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旋钮转向柱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5064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多旋钮转向柱开关,其包括壳体(1)和安装在壳体(1)内的信号传输组件(3),所述多旋钮转向柱开关还包括安装在壳体(1)内的旋钮组件(2),所述旋钮组件(2)包括至少两个可独立转动的旋钮,所述旋钮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壳体(1),所述信号传输组件(3)还包括信号触发装置,转动所述旋钮可使所述信号触发装置触发控制信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旋钮转向柱开关包括多个旋钮,旋钮在转动后能够使所述信号触发装置触发不同的控制信号,使得多旋钮转向柱开关所能控制的功能更为多样,大大提高了多旋钮转向柱开关的集成度。高了多旋钮转向柱开关的集成度。高了多旋钮转向柱开关的集成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旋钮转向柱开关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转向柱开关,特别涉及一种多旋钮转向柱开关。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转向柱开关广泛应用在汽车上,其连接于汽车方向盘转向管柱上上,能够方便人手操作,例如通过拨动、按压、旋转等操作,实现对灯光、雨刮、变道信号灯等的控制。由于转向柱开关具有优异的操控舒适性,即使在行驶过程中也能够便捷的进行操控,减少驾驶人员的分心,因此将更多的功能集成到转向柱开关上,就能使人们对车辆的操控更为方便、快捷和安全,然而,由于转向柱开关空间的局限性以及结构的限制,要实现更多的功能就变得越发困难,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更多的功能控制,成为了业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多旋钮转向柱开关,其能够集成更多的控制功能。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多旋钮转向柱开关,其包括壳体和安装在壳体内的信号传输组件,所述多旋钮转向柱开关还包括安装在壳体内的旋钮组件,所述旋钮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可独立转动的旋钮,所述旋钮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壳体,所述信号传输组件还包括信号触发装置,转动所述旋钮可使所述信号触发装置触发控制信号。
[0005]此外,本技术还提出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0006]所述信号传输组件还包括柔性线缆,所述信号触发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内的静触片以及连接在旋钮上的动触片,所述静触片与所述柔性线缆电连接并设置有多组静触点,所述动触片设置有与所述静触片抵接的动触点,转动所述旋钮可使所述动触点与不同的所述静触点接触。
[0007]所述旋钮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间隔件以及连接在所述间隔件和所述第一固定件之间的第一轴,所述旋钮组件还包括可旋转连接在所述第一轴上的第一旋钮。
[0008]所述旋钮组件还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与所述连接件相连的第二轴,所述旋钮组件还包括可旋转连接在所述第二轴上的第二旋钮。
[0009]所述第一旋钮和所述第二旋钮上均设置有柱塞组件,所述柱塞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旋钮或所述第二旋钮滑动配接的柱塞以及驱动所述柱塞与所述间隔件相抵的弹性件。
[0010]所述信号传输组件包括柔性线缆、设置在所述柔性线缆表面的静触片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旋钮和所述第二旋钮上的动触片,所述静触片与所述动触片抵接。
[0011]所述间隔件上设置有与所述柱塞抵接的限位齿面,所述限位齿面包括间隔设置的凸齿,相邻所述凸齿之间形成齿槽。
[0012]所述齿槽与所述凸齿之间通过斜面或弧面过渡。
[0013]所述间隔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限位齿面两侧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防止所述柱塞脱离所述限位齿面。
[0014]所述旋钮外表面设置有外露于所述壳体的滚花和/或拨块。
[001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6]1.本技术的多旋钮转向柱开关包括多个旋钮,旋钮在转动后能够使所述信号触发装置触发不同的控制信号,使得多旋钮转向柱开关所能控制的功能更为多样,大大提高了多旋钮转向柱开关的集成度;
[0017]2.本技术的多旋钮转向柱开关在壳体内设置有固定的静触片,在旋钮上设置有与静触片对应的动触片,在转动旋钮后能够方便的导通静触片上不同的触点,从而触发多种不同的控制信号;
[0018]3.本技术的多旋钮转向柱开关在旋钮内设置有柱塞组件,柱塞组件与固定的限位齿面相抵,能够在转动旋钮的时候给予操作者明确的力反馈,使用更为方便可靠。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多旋钮转向柱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的多旋钮转向柱开关未示出下盖时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的多旋钮转向柱开关的爆炸图。
[0022]图4是本技术中旋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中第一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本技术中中间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本技术中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以及连接件的连接示意图。
[0026]图8是本技术中旋钮组件的剖视图。
[0027]图9是本技术中第一固定件另一视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是本技术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1是本技术中连接件另一视向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2是本技术中第二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3是本技术中第一旋钮与第一动触片的连接示意图。
[0032]图14是本技术中第二旋钮与第二动触片的连接示意图。
[0033]图15是本技术中柱塞组件与旋钮和连接件装配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
[0035]如图1和图2所示,对应于本技术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多旋钮转向柱开关,其包括壳体1以及安装在壳体1内的旋钮组件2和信号传输组件3,该旋钮组件2至少包括两个旋钮,本实施例中,旋钮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旋钮4和第二旋钮5。通过转动第一旋钮4或第二旋钮5,可以触发控制信号,并通过信号传输组件3将控制信号传输给车辆控制系统,实现对车辆相关功能的控制。
[0036]如图3所示,壳体1包括中间壳体10以及分别连接在中间壳体10上、下两侧的上盖11和下盖12。上盖11和下盖12上均开设有两个开孔13,第一旋钮4和第二旋钮5的上部分和下部分能够从开孔13露出至壳体1外部,从而方便人手拨动旋钮。
[0037]中间壳体10为安装旋钮组件2和信号传输组件3的主体部分,将壳体1设置成多个部件连接而成的形式,能够方便进行安装。由于中间壳体10具有大开口(见图2),因此,旋钮组件2和信号传输组件3能够轻易的安装在中间壳体10内,之后连接上盖11和下盖12即可完成安装。上盖11、下盖12与中间壳体10的连接方式不限,例如可通过传统的卡扣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0038]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不局限于由三个部件连接而成,其可以由更少或更多的部件连接而成,中间壳体10、上盖11和下盖12也不限定为一个零部件,其也能够由多个部件连接形成。
[0039]如图4所示,旋钮组件2包括第一固定件20、第二固定件21、第一旋钮4、第二旋钮5和连接在第一固定件20和第二固定件21之间的连接件22。
[0040]第一固定件20和第二固定件21固定在中间壳体10上,如图5和图6所示,以第一固定件20为例,其开设有定位孔200和通孔201,在中间壳体10上开设有与定位孔200配接的定位柱100和与通孔201对应的螺孔101,定位柱100插设在定位孔200内,起到定位的作用,通孔201和螺孔101同轴线设置,能够使用螺钉穿过通孔201与螺孔101螺接,从而固定住第一固定件20。螺孔101的内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旋钮转向柱开关,其包括壳体(1)和安装在壳体(1)内的信号传输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旋钮转向柱开关还包括安装在壳体(1)内的旋钮组件(2),所述旋钮组件(2)包括至少两个可独立转动的旋钮,所述旋钮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壳体(1),所述信号传输组件(3)还包括信号触发装置,转动所述旋钮可使所述信号触发装置触发控制信号。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多旋钮转向柱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组件(3)还包括柔性线缆(30),所述信号触发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1)内的静触片以及连接在旋钮上的动触片,所述静触片与所述柔性线缆(30)电连接并设置有多组静触点,所述动触片设置有与所述静触片抵接的动触点,转动所述旋钮可使所述动触点与不同的所述静触点接触。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多旋钮转向柱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组件(2)包括第一固定件(20)和连接件(22),所述连接件(22)包括间隔件(220)以及连接在所述间隔件(220)和所述第一固定件(20)之间的第一轴(221),所述旋钮组件(2)还包括可旋转连接在所述第一轴(221)上的第一旋钮(4)。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多旋钮转向柱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组件(2)还包括第二固定件(21),所述第二固定件(21)包括与所述连接件(22)相连的第二轴(210),所述旋钮组件(2)还包括可旋转连接在所述第二轴(210)上的第二旋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际泉刘帅章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立胜汽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