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杞柳编织特性的育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13286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2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善杞柳编织特性的育苗方法,属于杞柳种植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一)无菌苗的培养;(二)炼苗;(三)移栽。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种植的杞柳纤维长度、纤维宽度以及双壁厚均大于对照组的杞柳,杞柳的纤维腔径较小,并且基部、中部、梢部的纤维腔径差别不大,很显然本申请方法种植的杞柳的韧性更佳,更适宜用于编织。宜用于编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善杞柳编织特性的育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杞柳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改善杞柳编织特性的育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杞柳是杨柳科柳属丛生的落叶灌木,也称为嫁柳、簸箕柳、柳条等,是我国的经济树种之一,主要分布在黄河和淮河流域,包括安徽、河南、河北、内蒙古、陕西、山西等地。杞柳生长快,喜阳光,耐干旱,适应性强,种植简单,收益良好,在我国种植广泛,杞柳高达2~4m,枝条柔软坚韧,是一种很好的编织用材,通常用来编织箩、簸箕、箱等。由此可见,枝条的韧性是决定其应用推广的关键参数,木材韧性与纤维壁双壁薄壁组织比量和导管宽度相关,为了提高杞柳的应用价值,需要对其韧性进行加强改善,如申请号为CN201710227887.1公开了一种提高杞柳韧性的种植方法。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杞柳韧性的种植方法,包括:(1)插穗选择:(2)插穗处理:(3)插穗药剂处理:(4)插穗扦插:(5)扦插后管理:(6)扦插苗定植:(7)定植后管理。本专利技术通过将肥料与增强发酵料协同使用,不仅能够很好地满足杞柳生长时对养分的需求,提高杞柳扦插苗对肥效的吸收效率,还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杞柳的抗病性能,并且,能抑制髓心的进一步生长发育,使得髓心大小保持在一定的水平,通过抑制髓心的生长,能够保持杞柳枝条拥有良好的韧性,弹性形变范围变大,柔韧性提高,不易折断。该专利技术虽然通过抑制杞柳的髓心发育的方法提高了杞柳的韧性,但是其对纤维素的长宽度、纤维腔径、双壁厚均无显著的改善,其对杞柳编织特性的改善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杞柳编织特性的育苗方法,通过本专利技术方法种植的杞柳纤维长度、纤维宽度以及双壁厚均大于对照组的杞柳,杞柳的纤维腔径较小,并且基部、中部、梢部的纤维腔径差别不大,很显然本申请方法种植的杞柳的韧性更佳,更适宜用于编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善杞柳编织特性的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无菌苗的培养:a. 以杞柳茎尖作为外植体,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b. 待操作a中的茎尖长出愈伤组织后,将所培养的愈伤组织移栽至新的培养基中进行无菌苗的诱导;c. 待操作b中的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出无菌苗后,移置电磁场环境中进行培养;(二)炼苗:待步骤(一)操作c中的无菌苗高度长至2~3cm时,取出无菌苗,将其移栽到花盆中进行炼苗,炼苗3~5d后进行间歇式的水淹处理,在水淹的同时进行超声-电磁场耦合处理;(三)移栽:待步骤(二)中炼苗后的无菌苗高度长至8~10cm时,将其移栽至施有特制肥料的温室
内,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
[0005]进一步地,步骤(一)操作a中所述的恒温恒湿环境为恒温25~29℃,空气相对湿度为67~83%。
[0006]进一步地,步骤(一)操作a中所述的愈伤组织的诱导所用的培养基中各成分及对应重量份为:MS培养基70~80份、果皮泥20~30份、芹菜汁10~14份、6-苄氨基腺嘌呤0.04~0.06份、萘乙酸0.01~0.02份。
[0007]进一步地,步骤(一)操作b中所述的新的培养基中各成分及对应重量份为:MS培养基75~85份、果皮泥18~22份、芹菜汁7~9份。
[0008]进一步地,步骤(一)操作c中所述的电磁场环境中的电磁场强度为:2~3kV/cm。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分生能力强的杞柳茎尖作为外植体,通过调节培养基的配方,搭配培养条件的控制,促进茎尖的分化,得到分化能力强的愈伤组织。然后置于新的培养基中进行愈伤组织的分化,在MS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了果皮泥和芹菜汁改善MS培养基的营养,促进愈伤组织的分化,得到生长状况优越的无菌苗,待无菌苗长至一定的高度后,进行电磁场的处理,改变无菌苗中正负电荷的排列,促进其顺序排列,产生有助于无菌苗生长的趋势,有助于纤维组织饿生长发育。
[0010]进一步地,步骤(二)中所述的间歇式水淹处理的具体方式为:每隔2~3d进行一次水淹处理,每次水淹深度至无菌苗梢尖平面以下1~1.5cm处,每次水淹时间为2~3h。
[0011]进一步地,步骤(二)中所述的超声-电磁场耦合处理的条件为:超声波的频率为30~90kHz,电磁场的强度为0.6~1kV/cm。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炼苗的过程中,采用间歇式水淹处理,控制水淹的实施方式,同时进行超声-耦合处理,使杞柳承担机械外力作用,增加承担机械作用的纤维的比重,同时提高双壁厚度,从而改善杞柳的物理力学性质。
[0013]进一步地,步骤(三)中所述的特制肥料中各成分及对应重量份为:生物质炭60~70份、鸡粪40~50份、鸟34~42份、高活性腐殖酸23~31份、尿素20~26份、磷酸二氢钠0.02~0.03份、硝酸铵0.2~0.3份、硫酸镁0.003~0.006份、硼0.002~0.0024份、硫酸锰0.0004~0.0006份、硫化锌0.003~0.0032份、钼酸钠0.00014~0.00018份、氯化钴0.0005~0.0006份、硫酸铜0.002~0.003份、水杨酸0.0032~0.0036份。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杞柳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肥料的肥效缓慢释放,保证杞柳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营养供给充足,杞柳的梢部、中部、基部均能有效的吸收营养,有效的防止了纤维腔径的增大,从而提高杞柳的韧性,并且梢部、中部、基部均可用于编织,提高了杞柳的应用价值,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0015]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本专利技术方法种植的杞柳纤维长度、纤维宽度以及双壁厚均大于对照组的杞柳,杞柳的纤维腔径较小,并且基部、中部、梢部的纤维腔径差别不大,很显然本申请方法种植的杞柳的韧性更佳,更适宜用于编织。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一种改善杞柳编织特性的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无菌苗的培养:
a. 以杞柳茎尖作为外植体,在温度为25~29℃,空气相对湿度为67~83%的恒温恒湿的环境中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其中愈伤组织的诱导所用的培养基中各成分及对应重量份为:MS培养基70~80份、果皮泥20~30份、芹菜汁10~14份、6-苄氨基腺嘌呤0.04~0.06份、萘乙酸0.01~0.02份;b. 待操作a中的茎尖长出愈伤组织后,将所培养的愈伤组织移栽至新的培养基中进行无菌苗的诱导;其中新的培养基中各成分及对应重量份为:MS培养基75~85份、果皮泥18~22份、芹菜汁7~9份;c. 待操作b中的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出无菌苗后,移置强度为2~3kV/cm的电磁场环境中进行培养;(二)炼苗:待步骤(一)操作c中的无菌苗高度长至2~3cm时,取出无菌苗,将其移栽到花盆中进行炼苗,炼苗3~5d后进行间歇式的水淹处理,在水淹的同时进行超声-电磁场耦合处理;其中间歇式水淹处理的具体方式为:每隔2~3d进行一次水淹处理,每次水淹深度至无菌苗梢尖平面以下1~1.5cm处,每次水淹时间为2~3h;超声-电磁场耦合处理的条件为:超声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杞柳编织特性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一)无菌苗的培养:a. 以杞柳茎尖作为外植体,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b. 待操作a中的茎尖长出愈伤组织后,将所培养的愈伤组织移栽至新的培养基中进行无菌苗的诱导;c. 待操作b中的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出无菌苗后,移置电磁场环境中进行培养;(二)炼苗:待步骤(一)操作c中的无菌苗高度长至2~3cm时,取出无菌苗,将其移栽到花盆中进行炼苗,炼苗3~5d后进行间歇式的水淹处理,在水淹的同时进行超声-电磁场耦合处理;(三)移栽:待步骤(二)中炼苗后的无菌苗高度长至8~10cm时,将其移栽至施有特制肥料的温室内,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改善杞柳编织特性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操作a中所述的恒温恒湿环境为恒温25~29℃,空气相对湿度为67~8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改善杞柳编织特性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操作a中所述的愈伤组织的诱导所用的培养基中各成分及对应重量份为:MS培养基70~80份、果皮泥20~30份、芹菜汁10~14份、6-苄氨基腺嘌呤0.04~0.06份、萘乙酸0.01~0.02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改善杞柳编织特性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操作b中所述的新的培养基中各成分及对应重量份为:M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荣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方柳文创工艺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