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4740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包括:    一第一衬底;    一第二衬底,其包括一有源区;    一密封剂,设置于该第二衬底之上并环绕于该有源区,用来粘合该第二衬底与该第一衬底;    一间隙支撑体,设置于该第二衬底之上并位于该密封剂与该有源区之间,其中该间隙支撑体包括至少一液晶注入开口与至少一间隙支撑块,其中该间隙支撑块设置于该液晶注入开口附近;以及    一液晶分子层,设置于该第一衬底、该第二衬底与该密封剂之间。(*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避免密封剂(sealant)污染液晶分子的硅上液晶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硅上液晶(1iquid crystal on silicon,LCOS)显示面板是一种利用半导体工艺在硅晶片上制作出像素阵列(pixel cell matrix)、驱动集成电路以及其他电子元件的液晶显示面板。此外,硅上液晶显示面板不仅具有小像素尺寸、高亮度及高分辨率等技术优势,还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以及体积小等优点,因此硅上液晶显示面板已开始被应用在例如掌上摄像机与能上网的手机等的便携式个人通讯影音设备,以及例如投影电视与多媒体投影机等的影音器材。请参考图1与图2,图1为公知的硅上液晶显示面板的俯视图,而图2为图1所示的硅上液晶显示面板沿线2-2’的剖视图。如图1与图2所示,一硅上液晶显示面板10包括一玻璃衬底12(为避免图示的混淆,图1未显示玻璃衬底12),一与玻璃衬底12平行且相对的硅衬底14,以及一液晶分子层18形成于玻璃衬底12与硅衬底14之间。此外,硅上液晶显示面板10还包括一取向膜16a形成于玻璃衬底12与液晶分子层18之间,以及一取向膜16b设置于硅衬底14与液晶分子层18之间,而取向膜16a与16b均用来调整液晶分子层18内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除此之外,硅上液晶显示面板10还包括一密封剂20,环绕于液晶分子层18的四周,用来粘合玻璃衬底12与硅衬底14,并且,密封剂20通常会掺杂硅氧球(silica ball),以使玻璃衬底12与硅衬底14之间可以保持一固定距离。然而,目前业界所使用的密封剂材料通常会随着温度、时间以及其他工艺因素的影响而与液晶分子发生作用,严重影响液晶分子的排列及偏转方向并造成污染,因此,当施加相同的电压于液晶分子层18时,位于密封剂20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偏转方向会不同于其它位置的液晶分子,因而使得密封剂20附近的影像显示与其它位置不一致,导致硅上液晶显示面板10产生颜色不均(mura)的现象,并降低硅上液晶显示面板10的显示品质。尤其是当取向膜16a与16b由二氧化硅(SiO2)或氮化硅(SiNx)等无机材料所构成时,由于液晶分子与二氧化硅或氮化硅之间的结合能量(anchoring energy)较低,因此液晶分子的偏转方向更容易受到密封剂20的影响。为了减少硅上液晶显示面板10因密封剂20而产生颜色不均的情形,公知的方法通常是增加密封剂20与有源区14a之间的距离,然而这样将减少硅上液晶显示面板10的显示区域,或是会增加硅上液晶显示面板10的管芯尺寸(die size)。因此,如何有效地避免密封剂20污染液晶分子层18内的液晶分子,以提高硅上液晶显示面板10的显示品质,便是目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硅上液晶显示面板,以解决前述问题。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包括一第一衬底;一第二衬底,其包括一有源区,设置于该第二衬底的中央部位;一密封剂,设置于该第二衬底之上并环绕于该有源区,用来粘合该第二衬底与该第一衬底;一间隙支撑体(spacer wall),设置于该第二衬底之上并位于该密封剂与该有源区之间;以及一液晶分子层,设置于该第一衬底、该第二衬底与该密封剂之间,其中该间隙支撑体用来避免该密封剂污染该液晶分子层以及支撑该第一衬底。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包括一第一衬底;一第二衬底,其包括一有源区;一密封剂,设置于该第二衬底之上并环绕于该有源区,用来粘合该第二衬底与该第一衬底;一间隙支撑体,设置于该第二衬底之上并位于该密封剂与该有源区之间,其中该间隙支撑体包括至少一液晶注入开口与至少一间隙支撑块,其中该间隙支撑块设置于该液晶注入开口附近;以及一液晶分子层,设置于该第一衬底、该第二衬底与该密封剂之间。本专利技术提供还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包括一第一衬底;一第二衬底,其包括一有源区,一围绕于该有源区之外的周边区域,以及一设置于该周边区域上方的薄膜层;一密封剂,设置于该第二衬底之上并环绕于该有源区,用来粘合该第二衬底与该第一衬底;一间隙支撑体,设置于该第二衬底之上并位于该密封剂与该有源区之间,且该密封剂与该间隙支撑体均设置于该周边区域内;以及一液晶分子层,设置于该第一衬底、该第二衬底与该密封剂之间。本专利技术提供又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包括一第一衬底;一第二衬底,其包括一有源区,设置于该第二衬底的中央部位;一薄膜层,设置于该第二衬底之上并环绕于该有源区之外;一密封剂,设置于该薄膜层之上,用来粘合该第二衬底与该第一衬底;以及一液晶分子层,设置于该第一衬底、该第二衬底与该密封剂之间。本专利技术提供再一种硅上液晶显示面板,其包括一第一衬底;一第二衬底,其包括一有源区;一密封剂,设置于该第二衬底之上并环绕于该有源区,用来粘合该第二衬底与该第一衬底;一间隙支撑体,设置于该第二衬底之上并位于该密封剂与该有源区之间;以及一液晶分子层,设置于该第一衬底、该第二衬底与该密封剂之间。由于本专利技术于该密封剂与该有源区之间设有该间隙支撑体,因而可避免该密封剂污染该液晶分子层内的液晶分子,进而可提高该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品质。此外,该间隙支撑体另可以用来支撑该第一衬底,因而可省略在该密封剂内掺杂硅氧球的步骤。附图说明图1为公知的硅上液晶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硅上液晶显示面板沿线2-2’的剖视图;图3、以及图5至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硅上液晶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4为图3所示的硅上液晶显示面板沿线4-4’的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硅上液晶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9为图8所示的硅上液晶显示面板沿线9-9’的剖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硅上液晶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11为图10所示的硅上液晶显示面板沿线11-11’的剖视图。附图参考标记10 硅上液晶显示面板12 玻璃衬底14 硅衬底 16a 取向膜 16b 取向膜 18 液晶分子层20 密封剂 30 硅上液晶显示面板32 玻璃衬底 34 硅衬底34a 有源区 34b 周边区域36a 取向膜 36b 取向膜38 液晶分子层 40 密封剂42 间隙支撑体 42a 间隙支撑块44a 液晶注入口 44b 液晶注入口46a 开口 46b 开口48 抗反射层 50a 取向膜50b 取向膜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3至图7,图3、以及图5至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硅上液晶显示面板的俯视图,而图4为图3所示的硅上液晶显示面板沿线4-4’的剖视图。如图3与图4所示,一硅上液晶显示面板30包括一玻璃衬底32(在图3中未示出),一与玻璃衬底32平行且相对的硅衬底34,以及一液晶分子层38形成于玻璃衬底32与硅衬底34之间。此外,硅上液晶显示面板30还包括一取向膜36a形成于玻璃衬底32与液晶分子层38之间,以及一取向膜36b设置于硅衬底34与液晶分子层38之间,用来调整液晶分子层38内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另一方面,如图3与图4所示,硅衬底34包括一用来显示画面的有源区34a,一环绕于有源区34a的周边区域34b,以及一设置于周边区域34b之内的密封剂40,其中,密封剂40主要是用来将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炳杰
申请(专利权)人:奇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