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马赫数下内埋弹舱扰流板高度建模及流动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14114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马赫数下内埋弹舱流动控制方法,基于流场仿真获得载机不同飞行速度下扰流板高度对应的激波面位置和弹体俯仰力矩;构建扰流板高度d与俯仰力矩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马赫数下内埋弹舱扰流板高度建模及流动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速飞行器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临近空间载机平台的内埋弹舱扰流板高度建模及流动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临近空间载机平台的发展趋势表明,隐身化、无人化、高速化将是飞行器发展的重要目标。同时,临近空间载机平台的作战任务将逐步由侦察拓展至打击任务,以发挥其高空高速飞行特性带来的突防优势与打击增能优势。在此背景下,采用内埋式武器投放方案可降低气动阻力与飞行器RCS,同时避免长时间气动加热对机载武器的影响,是临近空间载机平台实现侦察/打击多任务一体化的必然途径。高速内埋武器投放虽然具备上述优点,但也引发了大量气动、结构与控制问题。对于内埋武器而言,载机需在尽可能宽的包线范围内实现内埋武器的可靠、安全分离。然而内埋武器在高速分离过程中,机头与舱门等部位产生的激波相互干扰、弹舱内扰流与弹舱开口剪切层的相互作用以及内埋武器机器挂架对弹舱内流动的干扰等因素使得舱内流场情况十分复杂,从而导致内埋武器在分离过程当中产生俯仰、滚转等不利姿态,影响武器出舱过程稳定与出舱后的可控特性。同时,在窄小弹舱内部的不利位移可能导致接触弹舱侧壁或舱门,从而危及载机安全,导致分离失败。
[0003]传统流动控制方法仅针对固定的内埋武器投放状态开展研究,对应结果仅适用于特定投放状态。然而临近空间载机平台在实际飞行过程中往往处于一定速域范围内,对应的内埋武器投放状态并不是固定状态而呈现一定随机性。尤其是在机动作战过程中,上述内埋武器投放状态的随机性更加突出,传统流动控制方法难以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随机投放状态下的高马赫数下内埋弹舱扰流板高度建模及流动控制方法。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高马赫数下内埋弹舱扰流板高度建模方法,采取技术方案如下:
[0006]基于流场仿真获得载机不同飞行速度下扰流板高度对应的激波面位置和弹体俯仰力矩;基于获得的仿真数据,构建扰流板高度d与俯仰力矩系数M
y
和马赫数Ma的多项式函数关系式如下:
[0007][0008]式中的系数,根据不同速度范围确定。
[0009]当载机飞行速度范围为Ma3.3-Ma3.7时,所述扰流板高度d与俯仰力矩系数M
y
和马赫数Ma的多项式函数关系式中的系数如下表所示。
[0010]扰流板高度与俯仰力矩系数和马赫数的多项式函数关系式系数
[0011]P0P10P01P20P11P021993.291-517.659-1170.62425.434332.720159.574P30P21P12P40P31P222.144-26.096-43.601-0.1020.1873.139
[0012]进一步地,所述流场仿真采取方法如下:流场仿真过程中采用自由流边界条件,使用切割体网格的网格形式来对流场域进行空间离散,采用两方程模型k-ωSST进行求解,获得不同飞行速度下不同扰流板高度d对应的激波面位置和弹体俯仰力矩。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基于所述高马赫数下内埋弹舱扰流板高度建模的流动控制方法,采取技术方案如下:
[0014]当载机平台需投放导弹时,载机的综合控制单元根据载机飞行速度的大小,根据所述高马赫数下内埋弹舱扰流板高度建模方法控制扰流板凸出机体表面的高度d,实现高马赫数下内埋弹舱流动控制。
[0015]与现有技术对比,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如下:
[0016]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是一种高马赫数下内埋弹舱扰流板高度建模及流动控制方法,提出了载机飞行速度、扰流板高度与导弹俯仰力矩之间的关系公式,实现了扰流板高度的泛化建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定速度范围内的关系公式系数取值并通过,实现了扰流板高度的量化建模并通过了仿真校验。通过将上述建模成果运用于流场控制,解决了扰流板高度无法根据实时飞行状态解算的问题。与传统流动控制方法仅限用于特定状态流场改善相比,本方法能够精确获取临近空间高速平台在一定速度范围内内埋武器投放的最优扰流板高度,从而改善临近空间高速平台在实际飞行与作战过程中的内埋武器投放流场。因此,本专利技术对临近空间载机平台在宽域内完成内埋武器投放、提升作战效能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7]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生成最优扰流板高度的方法原理示意图;
[0018]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生成最优扰流板高度的扰流板示意图;
[0019]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俯仰力矩关于马赫数和扰流板高度的变化曲面示意图;
[0020]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生成的最优扰流板高度与仿真结果的一致性示意图;
[0021]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实例加最优高度扰流板后流场仿真示意图;
[0022]图6示出了图5的扰流板流场局部示意图。
[0023]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实例提供的不同飞行状态引入最优高度扰流板前后结果对比分析。
[0024]其中,图7(a)Ma3.3条件下弹体俯仰角引入最优高度扰流板前后结果对比图;图7(b)Ma3.5条件下弹体俯仰角引入最优高度扰流板前后结果对比图;图7(c)Ma3.7条件下弹体俯仰角引入最优高度扰流板前后结果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
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如图1所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马赫数下内埋弹舱扰流板高度建模方法,具体如下:
[0027]步骤1、基于流程仿真获得载机不同飞行速度下扰流板高度对应的激波面位置和弹体俯仰力矩;
[0028]基于临近空间载机平台典型数模,通过开展加装不同高度扰流板的弹舱流场仿真。假设扰流板的高度从10mm到16mm不等,载机飞行速度从Ma3.3-Ma3.7。流程仿真过程中采用自由流边界条件,使用切割体网格的网格形式来对流场域进行空间离散,采用两方程模型k-ωSST进行求解,流场仿真结果如下。
[0029]表1 Ma3.3条件下不同扰流板高度对应的激波面位置和弹体俯仰力矩
[0030] 激波面斜率弹体所受俯仰力矩(N
·
m)Ma3.3_扰流板高10mm-1.02810.8Ma3.3_扰流板高11mm-1.0767.41Ma3.3_扰流板高12mm-1.1595.44Ma3.3_扰流板高13mm-1.1665.42Ma3.3_扰流板高14mm-1.1785.41Ma3.3_扰流板高15mm-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马赫数下内埋弹舱扰流板高度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流场仿真获得载机不同飞行速度下扰流板高度对应的激波面位置和弹体俯仰力矩;基于仿真数据,构建扰流板高度d与俯仰力矩M
y
和马赫数M
a
的多项式函数关系式如下:式中的系数,根据不同速度范围确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马赫数下内埋弹舱扰流板高度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载机飞行速度范围为Ma3.3-Ma3.7时,所述扰流板高度d与俯仰力矩系数M
y
和马赫数M
a
的多项式函数关系式中的系数如下表所示,扰流板高度与俯仰力矩系数和马赫数的多项式函数关系式系数P0P10P01P20P11P021993.291-517.659-1170.62425.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全平赵成泽张洪礼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空天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