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厌氧罐内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140296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型厌氧罐内循环系统,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罐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罐体底部的支撑部,所述罐体内侧下方设置有布水器,所述布水器包括进水硬管、固定安装在所述进水硬管上部的支撑台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台上部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侧壁铰接有若干布水管,支撑杆与每组所述布水管之间还通过弹性件相连,所述布水管在弹性件的作用下能够呈水平结构抵接于所述支撑台上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相较于现有技术,可将布水管从罐体内部拆离,以方便对布水管进行清理,有效的避免了布水管长期使用后,其内部流动的渗滤液造成布水管内壁结垢堵塞,进而影响布水管后续的正常使用,降低了维护难度,具有拆卸方便以及便于清理的优点。于清理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厌氧罐内循环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是一种改进型厌氧罐内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厌氧罐是一种高效的多级内循环厌氧反应罐,具有占地少、有机负荷高、抗冲击能力更强,性能更稳定、操作管理更简单的特点,适用于有机高浓度废水处理。
[0003]现有的厌氧罐内循环管道采用底部布水方式,管道与厌氧罐本体焊接为一体,无法拆卸,因渗滤液特性容易造成厌氧罐内循环管壁结垢堵塞,循环不良,轻则造成厌氧系统的处理效率降低,重则罐内污泥大面积板结造成系统瘫痪。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型厌氧罐内循环系统。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改进型厌氧罐内循环系统,包括罐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罐体底部的支撑部,所述罐体内侧下方设置有布水器,所述布水器包括进水硬管、固定安装在所述进水硬管上部的支撑台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台上部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侧壁铰接有若干布水管,支撑杆与每组所述布水管之间还通过弹性件相连,所述布水管在弹性件的作用下能够呈水平结构抵接于所述支撑台上部,所述支撑台的水平截面积小于进水硬管的水平截面积,使得进水硬管与支撑台之间形成阶梯型结构,进水硬管上部边缘通过若干第二进水软管与对应的布水管底部连通;所述罐体底部开设有拆卸孔,所述进水硬管下端自所述拆卸孔竖向延伸至所述罐体下方并连接有第一进水软管,进水硬管外部还设置有与所述拆卸孔相适配的密封组件,所述罐体下方还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进水硬管向下移动的驱动组件。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支撑杆侧壁固定设置有固定基座,所述布水管包括可拆卸的第一布水管道以及第一布水管道,所述第一布水管道远离第二布水管道的一端通过销杆与所述固定基座转动配合,所述第二布水管道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注水孔,所述第二进水软管连接在所述第二布水管道底部。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进水硬管外壁的密封环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密封环板外侧的密封层。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密封层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支撑部包括设置在罐体底部并与罐体相适配的若干卡座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卡座底部的支腿。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若干支腿之间固定设置有支撑板,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部的支撑座以及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支撑座上部的齿轮,所述齿轮由外部电机控制转动,所述进水硬管外壁安装有若干竖向分布的齿片,所述齿轮
与齿片啮合。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相较于现有技术,可将布水管从罐体内部拆离,以方便对布水管进行清理,有效的避免了布水管长期使用后,其内部流动的渗滤液造成布水管内壁结垢堵塞,进而影响布水管后续的正常使用,降低了维护难度,具有拆卸方便以及便于清理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一种改进型厌氧罐内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A区域放大示意图;
[0017]图3为一种改进型厌氧罐内循环系统中布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支腿、2-第一进水软管、3-支撑板、4-齿片、5-支撑座、6-齿轮、7-转轴、8-进水硬管、9-密封环板、10-密封层、11-拆卸孔、12-卡座、13-罐体、14-第二布水管道、15-注水孔、16-第一布水管道、17-第二进水软管、18-支撑台、19-弹性件、20-固定基座、21-销杆、22-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0]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21]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22]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0023]实施例1
[0024]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改进型厌氧罐内循环系统,包括罐体13以及设置在所述罐体13底部的支撑部,所述罐体13内侧下方设置有布水器,所述布水器包括进水硬管8、固定安装在所述进水硬管8上部的支撑台18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台18上部的支撑杆22,所述支撑杆22侧壁铰接有若干布水管,支撑杆22与每组所述布水管之间还通过弹性件19相连,所述布水管在弹性件19的作用下能够呈水平结构抵接于所述支撑台18上部,所述支撑台18的水平截面积小于进水硬管8的水平截面积,使得进水硬管8与支撑台18之间形成阶梯型结构,进水硬管8上部边缘通过若干第二进水软管17与对应的布水管底部连通;所述罐体13底部开设有拆卸孔11,所述进水硬管8下端自所述拆卸孔11竖向延伸至所述罐体13下方并连接有第一进水软管2,进水硬管8外部还设置有与所述拆卸孔11相适配的密封组件,所述罐体13下方还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进水硬管8向下移动的驱动组件。
[0025]正常布水时,外界水通过第一进水软管2泵入进水硬管8内,再由第二进水软管17进入布水管中,从而将外界水供入罐体13内部,实现罐体13的布水操作;当需要对布水管进行清理时,可通过驱动组件带动进水硬管8向下移动,进水硬管8带动其上部的支撑台18、支撑杆22以及布水管向下移动,由于布水管正常布水时呈水平分布,当布水管移动至与罐体13内侧底壁抵接时,布水管能够向上转动,第二进水软管17能够适应性的伸长,弹性件19被压缩,直至布水管转动至与进水硬管8平行时,布水管可从拆卸孔11处移出罐体13,以对布水管进行清理,避免布水管因长期使用,其内壁因结垢而造成堵塞,导致水循环不良,影响厌氧系统的处理效率;通过密封组件作用于拆卸孔11,使得布水管在罐体13内部正常布水时,可对进水硬管8与罐体13之间进行密封,保证罐体13内部的真空无氧环境。
[0026]具体的,所述弹性件19为弹簧。
[0027]具体的,所述支撑杆22侧壁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厌氧罐内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3)以及设置在所述罐体(13)底部的支撑部,所述罐体(13)内侧下方设置有布水器,所述布水器包括进水硬管(8)、固定安装在所述进水硬管(8)上部的支撑台(18)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台(18)上部的支撑杆(22),所述支撑杆(22)侧壁铰接有若干布水管,支撑杆(22)与每组所述布水管之间还通过弹性件(19)相连,所述布水管在弹性件(19)的作用下能够呈水平结构抵接于所述支撑台(18)上部,所述支撑台(18)的水平截面积小于进水硬管(8)的水平截面积,使得进水硬管(8)与支撑台(18)之间形成阶梯型结构,进水硬管(8)上部边缘通过若干第二进水软管(17)与对应的布水管底部连通;所述罐体(13)底部开设有拆卸孔(11),所述进水硬管(8)下端自所述拆卸孔(11)竖向延伸至所述罐体(13)下方并连接有第一进水软管(2),进水硬管(8)外部还设置有与所述拆卸孔(11)相适配的密封组件,所述罐体(13)下方还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进水硬管(8)向下移动的驱动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厌氧罐内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19)为弹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厌氧罐内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2)侧壁固定设置有固定基座(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学银聂玉奎薛保卫张群力赵嘉昱
申请(专利权)人:中节能汕头潮南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