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洪专专利>正文

一种杠杆增力式自循环发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3407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2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杠杆增力式自循环发电机,包括电机安装在支架上,所述电机输出轴上的主动带轮经传动带与中间带轮连接,所述中间带轮经传动带与所述支架上的被动带轮连接,所述中间带轮安装在主动轴上,所述主动轴一端经过轴承座安装在所述支架上,另一端经轴承安装于所述支架上,杆A、杆C两者均固定在所述主动轴上,所述杆A一端与杆B铰接,另一端与杆J铰接,所述杆B、杆J另一端均与所述支架铰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四级杠杆增力机构可实现输出动力的300倍动力输出,杠杆增力机构输出端连接增速器,利用增速可调节输出转速充分节约资源,实现增力节能降耗的目的,不受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因素的影响,具有能源利用率高的特点。具有能源利用率高的特点。具有能源利用率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杠杆增力式自循环发电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发电机
,尤其涉及一种杠杆增力式自循环发电机。

技术介绍

[0002]发电机是指将其他形式的能源转换成电能的机械设备,它由水轮机、汽轮机、柴油机或其他动力机械驱动,将水流,气流,燃料燃烧或原子核裂变产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传给发电机,再由发电机转换为电能。发电机在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0003]目前生活中常见的发动机有燃油发电机、燃气发电机、水力发电机和风力发电机,其中水力和风能能源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但是这两种能源会受到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的限制,有时无法满足使用条件,其他形式发电机虽然可实现发电,但是能源利用效率低。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杠杆增力式自循环发电机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杠杆增力式自循环发电机,以解决现有发电机受到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影响无法满足使用,其他形式发电机能源利用率有限的问题。
[0006]一种杠杆增力式自循环发电机,其特征在于,该杠杆增力式自循环发电机包括电机安装在支架上,所述电机输出轴上的主动带轮经传动带与中间带轮连接,所述中间带轮经传动带与所述支架上的被动带轮连接,所述中间带轮安装在主动轴上,所述主动轴一端经过轴承座安装在所述支架上,另一端经轴承安装于所述支架上,杆A、杆C两者均固定在所述主动轴上,所述杆A一端与杆B铰接,另一端与杆J铰接,所述杆B、杆J另一端均与所述支架铰接,所述杆C一端与所述杆D铰接,另一端与杆I铰接,所述杆D另一端与所述支架铰接,所述杆I末端固接有一中间轴,所述中间轴经轴承安装于所述支架上,所述中间另一端固接有一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支架上的被动齿轮啮合,所述被动齿轮安装轴与杆H一端固接为一体,杆K一端与所述杆H铰接,另一端与杆E铰接,所述杆E和杆F均固定在传动轴上,所述传动轴两侧分别经轴承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杆F另一端与杆L铰接,所述杆L一端与杆G铰接,所述杆G另一端与所述支架铰接,增速器输出轴与所述传动轴连接,所述增速器输出轴与发电机输入轴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杆A、杆B和所述杆J组成一级杠杆增力机构。
[0008]优选地,所述杆C、杆D和所述杆I组成二级杠杆增力机构。
[0009]优选地,所述杆E、杆H和所述杆K组成三级杠杆增力机构。
[0010]优选地,所述杆F、杆G和所述杆L组成四级杠杆增力机。
[0011]优选地,所述杆A、杆B、杆C、杆D、杆E、杆F、杆G、杆H、杆I、杆J、杆K和所述杆L均采用低碳钢材料制成。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利用四级杠杆增力机构可实现输出动力的300倍动力输出,杠杆增力
机构输出端连接增速器,利用增速可调节输出转速充分节约资源,实现增力节能降耗的目的,不受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因素的影响,具有能源利用率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三维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三维轴侧结构图。
[0014]图3为本专利技术俯视结构图。图中,1-支架、2-轴承座、3-主动轴、4-中间带轮、5-电机、6-杆A、7-杆B、8-被动带轮、9-杆C、10-杆D、11-杆E、12-杆F、13-增速器、14-发电机、15-杆G、16-杆H、17-移动杆、18-卷簧、19-杆I、20-杆J、21-杆K、22-杆L、23-传动轴、24-中间轴、25-主动带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如附图1至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杠杆增力式自循环发电机,该杠杆增力式自循环发电机包括支架1、轴承座2、主动轴3、中间带轮4、电机5、杆A6、杆B7、被动带轮8、杆C9、杆D10、杆E11、杆F12、增速器13、发电机14、杆G15、杆H16、主动齿轮17、被动齿轮18、杆I19、杆J20、杆K21、杆L22、传动轴23、中间轴24和主动带轮25;电机5安装在支架1上,电机5输出轴上的主动带轮25经传动带与中间带轮4连接,中间带轮4经传动带与支架1上的被动带轮8连接,中间带轮4安装在主动轴3上,主动轴3一端经过轴承座2安装在支架1上,另一端经轴承安装于支架1上,杆A6、杆C9两者均固定在主动轴3上,杆A6一端与杆B7铰接,另一端与杆J20铰接,杆B7、杆J20另一端均与支架1铰接,杆C9一端与杆D10铰接,另一端与杆I19铰接,杆D10另一端与支架1铰接,杆I19末端固接有一中间轴24,中间轴24经轴承安装于支架1上,中间轴24另一端固接有一主动齿轮17,主动齿轮17与支架1上的被动齿轮18啮合,被动齿轮18安装轴与杆H16一端固接为一体,杆K21一端与杆H16铰接,另一端与杆E11铰接,杆E11和杆F12均固定在传动轴23上,传动轴23两侧分别经轴承安装在支架1上,杆F12另一端与杆L22铰接,杆L22一端与杆G15铰接,杆G15另一端与支架1铰接,增速器13输出轴与传动轴23连接,增速器13输出轴与发电机14输入轴连接。
[0016]进一步地,杆A6、杆B7和杆J20组成一级杠杆增力机构,杆A6、杆B7之间铰接点到主动轴3轴线距离L1是杆J20、杆A6之间铰接点到主动轴3轴线距离L2的6倍,根据动力F1
×
动力臂L1=阻力F2
×
阻力臂L2,动力臂是阻力臂几倍,阻力就是动力的几倍,利用一级杠杆增力机构可以实现6倍增力。
[0017]进一步地,杆C9、杆D10和杆I19组成二级杠杆增力机构,杆C9、杆D10之间铰接点到主动轴3轴线距离L3是杆C9、杆I19之间铰接点到主动轴3轴线距离L4的5倍,利用二级杠杆增力机构可以实现5倍增力。
[0018]进一步地,杆E11、杆H16和杆K21组成三级杠杆增力机构,同理利用杆E11作为支撑杠杆,利用三级杠杆增力机构可实现4倍增力动力输出。
[0019]进一步地,杆F12、杆G15和杆L22组成四级杠杆增力机,同理利用杆F12作为支撑杠
杆,利用四级杠杆增力机可实现2.5倍增力动力输出。
[0020]本专利技术工作时,用外部电源连接电机5,利用四级杠杆增力结构可实现6x5x4x2.5=300倍输出动力,实现1:300倍比率动力输出,杠杆增力机构末端连接增速器13,利用增速器13实现速度调节,采用传统的机械驱动结构,充分节约资源,实现增力节能降耗的目的,采用小功率电机即可完成发电机的驱动,且结构简单,易于维护保养,可以为多台发电机提供电能,不受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因素的影响,具有能源利用率高的特点。
[0021]利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杠杆增力式自循环发电机,其特征在于,该杠杆增力式自循环发电机包括支架(1)、轴承座(2)、主动轴(3)、中间带轮(4)、电机(5)、杆A(6)、杆B(7)、被动带轮(8)、杆C(9)、杆D(10)、杆E(11)、杆F(12)、增速器(13)、发电机(14)、杆G(15)、杆H(16)、主动齿轮(17)、被动齿轮(18)、杆I(19)、杆J(20)、杆K(21)、杆L(22)、传动轴(23)、中间轴(24)和主动带轮(25);电机(5)安装在支架(1)上,所述电机(5)输出轴上的主动带轮(25)经传动带与中间带轮(4)连接,所述中间带轮(4)经传动带与所述支架(1)上的被动带轮(8)连接,所述中间带轮(4)安装在主动轴(3)上,所述主动轴(3)一端经过轴承座(2)安装在所述支架(1)上,另一端经轴承安装于所述支架(1)上,杆A(6)、杆C(9)两者均固定在所述主动轴(3)上,所述杆A(6)一端与杆B(7)铰接,另一端与杆J(20)铰接,所述杆B(7)、杆J(20)另一端均与所述支架(1)铰接,所述杆C(9)一端与所述杆D(10)铰接,另一端与杆I(19)铰接,所述杆D(10)另一端与所述支架(1)铰接,所述杆I(19)末端固接有一中间轴(24),所述中间轴(24)经轴承安装于所述支架(1)上,所述中间轴(24)另一端固接有一主动齿轮(17),所述主动齿轮(17)与所述支架(1)上的被动齿轮(18)啮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专
申请(专利权)人:王洪专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