后破碎装置4安装破碎锤12,反之则安装破碎刀11;
[0031]3、在拖拉机动力的复合作用下,由传动系统2带动耕前破碎装置3对未耕土壤上层进行破碎,随后用犁5进行翻扣,最后由耕后破碎装置4把犁5翻出的垡块进行进一步的破碎,对土壤形成一个立体破碎的耕作过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刀锤互换的耕耙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传动系统、耕前破碎装置、耕后破碎装置、犁,所述耕前破碎装置由旋转轴、基座、破碎刀或破碎锤组成,所述基座固定于旋转轴上,所述破碎刀与基座固定连接,不能产生相对运动,所述破碎锤通过销杆与基座连接,可绕销杆转动,所述耕后破碎装置与耕前破碎装置结构相同,所述犁固定于框架上,所述传动系统固定于框架上并与耕前破碎装置、耕后破碎装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刀锤互换的耕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由刀座、挡板和销杆组成,刀座与挡板平行,在刀座和挡板的中部有通孔,刀座和挡板的通孔同心,销杆可穿过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刀锤互换的耕耙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耕前破碎装置和耕后破碎装置的上侧和后侧设置有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一IntClA零一B四九零二,
申请(专利权)人:任宗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