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三种生物活性支架材料协同细胞营养因子助于伤口愈合的蛋白膜敷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3712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三种生物活性支架材料协同细胞营养因子助于伤口愈合的蛋白膜敷料,包括以下成分:角蛋白、氧化角蛋白、裂裥菌素粉、多能干细胞条件培养上清液、小球藻提取物、甘油葡萄苷、脱乙酰壳聚糖粉、明串球菌/萝卜根发酵产物滤液、甘油、水。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蛋白膜敷料富含功能性重要的生理结构蛋白和生物多糖以及细胞所需的各种营养因子和生长因子群,更接近人体的蛋白来源,不发生免疫排斥;有助于急性伤口快速恢复,可快速凝血、止住渗液、抗炎;对于慢性创面,可使从炎症阶段向修复阶段转变,防止自由基造成的皮肤氧化和色素沉着。着。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三种生物活性支架材料协同细胞营养因子助于伤口愈合的蛋白膜敷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制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三种生物活性支架材料协同细胞营养因子助于伤口愈合的蛋白膜敷料和该蛋白膜敷料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对伤口愈合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理解可以提高了伤口护理水平,对材料的探索和优化希望带来更高效的伤口护理方案。伤口愈合是多细胞生物中最复杂的过程之一,涉及多种细胞内和之间的众多信号传递。以伤口修复为主要目标的生物过程中有物理、化学和细胞因子的参与。皮肤伤口的愈合机制可分为修复和再生,两种类型的愈合有着清晰和重要的区别。伤口修复中的新生组织的特征和特性远不及原本的组织,而伤口再生的目标是用与原本组织完全一样的组织来重建受损组织,以恢复受损组织的形态以及功能。不同性质、大小的伤口在组织完整性修复的过程中均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广泛的普遍性,都是从创面止血到机体启动细胞免疫应答,进行炎症反应清除入侵细胞和坏死组织,再到完成清创阶段,在清创后期与肉芽组织和上皮细胞爬行的再生重叠,最后完成组织的重建和修复。正常的过程包括凝血、炎症反应、血管生成、基质沉积、伤口收缩、上皮化。有多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整合素、角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趋化因子、和细胞外大分子参与和调节复杂的伤口愈合过程。生长因子在伤口愈合和组织再生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信号传导蛋白影响着其他细胞的代谢。每种生长因子对于伤口愈合过程有超过一种效应,其通过与靶细胞膜表面特定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这些作用包括促进趋化性、刺激细胞迁移和增值、刺激细胞上调蛋白质生产。这些生长因子不仅调节细胞迁移和增值,而且能重构细胞外基质和促进血管生成,为皮肤伤口愈合创造理想的环境。
[0003]皮肤受损后,血小板被刺激而在受损部位聚集,同时形成纤维蛋白凝块,促进止血和将几种不同的细胞吸引至伤口。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以及其他凝血连锁反应所需的凝血因子的分泌也发生于伤口愈合的第一阶段。凝血和血小板脱粒激活了炎症反应期。该期的主要特点是五羟色胺、组胺和生物活性因子的释放,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进而吸引炎症细胞进入伤口区域,包括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和巨噬细胞。伤口部位最高浓度的中性粒细胞出现于受伤后1-2天,在巨噬细胞的帮助下对于防止细菌感染发挥了主要作用,他们还会激活角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免疫细胞。伤口愈合炎症期的最后,巨噬细胞会发展出抗炎、促纤维化表型,分泌TGF-β、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这些生长因子会刺激增殖期的开始,即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基质沉淀、血管生成、再上皮化。增殖期内会从周围完好组织招募成纤维细胞,VEGF刺激内皮细胞的迁移而促进新血管的生成。激活的成纤维细胞负责分泌细胞外基质,其中含有高水平的不成熟的III型胶原蛋白,这与在正常皮肤和成熟疤痕中所能见到的I型胶原蛋白完全不同。伤口中最高浓度的胶原蛋白出现于最初受伤大约三周后。同时,受伤3-5天后开始,纤维蛋白栓子开始被肉芽组织替代,且伤口开始收缩。最终,进入伤口愈合的最后一个阶段,即被称为重构或成熟期,此时由于迁移和细胞凋亡而导致
伤口区域内细胞成分的减少。重构是一个动态过程,期间胶原蛋白与胶原蛋白及其他蛋白质分子间可形成紧密的交联,增加成熟疤痕的抗张强度,最高可至未受伤皮肤的80%。此外,随着不成熟的III型胶原蛋白转变为成熟的I型胶原蛋白,III型和I型胶原蛋白的比率下降,这一过程可持续达2年。
[0004]伤口敷料对创面修复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要求比较高,合适的材料不多,市场上很多蛋白膜敷料来源单一,碍于当时的技术提纯能力,选料纯度不高,无法得到有效的氨基酸信号序列就无法保证效果,且工艺不成熟,不能规模化生产。市场上有些敷料甚至添加粗制的中草药,前期容易造成过敏发炎,延长伤口的炎症期,并且对伤口的后期愈合质量很差,容易造成色沉。理想的伤口敷料应该满足以下条件:可以去除过多的渗液和毒素;在伤口-敷料界面有高的湿润度,允许气体交换;提供热隔离,防止继发感染;没有颗粒和毒性成分;更换时不会造成创伤。
[0005]当身体组织受伤之后,细胞会爬移到伤口中的胶原支架上,就像在蜘蛛网上攀爬一样,当细胞移动的时候,激活并趋化活性修复蛋白,开始修复受伤组织。生物支架材料可以吸引受伤者自身的干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进入其中,为新生的细胞提供附着、生长及增殖的场所,同时可以提高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分裂增殖能力,这需要有效的氨基酸序列,可以作为生物识别信号促进细胞粘附,形成新的组织。支架材料的微观结构能否最大程度模拟自然状态下的三维结构有重要的影响,微孔透气,有一定的韧性防止伤口收缩破裂,保证支架结构的完整性。同时需要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独特的力学性能,而生物材料混合可以改善彼此的生物性能,优势互补,有助于加快伤口愈合。理想的支架应具有以下优点:1.粘附创面,防止体液与水分流失;2.具有透气透湿型,可以吸收渗液,改善创面微环境;3.提供生物屏障,防止创面感染,有害菌侵入;4.降解时间与创面愈合或者再生时间相符合;5.无炎症反应,毒性反应和免疫排斥反应;6.在组织愈合期保持功能和形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三种生物活性支架材料协同细胞营养因子助于伤口愈合的蛋白膜敷料,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基于三种生物活性支架材料协同细胞营养因子助于伤口愈合的蛋白膜敷料,按质量百分占比由以下成分组成:角蛋白15-50%、氧化角蛋白10-50%、裂裥菌素粉0.05-1%、多能干细胞条件培养上清液1-10%、小球藻提取物1-25%、甘油葡糖苷1-10%、脱乙酰壳聚糖粉0.05-1%、明串球菌/萝卜根发酵产物滤液1-5%、甘油2-5%,余量为水。
[0008]进一步地,所述角蛋白优选为15-40%、所述氧化角蛋白优选为10-40%、所述裂裥菌素粉优选为0.05-0.8%、所述多能干细胞条件培养上清液优选为1-8%。
[0009]进一步地,所述角蛋白优选为20-40%、所述氧化角蛋白优选为15-40%、所述裂裥菌素粉为0.1-0.8%、所述多能干细胞条件培养上清液优选为2-8%。
[0010]进一步地,所述角蛋白优选为25-40%、所述氧化角蛋白优选为20-40%、所述裂裥菌素粉优选为0.2-0.8%、所述多能干细胞条件培养上清液优选为4-8%。
[0011]进一步地,所述角蛋白优选为25-35%、所述氧化角蛋白优选为20-30%、所述裂裥菌素粉优选为0.2-0.6%、所述多能干细胞条件培养上清液优选为4-6%。
[0012]进一步地,所述的蛋白膜敷料可以应用在医疗领域,具体可以应用于伤口修复,将
所述蛋白膜敷料直接敷涂于患处,或者制备成伤口修复贴等覆盖在伤口上,以促进伤口愈合。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蛋白膜敷料中的三种生物活性支架材料分别为角蛋白、氧化角蛋白和裂裥菌素粉。其中,角蛋白具有微孔的双螺旋结构α-角蛋白,来源于羊毛和/或蚕丝;氧化角蛋白来源于羊毛;裂裥菌素粉是一种三螺旋立体结构的生物活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三种生物活性支架材料协同细胞营养因子助于伤口愈合的蛋白膜敷料,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占比由以下成分组成:角蛋白15-50%、氧化角蛋白10-50%、裂裥菌素粉0.05-1%、多能干细胞条件培养上清液1-10%、小球藻提取物1-25%、甘油葡糖苷1-10%、脱乙酰壳聚糖粉0.05-1%、明串球菌/萝卜根发酵产物滤液1-5%、甘油2-5%,余量为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蛋白膜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角蛋白优选为15-40%、所述氧化角蛋白优选为10-40%、所述裂裥菌素粉优选为0.05-0.8%、所述多能干细胞条件培养上清液优选为1-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蛋白膜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角蛋白优选为20-40%、所述氧化角蛋白优选为15-40%、所述裂裥菌素粉为0.1-0.8%、所述多能干细胞条件培养上清液优选为2-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国君罗晓丹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伊瑟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