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软件升级的USB智能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2702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软件升级的USB智能锁,其包括锁前板和锁底座,所述锁前板和锁底座之间形成容纳锁具、离合马达、电池、控制板的空间,所述控制板设有控制模块和马达控制模块;所述锁前板设有USB接口,所述USB接口包括VCC端、GND端、SWDIO端、NRST端、SWCLK端,所述VCC端通过控制模块与电池电连接,所述SWDIO端、NRST端、SWCLK端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GND端接地。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锁前板设置有USB口,USB脚位的2 pin用于正常供电,另外3 pin用于数据传导,不但巧用了USB口做为升级端口,还对USB电流过量输入与软件输入做了保护,使用更加安全可靠。使用更加安全可靠。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软件升级的USB智能锁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锁,尤其涉及一种可软件升级的USB智能锁。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的指纹锁软件升级一般采用方式只能是较为繁琐拆卸锁,再寄回生产厂家进行升级,或者技术人员上门拆卸升级,又或者远程升级,但是远程升级成功率仅为百分之七十,因此给生产售后人员都造成了极大的人力物力的损失。目前市面上智能锁USB口仅限于紧急电源供电,虽具备了正常使用功能特点,但无法担当软件升级的任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软件升级的USB智能锁,可以通过USB口做为供电和数据传输软件升级端口,使用更加方便。
[0004]对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可软件升级的USB智能锁,其包括锁前板和锁底座,所述锁前板和锁底座之间形成容纳锁具、离合马达、电池、控制板的空间,所述控制板设有控制模块和马达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马达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马达控制模块与离合马达电连接;
[0006]所述锁前板设有USB接口,所述USB接口包括VCC端、GND端、SWDIO端、NRST端、SWCLK端,所述VCC端通过控制模块与电池电连接,所述SWDIO端、NRST端、SWCLK端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GND端接地。
[0007]采用此技术方案,利用USB接口的SWDIO端、NRST端、SWCLK端与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数据传导,VCC端、GND端用于正常供电或充电。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主控芯片U1和副控芯片U2,所述USB接口的SWDIO端与主控芯片U1的PA13-SWDIO端电连接,所述USB接口的SWCLK端与主控芯片U1的PA14-SWCLK端电连接;所述USB接口的NRST端与主控芯片U1的NRST端电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USB接口的VCC端与主控芯片U1的VDD端连接;所述USB接口的GND端与主控芯片U1的VSS端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控芯片U1的PB11-I2C2 SDA端通过加密数据与副控芯片U2的OSC_IN/PFO端连接,所述主控芯片U1的PB10-12C2_SCL端通过加密数据与副控芯片U2的OSC_OUT/PF1端连接。其中的,加密数据的方法为现有技术的方法。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马达控制模块包括马达控制芯片U3B,所述副控芯片U2的PA4端与马达控制芯片U3B的BIN1端连接,所述副控芯片U2的PA3端与马达控制芯片U3B的BIN2端连接,所述马达控制芯片U3B的BOUNT1端、BOUNT2端分别与马达的两端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VCC端通过与自恢复保险丝R1的一端连接,所述自恢复保险丝R1的另一端与TVS管D1的一端、主控芯片U1的VCC端连接,所述TVS管D1的另一端接地。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自恢复保险丝R1的型号为ASMD0805-075,所述TVS管的型号为BTRSF12C201。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锁前板设置有USB口,USB脚位≥2pin,2 pin用于正常供电,另外3 pin用于数据传导,不但巧用了USB口做为升级端口,还对USB电流过量输入与软件输入做了保护,避免人为恶意破坏安全方面做了双层防护,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一种可软件升级的USB智能锁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一种可软件升级的USB智能锁的控制板的电路图。
[0018]附图标记包括:
[0019]1-锁前板,2-锁底座,3-USB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1]如图1所示,一种可软件升级的USB智能锁,其包括锁前板1和锁底座2,所述锁前板1和锁底座2之间形成容纳锁具、离合马达、电池、控制板的空间,所述控制板设有控制模块和马达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马达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马达控制模块与离合马达电连接,所述锁前板设有USB接口3。
[0022]如图2所示,所述USB接口3包括VCC端、GND端、SWDIO端、NRST端、SWCLK端,所述VCC端通过控制模块与电池电连接,所述SWDIO端、NRST端、SWCLK端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VCC端与自恢复保险丝R1的一端连接,所述自恢复保险丝R1的另一端与TVS管D1的一端、主控芯片U1的VCC端连接,所述TVS管D1的另一端接地。
[0023]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主控芯片U1和副控芯片U2,所述USB接口的SWDIO端与主控芯片的PA13-SWDIO端电连接,所述USB接口的SWCLK端与主控芯片U1的PA14-SWCLK端电连接;所述USB接口的NRST端与主控芯片U1的NRST端电连接。所述USB接口的VCC端与主控芯片U1的VDD端连接;所述USB接口的GND端与主控芯片U1的VSS端连接。
[0024]所述主控芯片U1的PB11-I2C2 SDA端通过加密数据与副控芯片U2的OSC_IN/PFO端连接,所述主控芯片U1的PB10-12C2_SCL端通过加密数据与副控芯片U2的OSC_OUT/PF1端连接。
[0025]所述马达控制模块包括马达控制芯片U3B,所述副控芯片U2的PA4端与马达控制芯片U3B的BIN1端连接,所述副控芯片U2的PA3端与马达控制芯片U3B的BIN2端连接,控制离合马达转动的电平信号;所述马达控制芯片U3B的BOUNT1端、BOUNT2端分别与马达的两端连接。
[0026]其中,主控芯片U1的型号为STM32L151RCT6,副控芯片U2的型号为: GD32E230F8P6,马达控制芯片U3B的型号为: DRV8833RTYR,所述自恢复保险丝R1的型号为ASMD0805-075,所述TVS管的型号为BTRSF12C201。
[0027]采用此技术方案,利用USB接口的SWDIO端、NRST端、SWCLK端与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数据传导,VCC端、GND端用于正常供电或充电。采用该USB接口,可以在门外进行烧录应急供
电,并且可以进行烧录软件。R1为可恢复保险丝,可以限制0.75A电流输入。D1为大功率TVS管,固定电压6V,当输入电压大于6.5V,会形成电压钳制,相当于与地短路,从而使得可恢复保险丝R1断开,起到保护的作用。主控芯片和副控芯片通过加密数据进行指令交换。
[0028]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方式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范围,本技术的范围包括并不限于本具体实施方式,凡依照本技术之形状、结构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软件升级的USB智能锁,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锁前板和锁底座,所述锁前板和锁底座之间形成容纳锁具、离合马达、电池、控制板的空间,所述控制板设有控制模块和马达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马达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马达控制模块与离合马达电连接;所述锁前板设有USB接口,所述USB接口包括VCC端、GND端、SWDIO端、NRST端、SWCLK端,所述VCC端通过控制模块与电池电连接,所述SWDIO端、NRST端、SWCLK端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GND端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软件升级的USB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主控芯片U1和副控芯片U2,所述USB接口的SWDIO端与主控芯片U1的PA13-SWDIO端电连接,所述USB接口的SWCLK端与主控芯片U1的PA14-SWCLK端电连接;所述USB接口的NRST端与主控芯片U1的NRST端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软件升级的USB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USB接口的VCC端与主控芯片U1的VDD端连接;所述USB接口的GND端与主控芯片U1的VSS端连接。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智荣郝寻启黄淑坤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英贝尔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