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秦平专利>正文

一种监测骨科植入体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12450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监测骨科植入体的系统,包括骨科植入体、压力检测器、压力信号处理单元、控制器、通信模块和无线充电模块,所述压力检测器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骨折部位的受到的压力数据,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监测骨折部位两侧的肌肉压力数据变化,并将所述压力数据和所述肌肉压力数据变化传输给所述压力信号处理单元,所述压力信号处理单元对压力数据和肌肉压力数据变化进行处理,并通过所述通信模块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给后台监测模块,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压力信号处理单元对信号进行处理,所述无线充电模块用于对骨科植入体进行无线充电。本发明专利技术方便通过植入体对骨折状态进行监测。测。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监测骨科植入体的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监测骨科植入体的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腿部骨折,这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当腿部骨折后,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恢复训练,如通过患者由部分负重到完全负重的各种康复训练,以恢复患肢的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进行患肢负重训练,然而,由于骨折期间,腿部长时间未使用,造成肌肉支撑和腿部骨头支撑均没有正常使用,患者在进行恢复训练时,对于腿部的力量把握不好,容易造成二次伤害,并且,目前训练的方式是通过患者自己感触骨折部分的力量,这种无法做到科学有效的监测,患者无法明确了解骨折部分恢复的情况,自己对于恢复情况只能粗略判断,如何科学的对骨折部分进行监测,做到有效有序进行恢复,提升科学恢复,这是对于骨折患者的难点。随着监测设备的不断发展,如何针对骨折部分进行准确监测,方便患者及时查看,这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监测骨科植入体的系统,包括骨科植入体、压力检测器、压力信号处理单元、控制器、通信模块和无线充电模块,所述压力检测器、压力信号处理单元、控制器、通信模块和无线充电模块嵌入在所述骨科植入体内部,所述压力检测器、压力信号处理单元设置骨科植入体内侧,所述控制器、通信模块和无线充电模块设置在骨科植入体的外侧,所述压力检测器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骨折部位的受到的压力数据,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监测骨折部位两侧的肌肉压力数据变化,并将所述压力数据和所述肌肉压力数据变化传输给所述压力信号处理单元,所述压力信号处理单元对压力数据和肌肉压力数据变化进行处理,并通过所述通信模块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给后台监测模块,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压力信号处理单元对信号进行处理,所述无线充电模块用于对骨科植入体进行无线充电。
[0004]所述的监测骨科植入体的系统,所述压力信号处理单元包括:开关管M1-M27,电容C1-C8,电流源I1,开关管M1-M2的第一非可控端连接电源VDD,开关管M1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2可控端,开关管M1的第二非可控端开关管M4的第一非可控端、电容C1的第一端、电容C3的第二端和开关管M20的可控端,开关管M4的第二非可控端接地,开关管M4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3的第二非可控端,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开关管M3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3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3的可控端和控制器,开关管M2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2的可控端和开关管M5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5的第二非可控端接地,开关管M5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8的第二非可控端和开关管M10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6的第一非可控端连接电源VDD,开关管M6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7-M8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6的可控端连接控制器,开关管M7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9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7的可控端连接电容C2的第二端和输入信号端Vin+,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开关管M12的第二非可控端,开关管M9
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0的可控端和控制器,开关管M9的第二非可控端接地,开关管M8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0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13的第一非可控端和开关管M14的可控端,开关管M10的第二非可控端接地,开关管M8的可控端连接输入信号端Vin-和电容C3的第一端,电容C3的第二端连接开关管M4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13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电容C4的第一端,电容C4的第二端连接开关管M14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11-M12的第一非可控端连接电源VDD,开关管M11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2的可控端,开关管M11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27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27的第二非可控端接地,开关管M27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3的第二非可控端,开关管M12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电容C2的第二端、开关管M14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19的可控端和电容C7的第一端,开关管M14的第二非可控端接地,开关管M14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3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15-M16第一非可控端连接电源VDD,开关管M15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6的可控端,开关管M15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电容C5-C6的第一端和开关管M17的第一非可控端和信号输出端Vout+,开关管M17的第二非可控端接地,开关管M17的可控端连接电容C6的第二端,电容C5的第二端连接开关管M20的可控端,开关管M16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6的可控端和开关管M18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18的第二非可控端接地,开关管M18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20的第二非可控端和开关管M22的第一非可控端,电流源I1的第一端连接电源VDD,电流源I1的第二端连接开关管M19的第一非可控端和开关管M20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19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2的第二非可控端,开关管M19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21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21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22的可控端和控制器,开关管M21的第二非可控端接地,开关管M20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8的可控端、电容C8的第一端、开关管M26的可控端和开关管M22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22的第二非可控端接地,电容C7的第二端连接开关管M24的第二非可控端,开关管M23-M24的第一非可控端连接电源VDD,开关管M23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24的可控端和开关管M23的第二非可控端,开关管M23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25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25的可控端连接电容C6的第二端,开关管M25的第二非可控端接地,开关管M24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电容C8的第二端、开关管M26的第一非可控端和信号输出端Vout-,开关管M26的可控端连接电容C8的第一端,开关管M26的第二非可控端接地。
[0005]所述的监测骨科植入体的系统,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包括至少两个,分别为第二一子压力传感器和第二二子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一子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输入信号端Vin+,所述第二二子压力传感器输出端连接输入信号端Vin-,所述信号输出端Vout-和信号输出端Vout+连接比较器的输入端,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通信模块;所述压力信号处理单元对第二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判断信号输出端Vout-和信号输出端Vout+之间的压力差是否超过第一压力阈值,如果是,则表示骨折部分肌肉承受的压力过大,骨折部分无法安全正常支撑,则通过通信模块发送第一预警信号给所述后台监测模块,所述后台监测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一预警信号后,给患者发出提示信号,如果否,则启动第一压力传感器监测骨折部位的受到的压力数据,判断所述压力数据是否超过第二压力阈值,如果未超过第二压力阈值,则表示目前骨折部分能够安全正常支撑,如果超过第二压力阈值,则表示目前骨折部分仍然无法安全正常支撑。
[0006]所述的监测骨科植入体的系统,所述压力检测器还包括第三压力传感器,所述第
三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骨头偏转压力,当第一压力传感器监测骨折部位的受到的压力数据未超过第二压力阈值时,判断第三压力传感器监测的骨头偏转压力是否超过第三压力阈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监测骨科植入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骨科植入体、压力检测器、压力信号处理单元、控制器、通信模块和无线充电模块,所述压力检测器、压力信号处理单元、控制器、通信模块和无线充电模块嵌入在所述骨科植入体内部,所述压力检测器、压力信号处理单元设置骨科植入体内侧,所述控制器、通信模块和无线充电模块设置在骨科植入体的外侧,所述压力检测器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骨折部位的受到的压力数据,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监测骨折部位两侧的肌肉压力数据变化,并将所述压力数据和所述肌肉压力数据变化传输给所述压力信号处理单元,所述压力信号处理单元对压力数据和肌肉压力数据变化进行处理,并通过所述通信模块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给后台监测模块,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压力信号处理单元对信号进行处理,所述无线充电模块用于对骨科植入体进行无线充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骨科植入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信号处理单元包括:开关管M1-M27,电容C1-C8,电流源I1,开关管M1-M2的第一非可控端连接电源VDD,开关管M1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2可控端,开关管M1的第二非可控端开关管M4的第一非可控端、电容C1的第一端、电容C3的第二端和开关管M20的可控端,开关管M4的第二非可控端接地,开关管M4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3的第二非可控端,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开关管M3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3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3的可控端和控制器,开关管M2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2的可控端和开关管M5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5的第二非可控端接地,开关管M5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8的第二非可控端和开关管M10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6的第一非可控端连接电源VDD,开关管M6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7-M8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6的可控端连接控制器,开关管M7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9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7的可控端连接电容C2的第二端和输入信号端Vin+,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开关管M12的第二非可控端,开关管M9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0的可控端和控制器,开关管M9的第二非可控端接地,开关管M8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0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13的第一非可控端和开关管M14的可控端,开关管M10的第二非可控端接地,开关管M8的可控端连接输入信号端Vin-和电容C3的第一端,电容C3的第二端连接开关管M4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13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电容C4的第一端,电容C4的第二端连接开关管M14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11-M12的第一非可控端连接电源VDD,开关管M11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2的可控端,开关管M11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27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27的第二非可控端接地,开关管M27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3的第二非可控端,开关管M12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电容C2的第二端、开关管M14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19的可控端和电容C7的第一端,开关管M14的第二非可控端接地,开关管M14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3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15-M16第一非可控端连接电源VDD,开关管M15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6的可控端,开关管M15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电容C5-C6的第一端和开关管M17的第一非可控端和信号输出端Vout+,开关管M17的第二非可控端接地,开关管M17的可控端连接电容C6的第二端,电容C5的第二端连接开关管M20的可控端,开关管M16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6的可控端和开关管M18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平袁春蓉
申请(专利权)人:秦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