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电位双流动床高效除磷脱氮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13505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2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电位双流动床高效除磷脱氮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细格栅除污机,所述细格栅除污机的输出端通过连接水管与水解酸化池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增压泵的输出端通过连接水管与流动床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流动床的输出端通过连接水管与人工湿地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多层级配使流动床内各层的溶解氧含量不同,分别处于兼氧和好氧的状态,从而满足短程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反应所需的条件,使污水可以在流动床内进行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反应,进而实现深度脱氮,同时通过铁碳基形成电位差,使铁基在酸性条件下以及电位差的作用下变成三价铁离子,并与污水中的磷结合沉淀后固化到流动床中,从而达到除磷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广。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电位双流动床高效除磷脱氮污水处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微电位双流动床高效除磷脱氮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是指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0003]污水处理一般分为生产污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其中生产污水又包括有养殖废水和黑臭水体等,目前比较常见的污水处理方式都很难实现深度的脱氮除磷,导致污水处理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微电位双流动床高效除磷脱氮污水处理系统。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电位双流动床高效除磷脱氮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细格栅除污机,所述细格栅除污机的输出端通过连接水管与水解酸化池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水解酸化池的输出端通过连接水管与增压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增压泵的输出端通过连接水管与流动床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流动床的输出端通过连接水管与人工湿地连接,所述流动床内顶部固定连接有出水管且出水管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喷淋头,所述流动床内底部设置有碎石层,所述碎石层上方设置有级配砂层,所述级配砂层上方设置有吸附层,所述吸附层上方设置有第二陶粒层,所述第二陶粒层上方设置有第三细砂层,所述第三细砂层中间位置有布气管且布气管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出气孔,所述第三细砂层上方设置有第一陶粒层,所述第一陶粒层上方设置有第二细砂层,所述第二细砂层上方设置有铁碳基层,所述铁碳基层上方设置有第一细砂层。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流动床输入端的连接水管贯穿流动床顶部与出水管固定连接。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碎石层中间设置有排水管且排水管的一端贯穿流动床底部一侧与流动床输出端的连接水管固定连接。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级配砂层是由从上至下粒径逐渐增大的中砂和粗砂配置而成。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吸附层是由细砂和活性炭混合制成。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布气管的一端贯穿流动床中部一侧并通过进气管固定连接在鼓风机的输出端。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铁碳基层是由铁基和碳基均匀混合制成。
[0012]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首先通过细格栅除污机将污水进行固液分离,然后通过水解酸化池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并降低污水的PH值,然后污水再进入流动床内,通过第一细砂层、铁碳基层、第二细砂层、第一陶粒层、第三细砂层、第二陶粒层、吸附层、级配砂层、碎石层的多层级配,使流动床内各层的溶解氧含量不同,分别处于兼氧和好氧的状态,从而满足短程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反应所需的条件,使污水可以在流动床内进行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反应,进而实现深度脱氮,同时通过铁碳基形成电位差,使铁基在酸性条件下以及电位差的作用下变成三价铁离子,并与污水中的磷结合沉淀后固化到流动床中,从而达到除磷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微电位双流动床高效除磷脱氮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微电位双流动床高效除磷脱氮污水处理系统的流动床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例说明:1、细格栅除污机;2、水解酸化池;3、增压泵;4、流动床;5、人工湿地;6、连接水管;7、进气管;8、鼓风机;9、出水管;10、喷淋头;11、第一细砂层;12、铁碳基层;13、第二细砂层;14、第一陶粒层;15、第三细砂层;16、布气管;17、第二陶粒层;18、吸附层;19、级配砂层;20、碎石层;21、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7]参照图1-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微电位双流动床高效除磷脱氮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细格栅除污机1,细格栅除污机1的输出端通过连接水管6与水解酸化池2的输
入端连接,水解酸化池2的输出端通过连接水管6与增压泵3的输入端连接,增压泵3的输出端通过连接水管6与[s1] 的输入端连接,流动床4的输出端通过连接水管6与人工湿地5连接,在进行污水处理时,首先通过细格栅除污机1可以将污水进行固液分离,然后污水通过连接水管6进入水解酸化池2内进行水解酸化,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并降低污水的PH值,然后污水再通过连接水管6进入增压泵3内,经过加压后再通过连接水管6进入流动床4内进行脱氮除磷,最后再流入到人工湿地5内进一步分解、转化,即可完成污水处理,流动床4内顶部固定连接有出水管9且出水管9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喷淋头10,加压后的污水通过连接水管6进入出水管9内,然后通过各喷淋头10喷洒到流动床4内的填料上,通过增压泵3可以使进水压力大于0.1MPa,流动床4内底部设置有碎石层20,碎石层20上方设置有级配砂层19,级配砂层19上方设置有吸附层18,吸附层18上方设置有第二陶粒层17,第二陶粒层17上方设置有第三细砂层15,第三细砂层15中间位置有布气管16且布气管16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出气孔,第三细砂层15上方设置有第一陶粒层14,第一陶粒层14上方设置有第二细砂层13,第二细砂层13上方设置有铁碳基层12,铁碳基层12上方设置有第一细砂层11,通过第一细砂层11、铁碳基层12、第二细砂层13、第一陶粒层14、第三细砂层15、第二陶粒层17、吸附层18、级配砂层19、碎石层20的多层级配,可以使流动床4内各层的溶解氧含量不同,分别处于兼氧和好氧的状态,从而满足短程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反应所需的条件,使污水可以在流动床4内进行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反应,进而实现深度脱氮,同时通过铁碳基形成电位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电位双流动床高效除磷脱氮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细格栅除污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细格栅除污机(1)的输出端通过连接水管(6)与水解酸化池(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水解酸化池(2)的输出端通过连接水管(6)与增压泵(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增压泵(3)的输出端通过连接水管(6)与流动床(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流动床(4)的输出端通过连接水管(6)与人工湿地(5)连接,所述流动床(4)内顶部固定连接有出水管(9)且出水管(9)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喷淋头(10),所述流动床(4)内底部设置有碎石层(20),所述碎石层(20)上方设置有级配砂层(19),所述级配砂层(19)上方设置有吸附层(18),所述吸附层(18)上方设置有第二陶粒层(17),所述第二陶粒层(17)上方设置有第三细砂层(15),所述第三细砂层(15)中间位置有布气管(16)且布气管(16)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出气孔,所述第三细砂层(15)上方设置有第一陶粒层(14),所述第一陶粒层(14)上方设置有第二细砂层(13),所述第二细砂层(13)上方设置有铁碳基层(12),所述铁碳基层(12)上方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木金刘敦强黄付平黄智宁兰弋发刘波庭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金妙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