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其导光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4741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导光板和至少一光源,该导光板具有至少一入光面、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该至少一光源相对该至少一入光面设置,其特征在于:导光板的第一表面是出光面且其上设置有微透镜结构,导光板的第二表面包括设置有微透镜结构的出光区域及设置有微散射结构的散射区域。(*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及其导光板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装置为一种非自发光显示装置,其显示主要通过控制外部光源所发出光束的通过或者不通过来实现,因此需要相应的背光或者前光模组,该背光或者前光模组可将外部光源所发出的光束导向显示面板,实现显示功能。请参阅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中单面出光的背光模组8。该背光模组8包括一导光板81、一反射板82、一扩散板83、一聚光板84、一光源85和光源罩86。该导光板81包括一入光面811、一底面812及一出光面813。反射板82、导光板81、扩散板83、聚光板84依顺序重叠设置,光源85和光源罩86置于导光板入光面811侧。从光源85发出的光束经光源罩86反射导入导光板81的入光面811,该光束经导光板81的反射板82反射导向扩散板83,并经扩散板83扩散变为均匀散射光,散射光经聚光板84聚集导向液晶面板(图未示)。请参阅图2和图3,该背光模组8应用在有内显示屏91和外显示屏92的双屏移动电话9时,因为仅有一个出光面,所以需要两个背光模组8分别为内显示屏91和外显示屏92提供面光源实现双屏显示,其会增加使用该背光模组产品的厚度、重量及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和导光板用于双屏幕产品时,因需采用两个背光模组而造成产品的厚度、重量及成本增加,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双面出光的背光模组。本专利技术解决现有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和至少一光源,其中,该导光板具有至少一入光面、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该至少一光源相对该至少一入光面设置,该至少一入光面用于接收光源的发射光束,该第一表面为出光面且其上设置有微透镜结构,该第二表面包括设置有微透镜的出光区域及设置有微散射结构的散射区域。相较于现有技术,由于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采用的导光板具有相对的两个出光面,所以一导光板可当两个导光板用,当该导光板应用于需双面显示的产品,如双屏行动电话等时,可节约一片导光板,从而可以减少产品的厚度、重量及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一种双屏行动电话的关闭状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双屏行动电话的开启状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表面平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二实施方式的侧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4和图5,分别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和第一表面的平面图。该背光模组1包括一导光板11、一光源12及一光源罩13。其中光源12是线性光源如冷阴极灯管(Cold CathodeFluorescence Lamp,CCFL)、热阴极灯管(Hot Cathode FluorescenceLamp,HCFL)等,或者是点光源如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等。导光板11包括一入光面111、相对的第一表面113及第二表面115。第一表面113是出光面且其上设置有具有聚光作用的微透镜结构1131,第二表面115包括出光区域和散射区域,出光区域设置有微透镜1151,散射区域设置有微散射结构1152。为提高光源利用率,不出光区域如散射区域及侧面均镀有反射膜(图未示)。光源12发出的光束从导光板11的入光面111进入,自该导光板11的第一、第二表面113及115的微透镜结构1131及1151区域射出,也有部分光束被微透镜结构1131及1151反射,微透镜结构1131及1151将该射出光束各向第一、第二表面113及115的中心会聚,并将其导向分别相对第一、第二表面113及115设置的上下液晶面板(图未示)。因为散射结构1152的表面很粗糙,将从入光面111进入的光束及被微透镜结构1131反射的光束向各方向散射,形成散射光,最终从第一、第二表面113及115的微透镜结构1131及1151区域射出。微散射结构1152、微透镜结构1131及1151均匀规则分布,又因为离光源12越远光强越弱,所以微散射结构1152、微透镜结构1131及1151的密度均可沿远离光源12的方向逐步变密或变大,从而提高出射光束的均匀性。微散射结构1152和微透镜结构1131及1151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设计。请参阅图6和图7,分别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和左视图。第二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3和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1大致相同,也包括整面为出光面的第一表面313及部分区域为出光面的第二表面315,其不同点在于,该背光模组3包括,两个光源32及33、两个光源罩34及35、有两个入光面310及311的导光板31。两个光源32及33和两个光源罩34及35分别置于导光板31的两个入光面310及311侧,而且两个入光面310及311的表面是向远离光源32的方向凹进的圆弧面,可提高入射光的使用效率。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3和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1的又一不同点在于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1所采用的导光板11是楔形,而本实施方式的导光板31是平板形。权利要求1.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导光板和至少一光源,该导光板具有至少一入光面、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该至少一光源相对该至少一入光面设置,其特征在于导光板的第一表面是出光面且其上设置有微透镜结构,导光板的第二表面包括设置有微透镜结构的出光区域及设置有微散射结构的散射区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光源罩,即该至少一光源罩包围该至少一光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光源采用冷阴极灯管、热阴极灯管或发光二极管。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散射区域的微散射结构是均匀分布。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微透镜结构的大小或密度沿远离入光面方向逐渐增大。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入光面是向远离光源方向凹进的圆弧面。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是楔形板或平板形。8.一种导光板,其包括至少一入光面、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表面为出光面且其上设置有微透镜结构,该第二表面包括设置有微透镜的出光区域及设置有微散射结构的散射区域。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散射区域的微散射结构规则均匀分布。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微透镜结构的大小或密度沿远离入光面方向逐渐增大。全文摘要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导光板和至少一光源,该导光板包括至少一入光面、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该光源相对该入光面设置,该入光面用于接收光源的发射光束,该第一表面是出光面且其上设置有微透镜结构,该第二表面包括设置有微透镜的出光区域和设置有微散射结构的散射区域。文档编号G02F1/13GK1612017SQ20031011197公开日2005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27日专利技术者陈弥坚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弥坚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