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生产PMMA和PVDF两层共挤的模头,包括上模体、下模体和下前模,所述上模体和下模体之间设置有PMMA层进料流道,所述下模体和下前模之间设置有PVDF层进料流道,所述PMMA层进料流道和PVDF层进料流道在上模体、下模体、下前模三者交汇处形成熔体汇合区,并经上模体和下前模之间的出料通道后从出料口处挤出,所述PMMA层进料流道和PVDF层进料流道之间的下模体内设置有隔热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因为产品同时需要PMMA和PVDF两种材质的特性,设计特别的模头结构,并且在两者进料流道之间设置隔热机构的形式,避免温度对各自熔融物料的干扰,以实现模内共挤复合加工复合共挤出产品。挤出产品。挤出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生产PMMA和PVDF两层共挤的模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挤出模头,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生产PMMA和PVDF两层共挤的模头。
技术介绍
[0002]PMMA化学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是一种可塑性高分子材料,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化学稳定性和耐候性(指应用于室外经受气候的考验,如光照、冷热、风雨、细菌等造成的综合破坏的耐受能力),易染色、易加工、外观优美,PMMA开始流动的温度约160℃,开始分解的温度高于270℃,适宜的挤出加工温度在220-245℃。
[0003]PVDF化学名聚偏氟乙烯,熔点为172℃,热变形温度112~145℃,适宜的挤出加工温度200-220℃,拥有良好的耐化学腐蚀性、耐高温性、耐氧化性、耐候性、耐射线辐射性能外,还具有压电性、介电性、热电性等特殊性能。
[0004]目前,基于一些特殊要求,有些产品需要将PMMA和PVDF两种原料复合在一起形成共挤片材产品,目前这两种原料的复合加工一直未能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用于生产PMMA和PVDF两层共挤的模头,其通过改进模头结构,优化流道设计,采用模内共挤复合加工方式来满足此两种原料的复合加工。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生产PMMA和PVDF两层共挤的模头,包括上模体、下模体和下前模,所述上模体和下模体之间设置有PMMA层进料流道,所述下模体和下前模之间设置有PVDF层进料流道,所述PMMA层进料流道和PVDF层进料流道在上模体、下模体、下前模三者交汇处形成熔体汇合区,并经上模体和下前模之间的出料通道后从出料口处挤出,所述PMMA层进料流道和PVDF层进料流道之间的下模体内设置有隔热机构。
[0007]优选的,所述隔热机构包括沿下模体前后方向设置的竖排隔热排孔和沿下模体宽度方向设置的横排隔热排孔;所述竖排隔热排孔尾端起始于下模体后端面,顶端靠近PVDF层进料流道,并且沿着下模体宽度方向阵列分布出若干排;所述横排隔热排孔的数量为多个,前排的横排隔热排孔靠近PMMA层进料流道处,后排的横排隔热排孔靠近竖排隔热排孔底端。
[0008]优选的,所述上模体和下前模前端靠近出料口处沿模体宽度方向设置有模唇加热棒。
[0009]优选的,所述上模体前端连接有模唇间隙微调机构。
[0010]优选的,所述上模体、下模体和下前模内分别设置有独立的加热棒。
[0011]本专利技术为满足产品同时需要PMMA和PVDF两种材质的特性,设计特别的模头结构,并且在两者进料流道之间设置隔热机构的形式,避免温度对各自熔融物料的干扰,以实现模内共挤复合加工复合共挤出产品。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连接上模唇间隙微调机构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上模体;2—下模体;3—下前模;4—PMMA层进料流道;5—PVDF层进料流道;6—熔体汇合区;7—出料通道;8—出料口;9—隔热机构;10—竖排隔热排孔;11—横排隔热排孔;12—模唇加热棒;13—模唇间隙微调机构;14—加热棒。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4]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生产PMMA和PVDF两层共挤的模头,包括上模体1、下模体2和下前模3,所述上模体1和下模体2之间设置有PMMA层进料流道4,所述下模体2和下前模3之间设置有PVDF层进料流道5,所述PMMA层进料流道4和PVDF层进料流道5在上模体1、下模体2、下前模3三者交汇处形成熔体汇合区6,并经上模体1和下前模3之间的出料通道7后从出料口8处挤出,所述PMMA层进料流道4和PVDF层进料流道5之间的下模体2内设置有隔热机构9。
[0015]优选的,所述隔热机构9包括沿下模体2前后方向设置的竖排隔热排孔10和沿下模体2宽度方向设置的横排隔热排孔11;所述竖排隔热排孔10尾端起始于下模体2后端面,顶端靠近PVDF层进料流道5,并且沿着下模体2宽度方向阵列分布出若干排;所述横排隔热排孔11的数量为多个,前排的横排隔热排孔11靠近PMMA层进料流道4处,后排的横排隔热排孔11靠近竖排隔热排孔10底端。其中竖排隔热排孔10和横排隔热排孔11内可以填充隔热介质。
[0016]另外,所述上模体1和下前模3前端靠近出料口8处沿模体宽度方向设置有模唇加热棒12,便于维持模唇处的温度。
[0017]进一步的,所述上模体1前端连接有模唇间隙微调机构13,模唇间隙微调机构13为挤出模头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利用材料的热胀冷缩来挤压上模体1模唇处来微调模唇开口间隙。
[0018]在此基础上,所述上模体1、下模体2和下前模3内分别设置有独立控制的加热棒14。上模体1和下模体2内的加热棒14确保PMMA材料保持熔融状态,下前模3内的加热棒14确保PMMA材料保持熔融状态,且两种材料之间通过隔热机构9达到隔热效果,使得两者不会产生温度干涉。
[0019]本专利技术的工作流程如下:熔融的PMMA物料从PMMA层进料流道4处进入,熔融的PVDF物料从PVDF层进料流道5处进入,两者在各自加热棒14的作用下分别保持熔融状态,其中竖排隔热排孔10和横排隔热排孔11的设置可以有效将两个物料流道之间进行隔热,确保两个物料流道之间的温度不会相互影响,熔融的PMMA物料和PVDF物料在熔体汇合区6汇合并进行复合,形成复合层,并经上模体1和下前模3之间的出料通道7后从出料口8处挤出,形成PMMA和PVDF两层共挤的片状薄膜产品。
[0020]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对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原理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仍属于本专利技术
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生产PMMA和PVDF两层共挤的模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体(1)、下模体(2)和下前模(3),所述上模体(1)和下模体(2)之间设置有PMMA层进料流道(4),所述下模体(2)和下前模(3)之间设置有PVDF层进料流道(5),所述PMMA层进料流道(4)和PVDF层进料流道(5)在上模体(1)、下模体(2)、下前模(3)三者交汇处形成熔体汇合区(6),并经上模体(1)和下前模(3)之间的出料通道(7)后从出料口(8)处挤出,所述PMMA层进料流道(4)和PVDF层进料流道(5)之间的下模体(2)内设置有隔热机构(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PMMA和PVDF两层共挤的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机构(9)包括沿下模体(2)前后方向设置的竖排隔热排孔(10)和沿下模体(2)宽度方向设置的横排隔热排孔(11);所述竖排隔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斌,戴惠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精诚模具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