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声减震墙体复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4848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隔声减震墙体复合结构,隔声减震墙体复合结构为固定在室内原始墙体上的多层结构,在远离墙体的方向上依次为第一玻璃岩棉层、轻质砖墙、第二玻璃岩棉层、第一阻尼隔音板、第三玻璃岩棉层、第二阻尼隔音板、聚酯纤维隔音板;其中,在第二玻璃岩棉层和第三玻璃岩棉层中分别设置有第二防火涂料龙骨和第三防火涂料龙骨,第二防火涂料龙骨的两侧分别抵接在轻质砖墙以及第一阻尼隔音板一侧侧壁,且第三防火涂料龙骨的两侧分别抵接在第一阻尼隔音板另一侧侧壁以及第二阻尼隔音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创造性运用声学特性和材料特性,把玻璃岩棉,轻质砖墙,阻尼隔音板,聚酯吸音板等材料组合,使得隔声减震墙的隔声减震效果明显。果明显。果明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声减震墙体复合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室内墙壁的隔音,具体涉及到一种隔声减震墙体复合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隔音墙解决的是因音源透射而影响音源以外空间的问题。主要途径就是消减音源的透射能量,阻止音源的传播途径。目前,室内建筑隔墙一般采用加气块砌筑墙体解决隔音问题,这种做法的缺点是:1、湿作业,一般由土建单位完成,污染环境。2、工艺复杂,工期长。3、制作完成后,隔音效果不理想。
[0003]现市场上的隔声墙效果都不理想,达不到1982年4月6日原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发布,1982年8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区域噪声标准》的要求。该要求即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昼间50dB、夜间40dB;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昼间55dB、夜间45dB;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昼间60dB、夜间50dB;工业区,昼间65dB、夜间55dB;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内河航道、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昼间70dB、夜间55dB。
[0004]如申请号为CN201520488184.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隔音墙体,包括竖直排列整齐的龙骨、设在所述龙骨两侧的基架和设在所述基架外表面上的面板,所述基架的内部呈网状,且每个结点上设置有伸入所述内层固定层内的突起部,所述面板包括表面层、中部隔音层和内层固定层,所述中部隔音层为蜂窝状的塑料层。能很好的吸音,实现了墙体的有效隔音,以及防腐蚀、除湿和良好的散热效果,但是该一种隔音墙体只设置有中部隔音层,长期使用过程中中部隔音层的密封性减小导致墙体隔音效果减弱,并且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单层隔音层的设置不能很好的隔音。
[0005]当前达不到降噪要求的主要原因是材料运用不当及设计不当,未考虑声学特性,对强震动,中低频(1000Hz-20Hz)声波穿透及谐震的隔声及消除未进行很好的处理。这是由于在声学工程中,对于500Hz以上的中、高频声波吸声比较容易,一般采用多孔吸声材料便有极好的吸收效果,但由于多孔性材料的低频吸声性能差,为解决500以下的中低频吸声问题,特别是200Hz以下的低频声控制,往往需要采用共振吸声结构,如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薄板共振吸声结构,微穿孔(微缝)共振吸声结构等。但传统观共振吸声结构吸声频谱以共振频率为中心出现吸收峰,当远离共振频率时,吸声系数就很低,频率选择性较强,吸声带宽较窄,很难满足宽频带(100Hz~
[0006]4000Hz)吸声的要求。
[0007]如何使拓展吸声结构的中低频吸声带宽,提高吸声结构低频吸声效果,是声学材料和结构的研究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人耳能感应到的20Hz~20000Hz内的噪声,1000Hz~3000Hz之间的声音是人耳最敏感的声音频率范围。本技术创造性运用材料特性、声音特性,对声波的各频段进行有
效阻隔及吸收,进而实现降噪作用,具体方案为:
[0009]一种隔声减震墙体复合结构,所述隔声减震墙体复合结构为固定在室内原始墙体上的多层结构,在远离所述墙体的方向上依次为第一玻璃岩棉层、轻质砖墙、第二玻璃岩棉层、第一阻尼隔音板、第三玻璃岩棉层、第二阻尼隔音板、聚酯纤维隔音板;
[0010]其中,在所述第二玻璃岩棉层和所述第三玻璃岩棉层中分别设置有第二防火涂料龙骨块和第三防火涂料龙骨块,所述第二防火涂料龙骨块的两侧分别抵接在所述轻质砖墙以及所述第一阻尼隔音板一侧侧壁,且所述第三防火涂料龙骨块的两侧分别抵接在所述第一阻尼隔音板另一侧侧壁以及第二阻尼隔音板上。
[0011]进一步的,所述轻质砖墙由若干块规格为600mm*200mm*100mm的发泡砖堆砌而成。
[0012]进一步的,第一玻璃岩棉层、第二玻璃岩棉层和/或第三玻璃岩棉层的容重范围为96kg/m3。
[0013]进一步的,在所述隔声减震墙体复合结构和室内地面之间还设置有一层吸音地毯。
[0014]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5](1)本技术采用聚酯纤维隔音板作为外墙,聚酯纤维隔音板一方面具有不错的隔音效果,另一方面其外表面便于加工喷涂各种颜色和图案,便于室内内墙图案的绘制,提高室内环境的美感;
[0016](2)本技术采用了多层玻璃岩棉板,玻璃岩棉板具有多孔性结构,当声波通过时,由于流阻的作用产生摩擦,使声能的一部分为纤维所吸收,阻碍了声波的传递,对噪声传递有显著的削减作用,具有优良的隔音和吸声性能;
[0017](3)本技术在最里面的第一、第二玻璃岩棉层之间设置有发泡砖的轻质砖墙,砖墙本身具有良好的隔音性能,同时原材料也比较容易取得,采用轻质砖墙作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有利于提高墙体的稳定性;
[0018](4)在最外面的第二、第三玻璃岩棉层之间安插有防火涂料龙骨块,一方面起到了加强最外两层玻璃岩棉板之间的稳定性,后续不易倒塌,同时便于工人安装;对于防火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0019](5)在第二、第三玻璃岩棉层之间以及在最外层第三玻璃岩棉层与外墙面之间设置有阻尼隔音板,阻尼隔音板能有效地减少共振的产生,从而使得隔音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隔声减震墙体复合结构的剖立面图;
[0022]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隔声减震墙体复合结构的立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
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0024]为了彻底理解本技术,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步骤以及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0025]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隔声减震墙体复合结构100,隔声减震墙体复合结构100为固定在室内原始墙体00上的多层结构,在远离墙体的方向上依次为第一玻璃岩棉层1、轻质砖墙2、第二玻璃岩棉层3、第一阻尼隔音板4、第三玻璃岩棉层5、第二阻尼隔音板6、聚酯纤维隔音板7;
[0026]其中,在第二玻璃岩棉层3和第三玻璃岩棉层5中分别设置有第二防火涂料龙骨30和第三防火涂料龙骨50,第二防火涂料龙骨30的两侧分别抵接在轻质砖墙2以及第一阻尼隔音板4一侧侧壁,且第三防火涂料龙骨50的两侧分别抵接在第一阻尼隔音板4另一侧侧壁以及第二阻尼隔音板6上。
[0027]本技术利用了玻璃岩棉层自身结构的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声减震墙体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减震墙体复合结构为固定在室内原始墙体上的多层结构,在远离所述墙体的方向上依次为第一玻璃岩棉层、轻质砖墙、第二玻璃岩棉层、第一阻尼隔音板、第三玻璃岩棉层、第二阻尼隔音板、聚酯纤维隔音板;其中,在所述第二玻璃岩棉层和所述第三玻璃岩棉层中分别设置有第二防火涂料龙骨和第三防火涂料龙骨,所述第二防火涂料龙骨的两侧分别抵接在所述轻质砖墙以及所述第一阻尼隔音板一侧侧壁,且所述第三防火涂料龙骨的两侧分别抵接在所述第一阻尼隔音板另一侧侧壁以及第二阻尼隔音板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声减震墙体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轻质砖墙由若干块规格为600mm*200mm*100mm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若奇
申请(专利权)人:赛宾上海声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