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监测和防治白蚁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3689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2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昆虫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监测和防治白蚁的装置,该智能监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包括外筒、诱木夹持器、内筒以及多功能盖座;外筒包括第一柱形管部、第一端板部和锥形管部;诱木夹持器包括沥水板、支撑架、连接板、螺杆和压板;内筒包括第二柱形管部和第二端板部;多功能盖座包括盖板和环形凸座,环形凸座的外壁设有外螺纹部,内腔中固定有蓄电池和无线收发模块,蓄电池的外壳固定有控制器、喷粉器、LED灯粒和微型摄像头。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科学合理,使用寿命较长,能够进行重复循环使用或者进行长期的监测任务;同时能够实现智能监测,不需要人工进行查看,降低工作强度。降低工作强度。降低工作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监测和防治白蚁的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昆虫监测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监测和防治白蚁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白蚁主要危害房屋建筑、家具装修、水库堤坝、古树名木及农林作物等,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失,甚至威肋到人的生命安全。针对上述白蚁的危害,人们相应地专利技术了很多消灭白蚁的方法及装置,例如采用化学药物防治和诱杀箱的方法,但化学药物防治不彻底并且还会污染环境,而采用诱杀箱消灭的方式设置操作麻烦,特别是诱杀箱在雨季容易霉变,影响防治效果,而且霉变物还会污染环境;还有一种植入地下灭杀白蚁的诱集装置,该装置包括带孔的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内带孔的简体,采用在筒体内盛放灭杀白蚁药物的方式,由于盲目投放含药物的饵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药物的用量,从而将增加对环境的污染。
[0003]公开号为CN2819798的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监测和防治白蚁地装置,包括有筒体、内筒和筒盖,筒盖可脱卸式盖于筒体上端,在筒体的侧面上间隔地分布有可以使白蚁进入筒体的开孔,内筒设置于筒体内并在其侧面上亦分布有可以使白蚁进入内管的通孔,内筒其上端连接有套环,套环内壁与内筒外壁之间设置有可以放置白蚁引诱剂的空间,并在筒体的底部开有排水孔。
[0004]但是这种监测和防治白蚁的装置存在不足之处,一是其结构设计不够科学合理,外壳上的开孔始终处于打开状态,导致其不便于采用直插方式直接插入土层中,需要人工挖掘埋设的坑位,再回填掩埋,操作过于繁琐;二是不利于快速更换已经失效或者已经使用的白蚁喷粉以及白蚁引诱物;三是不能实现智能监测,需要人工进行查看,工作强度较大;四是使用寿命较短,不能进行重复循环使用或者进行长期的监测任务。因此,需要进行优化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智能监测和防治白蚁的装置。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智能监测和防治白蚁的装置,包括:
[0008]外筒,所述外筒包括第一柱形管部、第一端板部和锥形管部,所述第一柱形管部的一端固定有第一端板部,另一端固定有锥形管部,所述锥形管部的外端设有排水口,所述第一柱形管部的管体均布有若干列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柱形管部和锥形管部连接处的内侧设有定位环;
[0009]诱木夹持器,所述诱木夹持器包括沥水板、支撑架、连接板、螺杆和压板,所述沥水板的板体开设有若干沥水孔,所述连接板的外侧通过支撑架与沥水板固连,所述连接板上螺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端设有端头,内端固定有抵紧夹持诱木用的压板;
[0010]内筒,所述内筒包括第二柱形管部和固定在其上端的第二端板部,所述第二柱形管部的管体均布有若干列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与第一通孔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柱形管部靠近第二端部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槽;
[0011]以及多功能盖座,所述多功能盖座包括盖板和设于其内侧的环形凸座,所述盖板的外侧开设有六角槽,所述环形凸座的外壁设有与内螺纹槽配合的外螺纹部,所述环形凸座的内腔中固定有蓄电池和无线收发模块,所述蓄电池的外壳固定有控制器、喷粉器、LED灯粒和微型摄像头,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无线收发模块、喷粉器、LED灯粒和微型摄像头电线连接。
[0012]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为,所述外筒位于第一柱形管部、锥形管部的外侧均布有若干列加强筋条,所述加强筋条、第一通孔的位置相互错开。
[0013]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为,所述压板的外径大于定位环的内孔直径,所述压板的外径等于内筒中第二柱形管部的外径,所述第二柱形管部的外径等于外筒中第一柱形管部的内径。
[0014]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为,所述内筒的第二端板部与外筒的第一端板部相抵时,所述第二柱形管部与定位环刚好将诱木夹持器的沥水板夹持固定。
[0015]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为,所述控制器为单片机控制器,其经无线收发模块与后台处理中心进行无线通信,所述后台处理中心定期通过控制器控制LED灯粒和微型摄像头开启,当发现装置内部存在形成规模的白蚁时,利用所述控制器控制喷粉器开启,将白蚁药粉喷在白蚁身上,通过白蚁个体间的接触、清洁、食尸等行为,将白蚁药粉传递给种群内的其它个体,最终导致整巢白蚁中毒死亡。
[0016]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为,所述外筒、诱木夹持器、内筒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0017]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为,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均为外宽内窄的变径口,所述第一通孔的内端口形状与第二通孔的外端口形状相同。
[0018]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为,所述第一通孔的底侧壁为外低内高的斜面。
[0019]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为,所述第二端板部的外周设有对称分布的耳板,所述耳板中开设有便于螺接紧固螺钉的固定孔。
[0020]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为,所述第一端板部的板体开设有一组对称分布的第一配合固定孔和一组对称分布的第二配合固定孔,当所述固定孔与第一配合固定孔对齐时,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完全连通;当所述固定孔与第二配合固定孔对齐时,所述第一通孔的内端口被第二柱形管部的实体部分完全封堵。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1、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外筒上的第一通孔能够在安装时保持关闭状态,在外筒安装完成后再将其打开,这样安装过程中能够避免出现堵塞情况,通过这种方式使得装置整体可采用直插方式直接插入土层中,需要人工挖掘埋设的坑位,再回填掩埋,大幅简化安装操作。
[0023]2、本专利技术能够快速更换已经失效或者已经使用的白蚁喷粉以及白蚁引诱物,使用寿命较长,能够进行重复循环使用或者进行长期的监测任务。
[0024]3、本专利技术设置有多功能盖座,能够实现智能监测,不需要人工进行查看,降低工作
强度。
[0025]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8]图2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实施例一中外筒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实施例一中诱木夹持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实施例一中内筒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实施例一中内筒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0033]图7为实施例一中多功能盖座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8为实施例一中多功能盖座另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9为本专利技术电器部件的连接框图;
[0036]图10为实施例六中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监测和防治白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所述外筒包括第一柱形管部、第一端板部和锥形管部,所述第一柱形管部的一端固定有第一端板部,另一端固定有锥形管部,所述锥形管部的外端设有排水口,所述第一柱形管部的管体均布有若干列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柱形管部和锥形管部连接处的内侧设有定位环;诱木夹持器,所述诱木夹持器包括沥水板、支撑架、连接板、螺杆和压板,所述沥水板的板体开设有若干沥水孔,所述连接板的外侧通过支撑架与沥水板固连,所述连接板上螺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端设有端头,内端固定有抵紧夹持诱木用的压板;内筒,所述内筒包括第二柱形管部和固定在其上端的第二端板部,所述第二柱形管部的管体均布有若干列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与第一通孔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柱形管部靠近第二端部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槽;以及多功能盖座,所述多功能盖座包括盖板和设于其内侧的环形凸座,所述盖板的外侧开设有六角槽,所述环形凸座的外壁设有与内螺纹槽配合的外螺纹部,所述环形凸座的内腔中固定有蓄电池和无线收发模块,所述蓄电池的外壳固定有控制器、喷粉器、LED灯粒和微型摄像头,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无线收发模块、喷粉器、LED灯粒和微型摄像头电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监测和防治白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位于第一柱形管部、锥形管部的外侧均布有若干列加强筋条,所述加强筋条、第一通孔的位置相互错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监测和防治白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的外径大于定位环的内孔直径,所述压板的外径等于内筒中第二柱形管部的外径,所述第二柱形管部的外径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荣光义丁贤杰余志礼赵鹏飞马怀国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额尔齐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