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电机动力系统及电动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15101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电机动力系统及电动汽车。该双电机动力系统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差速器、单向离合器和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包括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中间轴以及可控扭矩传递装置;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轴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轴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轴;所述可控扭矩传递装置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轴;所述单向离合器安装在在所述中间轴或所述差速器上,所述变速器通过所述差速器连接汽车车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电机动力系统在增强了动力性的同时,还减少了汽车正常行驶时的反拖阻力,进而提高了经济性,同时,该双电机动力系统的集成度高,节约了安装空间。节约了安装空间。节约了安装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电机动力系统及电动汽车


[0001]本技术属于电动汽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电机动力系统及电动汽车。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动汽车驱动
,为了兼顾动力性和经济性的需要,通常使用单电机两挡动力系统输出动力。但是,单电机两挡动力系统在换挡时,通常都要求较大的挡间比,从而换挡时会导致换挡元件的两端速差较大,导致换挡难度增大,进而导致动力中断时间延长或换挡元件磨损严重。
[0003]现有技术中,双电机动力系统因其动力强劲,且不需要换挡或可大幅降低换挡难度,在高动力性纯电动汽车上的应用逐渐增加。但是,现有技术中双电机动力系统的不足之处在于:在满足高动力性要求的情况下,通常会存在经济性差、制动能量回收能力低、高车速区间噪声大、轴向尺寸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双电机动力系统存在着经济性差等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双电机动力系统和电动汽车。
[0005]鉴于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电机动力系统,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差速器、单向离合器和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包括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中间轴以及可控扭矩传递装置;
[0006]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轴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轴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轴;所述可控扭矩传递装置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轴;所述单向离合器安装在在所述中间轴上,所述变速器通过所述差速器连接汽车车轮;
[0007]接收包含档位信息的驱动信号,根据所述档位信息确定所述可控扭矩传递装置的连接状态;
[0008]控制所述第二电机以预设的第一传动比输出第一动力,同时控制第一电机根据所述连接状态输出第二动力;
[0009]通过所述可控扭矩传递装置、所述中间轴和所述单向离合器将第一动力和第二动力正向传递给所述差速器,以驱动汽车车轮转动。
[0010]可选地,所述变速器还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以及第五齿轮所述差速器包括与所述第五齿轮啮合的第六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第六齿轮啮合;
[0011]所述第一齿轮套接在所述第一输出轴上,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以及所述第五齿轮均连接在所述中间轴上;所述第六齿轮连接在所述差速器外壳上。
[0012]可选地,所述可控扭矩传递装置包括第一结合部、第二结合部以及第三结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位于所述第二结合部和所述第三结合部之间;所述第一结合部连接所述第一
输出轴;所述第二结合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上;所述第三结合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齿轮上。
[0013]可选地,所述变速器还包括安装在在所述第二输出轴上且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七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套接在所述第一输出轴上。
[0014]可选地,所述变速器还包括安装在在所述第二输出轴上且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的第八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套接在所述第一输出轴上。
[0015]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位于所述变速器的同侧,或
[0016]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位于所述变速器的相对两侧。
[0017]可选地,所述单向离合器固定连接在所述中间轴上,所述第二齿轮通过所述单向离合器连接所述中间轴。
[0018]可选地,所述单向离合器固定连接在所述中间轴上,所述第四齿轮通过所述单向离合器连接所述中间轴。
[0019]可选地,所述单向离合器固定连接在所述中间轴上,所述第五齿轮通过所述单向离合器连接所述中间轴。
[0020]可选地,所述单向离合器固定连接在所述差速器外壳上,所述第六齿轮通过所述单向离合器连接所述差速器外壳。
[0021]本专利技术中,第二电机以预设的第一传动比输出第一动力,同时第一电机根据连接状态输出第二动力,进而该双电机动力系统集成了第一电机输出的第二动力以及第二电机输出的第一动力,提升了该双电机动力系统的动力性。另外,可控扭矩传递装置、中间轴和单向离合器将第一动力和第二动力正向传递给差速器,以驱动汽车车轮转动;也即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可以将各自的正向扭矩通过变速器传递给汽车车轮,而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反向扭矩不能通过该变速器传递给汽车车轮,从而单向离合器的设计,减少汽车正常行驶时的反拖阻力,进而降低了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的动力,提高了经济性,且该双电机动力系统的集成度高。
[002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的双电机动力系统。
附图说明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八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九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十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1为本专利技术第十一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2为本专利技术第十二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3为本专利技术第十三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4为本专利技术第十四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15为本专利技术第十五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16为本专利技术第十六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17为本专利技术第十七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18为本专利技术第十八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19为本专利技术第十九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20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十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21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十一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2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十二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2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十三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47]图2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十四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48]图2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十五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49]图2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机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差速器、单向离合器和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包括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中间轴以及可控扭矩传递装置;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轴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轴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轴;所述可控扭矩传递装置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轴;所述单向离合器安装在所述中间轴或所述差速器上,所述变速器通过所述差速器连接汽车车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还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以及第六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第六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套接在所述第一输出轴上,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以及所述第五齿轮均连接在所述中间轴上;所述第六齿轮安装在所述差速器外壳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机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扭矩传递装置包括第一结合部、第二结合部以及第三结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位于所述第二结合部和所述第三结合部之间;所述第一结合部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二结合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上;所述第三结合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齿轮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电机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出轴套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皓毋存祥祖国强尚阳董泽庆杨勇胡凯李罡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