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病虫害的葛根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14494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病虫害的葛根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优良的葛根品种育苗移栽;(2)移栽种植并浇足定根水;(3)移栽后一个月插篱打顶;(4)移栽后两个月,在葛苗两侧开沟施入发酵反应堆;(5)发酵反应堆施入后适时留葛;(6)在种植期间采用农业、生物、化学联合防治病虫害;(7)至葛叶五成退绿转黄后即可开始收获。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传统葛根的种植方法上加以改进,通过选育强壮耐病葛苗,精确控制种苗种植的距离,通过合理密植增加植株间的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传播途径,同时利用科学的打顶留葛,留下健康强壮的葛根,减少其患病几率,满足种植的绿色环保要求,减少了葛根种植的施肥成本,具有理想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具有理想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病虫害的葛根种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耐病虫害的葛根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葛是豆科葛属植物的总称,葛根是其地下膨大的块根,别名甘葛、葛条等,是中国卫生部第一批批准的药食同源植物,有“亚洲人参”、“南葛北参”之称,具有很高的食用营养价值及良好的保健、药用功能,众多的中医药书籍对其进行了记载,多用于治疗外感发热、解毒、止泻等。随着对葛根内含物质的深入挖掘及现代医疗的快速发展,葛根在医药和食品行业上的应用逐渐广泛。
[0003]目前针对葛根已经建立了相关的栽培及繁育方法,但虽然葛根的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不断改进和完善,但粗放的种植方式仍然存在,田间管理未形成统一标准,农药化肥无序使用,都制约着葛根药材的品质和安全性。尤其是葛根生长过程中病虫害较为严重,病害包括了叶斑病、锈病等,虫害包括粉虱、潜叶蛾、斜纹夜蛾等。因此,针对其病虫害问题应当改进种植方法,建立低毒无污染的病虫害防治体系,提高葛根种植的综合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耐病虫害的葛根种植方法。
[0005]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耐病虫害的葛根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1)选择薯形好、产量高、抗病性强的葛根品种,在收获时挑选粗壮的中部茎节做种,在移栽前将其切成10-15cm长的藤条,插入育苗地中,至萌芽长到3-5cm时准备移栽;
[0008](2)移栽前将土壤翻耕后拌施基肥1000-1500kg/亩,之后将葛根单行单株移栽种植,完成后浇足定根水;
[0009](3)移栽后一个月,至葛苗长至50-60cm时,于每蔸插一条篱,同时引蔓上篱,摘掉侧芽,至葛苗长至80cm时则开始去除侧枝,长至140cm时开始摘除顶芽,同时每隔15-20天摘除一次新芽;
[0010](4)移栽后两个月,在每行葛苗两侧20-30cm处开沟,向沟中施入发酵反应堆,之后用表土填埋覆平;
[0011](5)发酵反应堆施入后在葛苗基部轻挖选取葛形好的壮薯,每株留下一条葛,其他割去,同时将留葛上部的侧根也割去,完成后覆土;
[0012](6)在葛根种植期间注意防治病虫害,采用农业、生物、化学联合防治,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注意田间通风透光,及时除去病虫植株,收获后及时深翻土地50cm以上,曝晒杀死病虫,生物防治则利用昆虫性信息素干扰昆虫的交配和诱捕,化学防治则通过80%络合态代森锰锌、70%甲基硫菌灵、20%扫螨净等喷施,以防为主,综合防治;
[0013](7)至葛叶片超过五成退绿转黄后即可开始收获。
[0014]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移栽时控制株距为0.4-0.5米,行距为1-1.5米,每亩移栽1000-1500株。
[001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插篱长为2-3米,直径3-6cm。
[0016]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开沟沟宽控制为30-40cm,沟深控制为40-80cm。
[001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发酵反应堆每亩由以下成分组成:新鲜畜禽粪便200-300kg、中药渣600-800kg、产气发酵菌剂2-4kg。
[0018]更进一步的,所述中药渣由薄荷、八角茴香、苦楝、何首乌、银杏外种皮、皂角叶、雷公藤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加工副产物混合得到。
[001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表土填平后用打孔机在发酵反应堆上方每隔5-10cm打一个直径1-2cm的小孔用于释放二氧化碳。
[002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留葛时挑选晴天清晨或傍晚进行。
[0021]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
[0022]本专利技术在传统葛根的种植方法上加以改进,通过选育强壮耐病葛苗,精确控制种苗种植的距离,通过合理密植增加植株间的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传播途径,同时利用科学的打顶留葛,留下健康强壮的葛根,减少其患病几率。
[0023]本专利技术在葛的种植过程中,在葛苗长至快速生长期时,在周围开沟施入发酵反应堆,其由发酵料和产气菌组成,能在发酵中产生大量的氮磷钾产物,增加土壤肥力,同时能生成的大量二氧化碳,增强葛苗的光合作用,加快地下薯的发育,且其发酵中心产生的大量热量令土壤里层温度升高,较高的温度由于不适宜昆虫和土传病菌的生长繁殖,因此具有良好的驱虫效果,在此基础上,发酵料选自薄荷、八角茴香、苦楝等中药加工副产物,其在发酵过程中这些中药渣分解出的生物碱类、甾类、萜烯类等杀菌驱虫的活性成分,能大大减少土传病害,同时在空气中和土壤中易分解、无蓄积、无污染,不易产生耐药性,还能刺激葛根的生长,满足种植的绿色环保要求,而这类原料价格低廉易得,减少了葛根种植的施肥成本,具有理想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具体的实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0025]实施例1
[0026]一种耐病虫害的葛根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7](1)选择薯形好、产量高、抗病性强的葛根品种,在收获时挑选粗壮的中部茎节做种,在移栽前将其切成12cm长的藤条,插入育苗地中,至萌芽长到4cm时准备移栽;
[0028](2)移栽前将土壤翻耕后拌施基肥1250kg/亩,之后将葛根单行单株移栽种植,移栽时控制株距为0.45米,行距为1.2米,每亩移栽1200株,完成后浇足定根水;
[0029](3)移栽后一个月,至葛苗长至55cm时,于每蔸插一条篱,篱长为2.5米,直径4-5cm,同时引蔓上篱,摘掉侧芽,至葛苗长至80cm时则开始去除侧枝,长至140cm时开始摘除顶芽,同时每隔18天摘除一次新芽;
[0030](4)移栽后两个月,在每行葛苗两侧25cm处开沟,沟宽控制为35cm,沟深控制为60cm,向沟中施入发酵反应堆,之后用表土填埋覆平,用打孔机在发酵反应堆上方每隔8cm打一个直径1.5cm的小孔,其中发酵反应堆每亩由以下成分组成:新鲜畜禽粪便250kg、薄荷
300kg、何首乌200kg、银杏外种皮200kg、产气发酵菌剂3kg;
[0031](5)发酵反应堆施入后,挑选晴天清晨或傍晚在葛苗基部轻挖选取葛形好的壮薯,每株留下一条葛,其他割去,同时将留葛上部的侧根也割去,完成后覆土;
[0032](6)在葛根种植期间注意防治病虫害,采用农业、生物、化学联合防治,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注意田间通风透光,及时除去病虫植株,收获后及时深翻土地50cm以上,曝晒杀死病虫,生物防治则利用昆虫性信息素干扰昆虫的交配和诱捕,化学防治则通过80%络合态代森锰锌、70%甲基硫菌灵、20%扫螨净等喷施,以防为主,综合防治;
[0033](7)至葛叶片超过五成退绿转黄后即可开始收获。
[0034]实施例2
[0035]一种耐病虫害的葛根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6](1)选择薯形好、产量高、抗病性强的葛根品种,在收获时挑选粗壮的中部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病虫害的葛根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薯形好、产量高、抗病性强的葛根品种,在收获时挑选粗壮的中部茎节做种,在移栽前将其切成10-15cm长的藤条,插入育苗地中,至萌芽长到3-5cm时准备移栽;(2)移栽前将土壤翻耕后拌施基肥1000-1500kg/亩,之后将葛根单行单株移栽种植,完成后浇足定根水;(3)移栽后一个月,至葛苗长至50-60cm时,于每蔸插一条篱,同时引蔓上篱,摘掉侧芽,至葛苗长至80cm时则开始去除侧枝,长至140cm时开始摘除顶芽,同时每隔15-20天摘除一次新芽;(4)移栽后两个月,在每行葛苗两侧20-30cm处开沟,向沟中施入发酵反应堆,之后用表土填埋覆平;(5)发酵反应堆施入后在葛苗基部轻挖选取葛形好的壮薯,每株留下一条葛,其他割去,同时将留葛上部的侧根也割去,完成后覆土;(6)在葛根种植期间注意防治病虫害,采用农业、生物、化学联合防治,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注意田间通风透光,及时除去病虫植株,收获后及时深翻土地50cm以上,曝晒杀死病虫,生物防治则利用昆虫性信息素干扰昆虫的交配和诱捕,化学防治则通过80%络合态代森锰锌、70%甲基硫菌灵、20%扫螨净等喷施,以防为主,综合防治;(7)至葛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千重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世纪绿药生态农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