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粘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5057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粘胶装置,包括底盘;底盘顶部设置有隔热底座;隔热底座上具有多条纵向分布的加热板放置开口槽和多条横向分布的导热贴片放置开口槽;每条导热贴片放置开口槽同时与多条加热板放置开口槽垂直相交;每条加热板放置开口槽用于放入一个硅橡胶加热板;每个硅橡胶加热板内放入有顶部开口的粘胶槽体;每个粘胶槽体里面预先放入有颗粒状胶;导热贴片放置开口槽,用于放入超薄导热贴片;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对应伸入到粘胶槽体里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科学,能够方便、可靠地对颗粒状胶进行加热,并利用加热形成的液态胶对超薄导热贴片上的注液管末端进行粘胶处理,保证粘胶质量。量。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粘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导热贴片加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粘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力电子设备和器件向小型化、集成化、高效化的快速发展,器件性能和散热量不断增大,并带来热流密度分布不均匀、局部热流密度极大、热量聚集在局部区域、局部温度过高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电力电子设备的散热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热管理系统满足高性能、高紧凑、高可靠、高柔性的要求。为此,业界一直不断地研发各种散热装置,以解决电子元件的散热问题。
[0003]目前最有效的手段是利用相变原理制作的超薄导热贴片技术,制作更优更稳定的散热产品,是电子散热领域持续研究的课题,而超薄导热贴片的制作方式具有多种方式,导致超薄导热贴片的性能水平存在较大不同。
[0004]超薄导热贴片是一种很常见的散热装置,传统的超薄导热贴片的制作方式一般采用烧结的方法,然而在粉末烧结时,烧结温度高,费工费时,且粉末烧结成型困难,烧结的效果无法保证,例如各批次的烧结致密效果一致性无法保证,导致各批次的超薄导热贴片性能差异,稳定性不好。
[0005]为此,本申请人进行技术研发,研发了一种新的超薄导热贴片生产工艺,在该工艺中,有一个加工步骤,需要对超薄导热贴片上的注液管(如铜管)末端进行粘胶处理。但是,由于注液管末端所粘的胶在常温下成固态(是颗粒状胶),只有在高温环境下才能熔化成为液态胶,因此,在粘胶处理时,需要让胶始终处于液体形态。
[0006]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开发出一种装置,能够方便、可靠地对颗粒状胶进行加热,并利用加热形成的液态胶对超薄导热贴片上的注液管(如铜管)末端进行粘胶处理,充分满足注液管末端的粘胶需求,保证粘胶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粘胶装置。
[0008]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粘胶装置,
[0009]包括底盘;
[0010]底盘的顶部,设置有隔热底座;
[0011]隔热底座上,具有多条纵向分布的加热板放置开口槽和多条横向分布的导热贴片放置开口槽;
[0012]每条导热贴片放置开口槽,同时与多条加热板放置开口槽垂直相交;
[0013]其中,每条加热板放置开口槽,用于放入一个上下开口的、中空的硅橡胶加热板;
[0014]每个硅橡胶加热板,均纵向分布;
[0015]每个硅橡胶加热板里面,放入有一条顶部开口的、中空的粘胶槽体;
[0016]硅橡胶加热板与粘胶槽体的外表面相贴合接触,用于对粘胶槽体进行加热;
[0017]每个粘胶槽体里面,预先放入有颗粒状胶;
[0018]其中,导热贴片放置开口槽,用于放入需要粘胶处理的超薄导热贴片;
[0019]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对应伸入到一个粘胶槽体里面。
[0020]其中,超薄导热贴片下端中部的注液管末端,伸入到粘胶槽体里面,且与粘胶槽体里面经过加热熔化获得的液体胶相接触。
[0021]其中,导热贴片放置开口槽的纵向宽度,与超薄导热贴片的厚度相对应匹配。
[0022]其中,粘胶槽体为顶面开口的长方体槽。
[0023]其中,超薄导热贴片下端中部的开口的横向尺寸,大于粘胶槽体的横向尺寸。
[0024]其中,隔热底座的高度,大于粘胶槽体和硅橡胶加热板的高度。
[0025]其中,任意相邻的两条导热贴片放置开口槽,等间距设置;
[0026]任意相邻的两条加热板放置开口槽,等间距设置;
[0027]每条加热板放置开口槽,均纵向贯穿所述隔热底座的前后两侧。
[0028]其中,底盘的顶部四周边缘,环绕设置有向上突出的限位支撑块;
[0029]隔热底座位于限位支撑块的内侧;
[0030]隔热底座的四周侧壁,与限位支撑块的内侧壁相接触;
[0031]限位支撑块的左右两侧外壁中部,分别固定设置有一个把手。
[0032]其中,硅橡胶加热板的形状大小,与粘胶槽体的形状大小,相对应匹配;
[0033]每个硅橡胶加热板,包括左侧加热部、右侧加热部和后侧加热部;
[0034]左侧加热部和右侧加热部纵向分布且相互平行;
[0035]左侧加热部和右侧加热部的后端,分别连接后侧加热部的左右两端;
[0036]左侧加热部的前端,连接有通电线束。
[0037]其中,左侧加热部与粘胶槽体的左侧外壁相接触;
[0038]右侧加热部与粘胶槽体的右侧外壁相接触;
[0039]后侧加热部与粘胶槽体的后侧外壁相接触。
[0040]由以上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粘胶装置,其结构设计科学,能够方便、可靠地对颗粒状胶进行加热,并利用加热形成的液态胶对超薄导热贴片上的注液管(如铜管)末端进行粘胶处理,充分满足注液管末端的粘胶需求,保证粘胶质量,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附图说明
[004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粘胶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2]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粘胶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43]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粘胶装置,在对一个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进行粘接处理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44]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粘胶装置,所需要粘胶
处理的一个超薄导热贴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5]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粘胶装置中,加热板的立体结构放大示意图;
[0046]图中:1为底盘,2为粘胶槽体,3为硅橡胶加热板,41为加热板放置开口槽,42为导热贴片放置开口槽,5为超薄导热贴,6为把手;
[0047]31为左侧加热部,32为右侧加热部,33为后侧加热部,34为通电线束;
[0048]50为注液管,101为限位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49]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更容易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申请,而非对该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
[005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5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粘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1);底盘(1)的顶部,设置有隔热底座(4);隔热底座(4)上,具有多条纵向分布的加热板放置开口槽(41)和多条横向分布的导热贴片放置开口槽(42);每条导热贴片放置开口槽(42),同时与多条加热板放置开口槽(41)垂直相交;其中,每条加热板放置开口槽(41),用于放入一个上下开口的、中空的硅橡胶加热板(3);每个硅橡胶加热板(3),均纵向分布;每个硅橡胶加热板(3)里面,放入有一条顶部开口的、中空的粘胶槽体(2);硅橡胶加热板(3)与粘胶槽体(2)的外表面相贴合接触,用于对粘胶槽体(2)进行加热;每个粘胶槽体(2)里面,预先放入有颗粒状胶;其中,导热贴片放置开口槽(42),用于放入需要粘胶处理的超薄导热贴片(5);超薄导热贴片(5)的注液管(50)末端,对应伸入到一个粘胶槽体(2)里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粘胶装置,其特征在于,超薄导热贴片(5)下端中部的注液管末端,伸入到粘胶槽体(2)里面,且与粘胶槽体(2)里面经过加热熔化获得的液体胶相接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粘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导热贴片放置开口槽(42)的纵向宽度,与超薄导热贴片(5)的厚度相对应匹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粘胶装置,其特征在于,粘胶槽体(2)为顶面开口的长方体槽。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粘胶装置,其特征在于,超薄导热贴片(5)下端中部的开口(51)的横向尺寸,大于粘胶槽体(2)的横向尺寸。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思宇王岩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达创传导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