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摄像模组的镜筒、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3605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20:4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摄像模组的镜筒、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筒侧壁包括外周壁面,像侧端面以及物侧端面,像侧端面连接外周壁面的靠近像侧的一端,物侧端面连接外周壁面的靠近物侧的一端,物侧端面或像侧端面具有第一色差识别部,其中,视觉调整设备可识别第一色差识别部并依据第一色差识别部来调整镜筒的位置。视觉调整设备根据第一色差识别部能够快速且准确的抓拍到筒侧壁的像侧端面或筒侧壁的物侧端面,通过将所拍摄到的第一色差识别部的实际位置与第一色差识别部的标准位置作比较,得出镜头的位置偏差数据,且视觉调整设备能够根据该位置偏差数据进行位置偏差补偿以使筒侧壁上的待识别标识与检测装置对准,以提高摄像模组的产出效率。模组的产出效率。模组的产出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摄像模组的镜筒、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摄像模组的镜筒、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镜头等精密仪器在出厂前都会标刻与其适配的待识别标识,该待识别标识可看成是镜头的身份证,当某个摄像头模组在加工过程中被检测出是不良产品时,工作人员可通过检测装置检测待识别标识,且根据该待识别标识追溯到与该不良产品相关的同批次的其他产品,并检验同批次的其他产品是否也存在相同的不良现象。
[0003]在相关技术中,为降低人工投入成本通常利用机械手抓取具有待识别标识的镜头并移送到用于识别待识别标识的检测装置的附近进行待识别标识的检测,但是在机械手抓取镜头之前,镜头可能因机台晃动等外界因素导致镜头的实际位置相对于初始位置产生偏移,从而使得机械手抓取镜头并移送到检测装置的附近后,镜头上的待识别标识因无法与检测装置对准而导致待识别标识检测失败,进而降低了摄像模组的产出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摄像模组的镜筒、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其能够让镜头上的待识别标识与检测装置对准而成功检测待识别标识,以提高摄像模组的产出效率。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摄像模组的镜筒,该镜筒包括筒侧壁,筒侧壁设置有待识别标识;筒侧壁包括外周壁面,像侧端面以及物侧端面,像侧端面连接外周壁面的靠近像侧的一端,物侧端面连接外周壁面的靠近物侧的一端,物侧端面或像侧端面具有第一色差识别部,其中,视觉调整设备可识别第一色差识别部并依据第一色差识别部来调整镜筒的位置。
[0006]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摄像模组的镜筒,视觉调整设备根据第一色差识别部能够快速且准确的抓拍到筒侧壁的像侧端面或筒侧壁的物侧端面,通过将所拍摄到的第一色差识别部的实际位置与第一色差识别部的标准位置作比较,得出镜头的位置偏差数据,且视觉调整设备能够根据该位置偏差数据进行位置偏差补偿以使筒侧壁上的待识别标识与检测装置对准,以提高摄像模组的产出效率。
[000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位于像侧端面上的第一色差识别部包括由像侧端面的部分朝靠近物侧端面的方向凹陷形成的第一凹槽。
[0008]基于上述实施例,朝向物侧的拍照相机可以通过筒侧壁的像侧端面上的第一凹槽对镜头进行第一次的位置偏差补偿,让待识别标识与检测装置对准,从而提升摄像模组的产出效率。
[000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的背离镜筒的光轴的外边缘与像侧端面的外周缘间隔,第一凹槽的靠近镜筒的光轴的内边缘与像侧端面的内周缘重合。
[0010]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一凹槽的背离镜筒的光轴的外边缘与像侧端面的外周缘间隔,能够有效地避免机械手的吸嘴抓取镜头的像侧端面时出现漏气而导致镜头抓取失败的可能,第一凹槽的靠近镜筒的光轴的内边缘与像侧端面的内周缘重合,尽可能的增大第一凹槽的面积以便于被拍照相机捕捉。
[00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位于物侧端面上的第一色差识别部包括由物侧端面的部分朝靠近像侧的方向凹陷形成的第二凹槽。
[0012]基于上述实施例,朝向像侧的拍照相机可以通过筒侧壁的物侧端面上的第二凹槽对镜头进行第一的次位置偏差补偿,让待识别标识与检测装置对准,从而提升摄像模组的产出效率。
[00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外周壁面具有第二色差识别部,且第二色差识别部用于检测镜筒是否被调整至预设位置。
[0014]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在外周壁面上设置第二色差识别部,第二色差识别部可用于镜筒的位置的二次识别,用于检测镜筒经第一色差识别部后是否被调整至预设位置,若镜筒未调整至预设位置上,则可通多第二色差识别部来进行二次调整,以让待识别标识与检测装置精确对准,从而达到进一步提升摄像模组的产出效率的效果。
[001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镜筒的外径沿从物侧至像侧的方向呈阶梯状增大,进而外周壁面包括至少两个绕镜筒的光轴布置的环形面、及连接于相邻两个环形面之间的台阶面,台阶面与两端连接的两个环形面形成阶梯结构,第二色差识别部位于台阶面上。
[0016]基于上述实施例,由于镜筒的靠近物侧的筒端壁的厚度较薄,通过将第二色差识别部设置在台阶面上,降低了第二色差识别部的加工难度。
[001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台阶面与镜筒的光轴垂直,像侧端面垂直于环形面,物侧端面垂直于环形面。
[0018]基于上述实施例,台阶面与镜筒的光轴垂直,像侧端面垂直于环形面,物侧端面垂直于环形面,以使得拍照相机的光源所发射的光线经第一色差识别部或第二色差识别部反射后从拍照相机的进光口进入到拍照相机内,并在图像传感器上形成正投影式的第一色差识别部或第二色差识别部的轮廓线的图像。
[001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色差识别部包括由台阶面的部分朝靠近像侧的方向凹陷形成的第三凹槽。
[0020]基于上述实施例,朝向像侧的拍照相机可以通过筒侧壁的台阶面上的第三凹槽对镜头进行第二次位置偏差补偿,让待识别标识与检测装置精确对准,从而进一步提升摄像模组的产出效率。
[0021]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模组,包括上述的镜筒以及镜片组,镜片组装设于镜筒的内周壁面。
[0022]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摄像模组,具有上述镜筒的摄像模组,其筒侧壁上的待识别标识能够有效且准确的与检测装置对准,可以根据待识别标识追溯到同批次的摄像模组,以提高摄像模组的产出效率。
[0023]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摄像模组。
[0024]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具有上述摄像模组的电子设备,若出现不合格产品,可通过待识别标识追溯同批次的电子设备。
[0025]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摄像模组的镜筒、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视觉调整设备根据第一色差识别部能够快速且准确的抓拍到筒侧壁的像侧端面或筒侧壁的物侧端面,通过将所拍摄到的第一色差识别部的实际位置与第一色差识别部的标准位置作比较,得出镜头的位置偏差的数据,且视觉调整设备能够根据该位置偏差的数据进行位置偏差补偿以使筒侧壁上的待识别标识与检测装置对准,以提高摄像模组的产出效率。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镜头的像侧端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例中的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例中的镜头的像侧端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本申请第二种实施例中的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本申请第二种实施例中的镜头的物侧端的结构示意图;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摄像模组的镜筒,所述镜筒包括筒侧壁,所述筒侧壁设置有待识别标识,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侧壁包括:外周壁面;像侧端面,连接所述外周壁面的靠近像侧的一端;及物侧端面,连接所述外周壁面的靠近物侧的一端,所述物侧端面或所述像侧端面具有第一色差识别部;其中,视觉调整设备可识别所述第一色差识别部并依据所述第一色差识别部来调整所述镜筒的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像侧端面上的所述第一色差识别部包括由所述像侧端面的部分朝靠近所述物侧的方向凹陷形成的第一凹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背离所述镜筒的光轴的外边缘与所述像侧端面的外周缘间隔;所述第一凹槽的靠近所述镜筒的光轴的内边缘与所述像侧端面的内周缘重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物侧端面上的所述第一色差识别部包括由所述物侧端面的部分朝靠近所述像侧的方向凹陷形成的第二凹槽。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飞铤
申请(专利权)人:欧菲影像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