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卸车车架及自卸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3362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20:26
一种自卸车车架,包括对称设置的右纵梁和左纵梁,从前到后依次连接在左纵梁和右纵梁之间的保险杠组件、前下龙门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中后横梁组件和尾横梁;左纵梁和右纵梁的箱型截面尺寸从前往后保持不变;第二横梁、第三横梁、中后横梁组件、尾横梁均至少一面与左纵梁和右纵梁搭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自卸车车架极大地提升了扭转刚度和强度,能抵抗矿山复杂多变的恶劣工况,设计寿命长。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该自卸车车架的自卸车。该自卸车车架的自卸车。该自卸车车架的自卸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卸车车架及自卸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卸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卸车车架及具有该自卸车车架的自卸车。

技术介绍

[0002]矿用自卸车是露天矿山开采和大规模土方建设中用于矿石或土方运输的专业车辆,具有载重大、工作效率高等特点。目前矿用自卸车朝着大型化、巨型化的方向发展。矿用自卸车车架属于超大型结构件,是整车承载、支撑和安装的基体,是矿用自卸车最重要的结构部件,将伴随自卸车的整个生命周期。
[0003]矿用自卸车在使用过程中,车架同时承受重力、冲击载荷、扭转载荷、弯曲载荷和交变载荷的作用,因此要求车架具有很好的强度和可靠性。现有的矿用自卸车车架包括如下缺点:
[0004]1、现有车架纵梁一般采用槽形截面,横梁与纵梁通过铆接或焊接的方式,车架整体的扭转刚度和强度低,使用寿命短。
[0005]2、虽有采用整体式箱型截面焊接车架,但其前悬挂采用(麦克弗森式)独立悬架,独立悬架摆臂和拉杆受力工况恶劣,容易出现前悬挂结构件断裂等失效现象,不适于矿山复杂道路。且采用独立悬架,结构复杂,成本高,维修不便。
[0006]3、为了布置麦克弗森式悬架下摆臂,其车架纵梁设计成前低后高形式,纵梁从前往后并不连贯,加工难度大,变形量大,车架的抗扭刚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卸车车架,极大地提升了扭转刚度和强度,能抵抗矿山复杂多变的恶劣工况,设计寿命长。
[000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卸车车架包括对称设置的右纵梁和左纵梁,从前到后依次连接在左纵梁和右纵梁之间的保险杠组件、前下龙门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中后横梁组件和尾横梁;左纵梁和右纵梁的箱型截面尺寸从前往后保持不变;第二横梁、第三横梁、中后横梁组件、尾横梁均至少一面与左纵梁和右纵梁搭接。
[0009]进一步地,左纵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上盖板和第一下盖板、以及连接在第一上盖板与第一下盖板之间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右纵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上盖板和第二下盖板、以及连接在第二上盖板和第二下盖板之间的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第二侧板与第三侧板面对面地相对设置;第一上盖板具有第一上表面,第一下盖板具有第一下表面,第一上表面与第一下表面平行;第二上盖板具有第二上表面,第二下盖板具有第二下表面,第二上表面与第二下表面平行;第一上表面与第二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第一下表面与第二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0010]进一步地,保险杠组件焊接在左纵梁、右纵梁的前端,且所保险杠组件的上表面与第一上表面、第二上表面齐平,保险杠组件的下表面与第一下表面、第二下表面齐平。
[0011]进一步地,保险杠组件开设有用作发动机散热器的进风道的孔;保险杆组件的上表面还设有左驾驶室翻转座和右驾驶室翻转座。
[0012]进一步地,左纵梁上设有前桥左纵推杆支座,右纵梁上设有前桥右纵推杆支座;前桥左纵推杆支座和前桥右纵推杆支座位于保险杠组件与前下龙门梁之间,前桥左纵推杆支座和前桥右纵推杆支座对称设置;前桥左纵推杆支座焊接固定在左纵梁的第一侧板和第一下盖板,前桥右纵推杆支座焊接固定在右纵梁的第四侧板和第二下盖板。
[0013]进一步地,前下龙门梁的一端焊接在左纵梁的第一下盖板、另一端焊接在右纵梁的第二下盖板;左纵梁的第一侧板上焊接有左前油气弹簧上支座,右纵梁的第四侧板焊接有右前油气弹簧上支座,左前油气弹簧上支座、右前油气弹簧上支座与前下龙门梁位于自卸车车架的同一纵向位置。
[0014]进一步地,左纵梁和右纵梁上还各设有一个举升油缸下安装座,两个举升油缸下安装座位于前下龙门梁与第二横梁之间并靠近第二横梁,其中一个举升油缸下安装座焊接在左纵梁的第一上表面和第一侧面,另一个举升油缸下安装座焊接在右纵梁的第二上表面和第四侧面,两个举升油缸下安装座对称设置。
[0015]进一步地,第二横梁具有第一上板、第一下板、第一前侧板和第一后侧板;第一上板的两端分别与左纵梁的第一上盖板、右纵梁的第二上盖板搭接,第一下板、第一前侧板和第一后侧板的两端分别与左纵梁的第二侧板和右纵梁的第三侧板焊接;第三横梁具有第二上板、第二下板、第二前侧板和第二后侧板,第二下板的两端分别与左纵梁的第一下盖板、右纵梁的第二下盖板搭接,第二上板、第二前侧板和第二后侧板的两端分别与左纵梁的第二侧板和右纵梁的第三侧板焊接。
[0016]进一步地,中后横梁组件具有第三上板、第三下板、前封板和后封板,第三上板的两端分别与左纵梁的第一上盖板、右纵梁的第二上盖板搭接,第三下板的两端分别与左纵梁的第一下盖板、右纵梁的第二下盖板搭接,前封板、后封板的两端均分别与左纵梁的第二侧板、右纵梁的第三侧板搭接。
[0017]进一步地,中后横梁组件的第三下板上焊接有中后桥纵推杆座。
[0018]进一步地,右纵梁的第三侧板上还设有两个中后桥横推杆支座,其中一个中后桥横推杆支座位于第三横梁和中后横梁组件之间,另一个中后桥横推杆支座位于中后横梁组件与尾横梁之间。
[0019]进一步地,左纵梁的第一侧板上还设有两个左后油气弹簧上支座,其中一个左后油气弹簧上支座位于第三横梁和中后横梁组件之间,另一个左后油气弹簧上支座位于中后横梁组件与尾横梁之间;右纵梁的第四侧板上还设有两个右后油气弹簧上支座,其中一个右后油气弹簧上支座位于第三横梁和中后横梁组件之间并,另一个右后油气弹簧上支座位于中后横梁组件与尾横梁之间。
[0020]进一步地,尾横梁包括上封板、下封板和前侧封板;上封板和下封板远离中后横梁组件的侧部为圆弧过渡并连接在一起,上封板的两端分别与左纵梁的第一上盖板、右纵梁的第二上盖板搭接,下封板两端分别与左纵梁的第一下盖板、右纵梁的第二下盖板搭接;前侧封板的两端向前弯曲分别与左纵梁的第二侧板、右纵梁的第三侧板搭接。
[0021]进一步地,尾横梁的上封板设有两个货箱后翻转座,货箱后翻转座焊接在上封板并部分向下封板方向延伸并与下封板焊接。
[002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自卸车,包括上述的自卸车车架,该自卸车为矿用自卸车。
[0023]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自卸车车架包括对称设置的右纵梁和左纵梁,从前到后依次连接在左纵梁和右纵梁之间的保险杠组件、前下龙门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中后横梁组件和尾横梁;左纵梁和右纵梁的箱型截面尺寸从前往后保持不变;第二横梁、第三横梁、中后横梁组件、尾横梁均至少一面与左纵梁和右纵梁搭接。自卸车车架采用整体式箱型截面焊接车架,自卸车车架的主体由六根横梁和两根纵梁组成,六根横梁与车架纵梁相互交织搭接,形成一个整体框架结构,极大地提升了扭转刚度和强度,能抵抗矿山复杂多变的恶劣工况,设计寿命长。其次,左纵梁和右纵梁的箱型截面尺寸从前往后保持不变,保持连贯,左纵梁和右纵梁的上、下平面相互平行,且维持高度不变,易于加工成型。
[0024]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卸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设置的右纵梁(18)和左纵梁(4),从前到后依次连接在所述左纵梁(18)和所述右纵梁(4)之间的保险杠组件(1)、前下龙门梁(6)、第二横梁(8)、第三横梁(9)、中后横梁组件(12)和尾横梁(13);所述左纵梁(18)和所述右纵梁(4)的箱型截面尺寸从前往后保持不变;所述第二横梁(8)、所述第三横梁(9)、所述中后横梁组件(12)、所述尾横梁(13)均至少一面与所述左纵梁(18)和所述右纵梁(4)搭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梁(18)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上盖板(181)和第一下盖板(182)、以及连接在第一上盖板(181)与第一下盖板(182)之间的第一侧板(183)和第二侧板(184),所述右纵梁(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上盖板(41)和第二下盖板(42)、以及连接在第二上盖板(41)和第二下盖板(42)之间的第三侧板(43)和第四侧板(44),第二侧板(184)与第三侧板(43)面对面地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上盖板(181)具有第一上表面(18a),所述第一下盖板(182)具有第一下表面(18b),所述第一上表面(18a)与所述第一下表面(18b)平行;所述第二上盖板(41)具有第二上表面(41a),所述第二下盖板(42)具有第二下表面(4b),所述第二上表面(4a)与所述第二下表面(4b)平行;所述第一上表面(18a)与第二上表面(4a)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下表面(18b)与所述第二下表面(4b)位于同一平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卸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组件(1)焊接在所述左纵梁(18)、所述右纵梁(4)的前端,且所保险杠组件(1)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上表面(18a)、所述第二上表面(4a)齐平,所述保险杠组件(1)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下表面(18b)、所述第二下表面(4b)齐平。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卸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组件(1)开设有用作发动机散热器的进风道的孔(1a);所述保险杆组件(1)的上表面还设有左驾驶室翻转座(20)和右驾驶室翻转座(2)。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卸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梁(18)上设有前桥左纵推杆支座(19),所述右纵梁(4)上设有前桥右纵推杆支座(3);所述前桥左纵推杆支座(19)和所述前桥右纵推杆支座(3)位于所述保险杠组件(1)与所述前下龙门梁(6)之间,所述前桥左纵推杆支座(19)和所述前桥右纵推杆支座(3)对称设置;所述前桥左纵推杆支座(19)焊接固定在所述左纵梁(18)的第一侧板(183)和第一下盖板(182),所述前桥右纵推杆支座(3)焊接固定在所述右纵梁(4)的第四侧板(44)和第二下盖板(42)。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卸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下龙门梁(6)的一端焊接在所述左纵梁(18)的第一下盖板(184)、另一端焊接在所述右纵梁(4)的第二下盖板(44);所述左纵梁(18)的第一侧板(181)上焊接有左前油气弹簧上支座(17),所述右纵梁(4)的第四侧板(44)焊接有右前油气弹簧上支座(5),所述左前油气弹簧上支座(17)、所述右前油气弹簧上支座(5)与所述前下龙门梁(6)位于所述自卸车车架的同一纵向位置。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卸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梁(18)和所述右纵梁(4)上还各设有一个举升油缸下安装座(7),两个所述举升油缸下安装座(7)位于前下龙门梁(6)与第二横梁(8)之间并靠近第二横梁(8),其中一个所述举升油缸下安装座(7)焊接在所述左纵梁(18)的第一上表面(181)和第一侧面(183),另一个举升油缸下安装座(7)焊接在所述右纵梁(4)的第二上表面(41)和第四侧面(44),两个所述举升油缸下安装座(7)对称设置。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代伟胡涛潘明贵连冬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