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远程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14070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远程监测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轨道交通远程监测系统,包括摄像机和远程检测系统,所述远程检测系统包括图像拼接模块、中央处理单元、图像采集模块、图像信息提取模块、图像信息显示单元、图像信息储存单元、无线通讯单元和移动终端,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包括图像几何畸形处理单元和图像噪声处理单元,所述图像信息提取模块包括图像灰度信息处理单元、图像物理特征处理单元和图像内容描述处理单元,通过远距离监测技术不依赖现有的任何测速定位设备,可以同时为司机和自动驾驶系统提供超视距信息,大大提高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冗余度和可靠性,对我国轨道交通线路环境智能监测、铁路防灾及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水平的提高。高。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远程监测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远程监测
,具体为一种轨道交通远程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轨道交通在国家综合运输系统中的骨干作用是任何其它交通系统都无法代替的。我国幅员辽阔,铁路多穿行于山区、丘陵地带,泥石流、落石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铁路运输安全,近年来多起列车脱轨导致的恶性事故均由地质灾害造成。由于列车速度快,目前列车司机仅能依靠轨道电路、地面应答器、轨旁电缆等地面设施提供的信号进行列车控制。即使是在平原地带,司机双眼的视野范围也很有限,即使发现了影响行车安全的因素,采取措施也为时已晚。
[0003]除了干线铁路以外,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加大,城市轨道交通被认为是解决交通拥堵的最好方式之一。以北京为例,城市轨道交通承担着巨大的交通客流压力,缩短最小行车间隔已经成为提高城轨载客量的主要手段之一。不断减小的行车间隔对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系统,特别是对列车间距和速度监控的可靠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自动监控城轨列车运行的车载ATP/ATO主要依靠轨道电路、地面应答器、轨旁电缆、无线网络等地面设施以及其他辅助手段(如GPS、线路特征匹配)获取行车间距与列车限速。一旦这些设备因外界或自身因素的影响发生故障,极易造成追尾等恶性事故。
[0004]若能采用机器视觉、图像处理与现代通讯技术将列车前方的景象发送给列车司机,就能提高司机处置危险的能力,避免事故的发生,因此提出一种轨道交通远程监测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交通远程监测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轨道交通远程监测系统,包括摄像机和远程检测系统,所述远程检测系统包括图像拼接模块、中央处理单元、图像采集模块、图像信息提取模块、图像信息显示单元、图像信息储存单元、无线通讯单元和移动终端,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包括图像几何畸形处理单元和图像噪声处理单元,所述图像信息提取模块包括图像灰度信息处理单元、图像物理特征处理单元和图像内容描述处理单元,所述图像拼接模块包括图像预处理、图像配准、图像融合与边界平滑。
[0008]优选的,所述图片拼接模块包括大视场图像、图像恢复、计算机特效、视频图像压缩和视频编辑、图像降噪、视场扩展、运动物体去除、模糊消除、空间解析度提高、动态方位增强。
[0009]优选的,所述摄像机在轨道沿线布置多个分别获取各自图像,利用图像拼接技术将多个摄像机的图像拼接成一幅覆盖较远距离的视频景象,并利用无线传输系统将该影像
发送给运行中的列车。
[0010]优选的,所述图像拼接模块采用相位相关度法是基于频域的配准常用算法,它将图像由空域变换到频域以后再进行配准;相位相关度法思想是利用傅立叶变换的位移性质,对于两幅数字图像s,t,其对应的傅立叶变换为S,T,即:S=F{s}=e;T=F{t}=e;若图像s,t相差一个平移量(x,y),即有:s(x,y)=t(x-x,y-y);根据傅立叶变换的位移性质,上式的傅立叶变换为:S()=e T()。
[0011]优选的,所述图像配准主要是将不同时间、不同传感器(成像设备)或不同条件下(气候、照度、摄像位置和角度等)获取的同一场景的两幅或多幅图像进行匹配、叠加或处理的过程,通过对准,可以计算出一个场景的不同视图之间的点到点的映射。
[0012]优选的,所述图像拼接模块、图像采集模块、图像信息提取模块通过中央处理单元与图像信息显示单元、图像信息储存单元、无线通讯单元、移动终端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远距离监测技术不依赖现有的任何测速定位设备,可以同时为司机和自动驾驶系统提供超视距信息,大大提高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冗余度和可靠性,对我国轨道交通线路环境智能监测、铁路防灾及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水平的提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系统图。
[0016]图中:1-摄像机、2-远程检测系统、3-图像拼接模块、4-中央处理单元、5-图像采集模块、6-图像信息提取模块、7-图像信息显示单元、8-图像信息储存单元、9-无线通讯单元、10-移动终端、11-图像几何畸形处理单元、12-图像噪声处理单元、13-图像灰度信息处理单元、14-图像物理特征处理单元、15-图像内容描述处理单元、16-图像预处理、17-图像配准、18-图像融合、19-边界平滑。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19]一种轨道交通远程监测系统,包括摄像机1和远程检测系统2,所述远程检测系统2包括图像拼接模块3、中央处理单元4、图像采集模块5、图像信息提取模块6、图像信息显示单元7、图像信息储存单元8、无线通讯单元9和移动终端10,所述图像采集模块5包括图像几何畸形处理单元11和图像噪声处理单元12,所述图像信息提取模块6包括图像灰度信息处理单元13、图像物理特征处理单元14和图像内容描述处理单元15,所述图像拼接模块3包括图像预处理16、图像配准17、图像融合18与边界平滑19。
[0020]所述图片拼接模块3包括大视场图像、图像恢复、计算机特效、视频图像压缩和视频编辑、图像降噪、视场扩展、运动物体去除、模糊消除、空间解析度提高、动态方位增强。
[0021]所述摄像机1在轨道沿线布置多个分别获取各自图像,利用图像拼接技术将多个
摄像机的图像拼接成一幅覆盖较远距离的视频景象,并利用无线传输系统将该影像发送给运行中的列车。
[0022]所述图像拼接模块3采用相位相关度法是基于频域的配准常用算法,它将图像由空域变换到频域以后再进行配准;相位相关度法思想是利用傅立叶变换的位移性质,对于两幅数字图像s,t,其对应的傅立叶变换为S,T,即:S=F{s}=e;T=F{t}=e;若图像s,t相差一个平移量(x,y),即有:s(x,y)=t(x-x,y-y);根据傅立叶变换的位移性质,上式的傅立叶变换为:S()=e T()。
[0023]所述图像配准17主要是将不同时间、不同传感器(成像设备)或不同条件下(气候、照度、摄像位置和角度等)获取的同一场景的两幅或多幅图像进行匹配、叠加或处理的过程,通过对准,可以计算出一个场景的不同视图之间的点到点的映射。
[0024]所述图像拼接模块3、图像采集模块5、图像信息提取模块6通过中央处理单元4与图像信息显示单元7、图像信息储存单元8、无线通讯单元9、移动终端10连接。
[0025]实施例:使用时,摄像机1在轨道沿线布置多个分别获取各自图像,利用图像拼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远程监测系统,包括摄像机(1)和远程检测系统(2),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检测系统(2)包括图像拼接模块(3)、中央处理单元(4)、图像采集模块(5)、图像信息提取模块(6)、图像信息显示单元(7)、图像信息储存单元(8)、无线通讯单元(9)和移动终端(10),所述图像采集模块(5)包括图像几何畸形处理单元(11)和图像噪声处理单元(12),所述图像信息提取模块(6)包括图像灰度信息处理单元(13)、图像物理特征处理单元(14)和图像内容描述处理单元(15),所述图像拼接模块(3)包括图像预处理(16)、图像配准(17)、图像融合(18)与边界平滑(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远程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片拼接模块(3)包括大视场图像、图像恢复、计算机特效、视频图像压缩和视频编辑、图像降噪、视场扩展、运动物体去除、模糊消除、空间解析度提高、动态方位增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远程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机(1)在轨道沿线布置多个分别获取各自图像,利用图像拼接技术将多个摄像机的图像拼接成一幅覆盖较远距离的视频景象,并利用无线传输系统将该影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飞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