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转流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2556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降低手术操作难度,减少操作时间的新型转流导管,包括无名动脉血流通路,所述无名动脉血流通路连接左颈总动脉穿刺鞘与左颈总动脉血流通路,无名动脉血流通路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可闭合的贯穿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因破口位置在主动弓部或者主动脉升部时,由于缺乏锚定区,若使用常规直管型覆膜支架,将会堵塞分支血管,需要先建立体外循环,防止分支血管的堵塞,但由于体外循环装置相对比较复杂,操作困难,需要比较长的学习曲线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转流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机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降低手术操作难度,减少操作时间的新型转流导管。

技术介绍

[0002]主动脉疾病特别是主动脉瘤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致死率极高的心脏大血管急症。据统计,未治疗者5年死亡率为50%~76%,而合并心肺疾病者的死亡率高达93%。90年代以前,外科手术是治疗主动脉疾病的主要方法,但是这种手术方法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胸腹主动脉瘤手术死亡率达5%~26%,截瘫发生率为4.6%。
[0003]胸主动脉瘤指的是发生在主动脉窦、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或降主动脉的动脉瘤,是胸部主动脉部分异常扩张,变形,呈瘤样突出。各种原因造成的胸主动脉局部或多处向外不可逆性的扩张或膨出,形成的“瘤样”包块,称之为动脉瘤。动脉瘤共分为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这三种。覆膜支架主要可用于封堵破口,起到治疗主动脉瘤的作用。
[0004]当破口位置在左锁骨位置远端时,可使用常规直管型覆膜支架进行封堵,当破口位置在主动弓部或者主动脉升部时,由于缺乏锚定区,如果使用常规直管型覆膜支架,将会堵塞分支血管,目前在研的手段主要是在释放直管型覆膜支架前,先建立体外循环,防止分支血管的堵塞。但是体外循环装置相对比较复杂,操作困难,需要比较长的学习曲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体外循环装置相对比较复杂,操作困难,需要比较长的学习曲线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降低手术操作难度,减少操作时间的新型转流导管。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新型转流导管,包括无名动脉血流通路,所述无名动脉血流通路连接左颈总动脉穿刺鞘与左颈总动脉血流通路,无名动脉血流通路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可闭合的贯穿通孔,所述通孔设置于无名动脉血流通路的中部。
[0008]本技术针对的是破口位置在主动弓部或者主动脉升部的手术,由于缺乏锚定区,如果使用常规直管型覆膜支架,将会堵塞分支血管,目前在研的手段主要是在释放直管型覆膜支架前,先建立体外循环,防止分支血管的堵塞。
[0009]将转流导管通过介入方法放入合适位置,然后释放主体覆膜支架,这时血液从无名动脉血流通路进入,并从导管中部的通孔流出为右颈总动脉进行灌注,另一方面,血流可以通过左颈总血流通路进入为左颈总动脉进行灌注。这时,可以通过左颈总穿刺鞘进行主动脉覆膜支架打孔的操作;当左颈总动脉完成主动脉覆膜支架穿刺后,通过旋转无名动脉血液通路上的旋钮,将鞘管中间部位的通孔关闭,并将无名动脉血液通路的近端开口回撤到覆膜支架以上,这时血液从左颈总穿刺鞘流入通过三通阀分别流入左颈总和右颈总,以上所有的手术操作,均能保证左、右颈总动脉血液的灌注。
[0010]作为优选,所述无名动脉血流通路由外层管与内层管组成,远端端部设有可控制通孔闭合的血流控制旋钮。
[0011]作为优选,所述内层管可相对于外层管转动。
[0012]作为优选,所述血流控制旋钮与内层管连接。
[0013]作为优选,所述无名动脉血流通路通过三通阀连接左颈总动脉穿刺鞘与左颈总动脉血流通路。
[0014]作为优选,所述左颈总动脉穿刺鞘与左颈总动脉血流通路位于无名动脉血流通路的远端。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一种降低手术操作难度,减少操作时间的转流导管,解决了因破口位置在主动弓部或者主动脉升部时,由于缺乏锚定区,若使用常规直管型覆膜支架,将会堵塞分支血管,需要先建立体外循环,防止分支血管的堵塞,但由于体外循环装置相对比较复杂,操作困难,需要比较长的学习曲线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无名动脉血流通路的剖面图;
[0018]图3是本技术转流导管通孔打开状态血流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转流导管通孔关闭状态血流示意图。
[0020]图中,1、无名动脉血流通路;2、左颈总动脉穿刺鞘;3、左颈总动脉血流通路;4、通孔;5、血流控制旋钮;6、三通阀;7、外层管;8、内层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解释:
[0022]然而,应该理解,本技术不局限于公开的具体示范实施例,而是覆盖落入本技术公开范围内的所有修改、等同物和替换物。在对全部附图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0023]实施例
[0024]参见图1与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转流导管,包括一柔性的无名动脉血流通路1,该无名动脉血流通路1由外层管7与内层管8组成,内层管8可以相对于外层管7转动;在无名动脉血流通路1的远端通过三通阀6连接有左颈总动脉穿刺鞘2与左颈总动脉血流通路3,无名动脉血流通路1的中部位置开有贯穿的通孔4,远端的端部设置有血流控制旋钮5,血流控制旋钮5与内层管8固定连接,当转动时带动内层管8转动,从而来打开或闭合通孔4,当血流控制旋钮5转动使得位于内层管8与外层管7的通孔连通时,血液可以从内层管从通孔流出;当血流控制旋钮5转动使得位于内层管8与外层管7的通孔错开即闭合时,血液不能从通孔流出。
[0025]本技术的转流导管在使用时,按照图3所示,将转流导管通过介入方法放入如图3所示位置,然后释放主体覆膜支架,这时血液从无名动脉血流通路进入,并从导管中部的通孔流出为右颈总动脉进行灌注,另一方面,血流可以通过左颈总血流通路进入为左颈总动脉进行灌注。这时,可以通过左颈总穿刺鞘进行主动脉覆膜支架打孔的操作。当左颈总
动脉完成主动脉覆膜支架穿刺后,如图4所示,通过调节无名动脉血液通路上的旋钮,将鞘管中间部位的通孔关闭,并将无名动脉血液通路的近端开口回撤到覆膜支架以上,这时血液从左颈总穿刺鞘流入通过三通阀分别流入左颈总动脉和右颈总动脉,以上所有的手术操作,均能保证左、右颈总动脉血液的灌注。
[0026]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案,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未脱离本技术构思前提下,对本技术所做的任何微小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转流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无名动脉血流通路,所述无名动脉血流通路连接左颈总动脉穿刺鞘与左颈总动脉血流通路,无名动脉血流通路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可闭合的贯穿通孔,所述通孔设置于无名动脉血流通路的中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转流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名动脉血流通路由外层管与内层管组成,远端端部设有可控制通孔闭合的血流控制旋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转流导管,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宁陆信武叶开创秦金宝赵中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归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