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向硅钢高效天然气退火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2398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退火炉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取向硅钢高效天然气退火炉,包括退火炉体(2)、退火台车(1)、燃烧装置(6)和排烟装置(5),退火炉体(2)的左右两端面设置有炉体侧密封炉门(3),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台车(1)位于所述退火炉体(2)的外侧并沿轨道可运行至退火炉体(2)内,所述退火炉体(2)的前后外侧下方设置有用于将退火台车(1)压紧密封的炉体下密封装置(4),所述燃烧装置(6)和排烟装置(5)分别位于退火炉体(2)外侧并与退火炉体(2)连通;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有效提高取向硅钢整卷在炉退火的效率。在炉退火的效率。在炉退火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取向硅钢高效天然气退火炉


[0001]本技术属于退火炉
,具体地涉及一种取向硅钢高效天然气退火炉。

技术介绍

[0002]取向硅钢的退火炉设备,目前多采用单体电罩式炉方法和步进式隧道窑方法。单体电罩式炉用电加热方法进行退火,能耗较大,且这种退火炉有内罩和外罩,每组需配三个内罩,两个外罩,造价比较高,退火生产效率低;步进式隧道窑每次只能出一卷料,每出一卷料需打开炉门和拆装气氛管道,操作繁琐,且温度控制达不到
±
5℃以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取向硅钢高效天然气退火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安全性能高,能耗低,能够有效提高取向硅钢整卷在炉退火的效率。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取向硅钢高效天然气退火炉,包括退火炉体、退火台车、燃烧装置和排烟装置,退火炉体的左右两端面设置有炉体侧密封炉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台车位于所述退火炉体的外侧并沿轨道可运行至退火炉体内,所述退火炉体的前后外侧下方设置有用于将退火台车压紧密封的炉体下密封装置,所述燃烧装置和排烟装置分别位于退火炉体外侧并与退火炉体连通。
[0005]作为优选的,所述退火台车设有两台,并分别位于所述退火炉体的左右两侧。
[0006]进一步的,所述退火台车包括车架和驱动车架行驶的行车机构,车架上放置有多套硅钢卷,硅钢卷与车架之间设置有保温层,所述硅钢卷通过退火保护罩和密封沙A密封并充入有保护性气氛。
[0007]进一步的,所述车架下部设置有保护性气氛的进气管道和排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的接口设置在退火台车侧方,并在退火台车上面各工位处露出出气管头,排气管道经台面各工位连接至退火台车侧面,并安装有阀门排气。
[0008]优选的,所述退火炉体包括炉壳和炉体内衬,所述炉体内衬设置在炉壳内壁。
[0009]优选的,所述炉体侧密封炉门包括炉门壳、炉门内衬和炉门升降机构,所述炉门内衬设置在炉门壳内壁,所述炉门升降机构与炉门壳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炉体侧密封炉门上下运动,所述炉体侧密封炉门在密封状态下由设置在炉门壳处的液压锁紧机构锁紧并密封。
[0010]进一步的,所述炉体下密封装置包括铰链、液压缸和密封盒,所述铰链安装在所述炉壳外侧壁下方,所述液压缸连接铰链和密封盒,所述密封盒内装有密封沙B。
[0011]优选的,所述排烟装置包括烟道、换热器、废热连接管道、隔离装置和烟囱,所述烟道下端与退火炉体内部连通,所述烟道的上端与换热器的一端连接,所述废热连接管道一端与换热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隔离装置用于控制排烟,所述烟囱用于排放烟气。
[0012]进一步的,所述燃烧装置包括烧嘴、燃气管路和助燃风管路,所述烧嘴安装在退火炉体侧壁并与退火炉体内部连通,所述助燃风管路一端连接助燃风机,另一端与换热器连接,所述燃气管路与烧嘴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退火炉体的侧壁安装设有测温装置,测温装置与退火炉内壁连通。
[001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取向硅钢高效退火炉及退火方法,在退火台车上放置多卷硅钢卷,用退火保护罩和密封沙密封,通过行走机构将退火台车移入退火炉体内,通过左右侧炉体密封炉门、炉体下密封装置,将退火台车压紧密封,通过助燃风机将助燃风管路通向烧嘴,在烧嘴中通入燃气管路向退火炉炉体内喷火对炉内退火台车上的钢卷进行加热,通过退火时间-温度曲线图,来有效控制退火效果,烧嘴产生的烟气流经烟道、换热器,一部分热烟气通过管道供给助燃风,一部分热烟气可以用作邻近产线的升温预热。特别的,在本技术中,采用左右各一台退火台车,交替进行退火前的准备、退火后的降温、卸卷工作,节约了投资成本,提高了退火效率。
[0016]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工艺流程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9]图3为图2的俯视图。
[0020]图4为图2的左视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取向硅钢退火时间-温度曲线图。
[0022]图中:1-退火台车、2-退火炉体、3-炉体侧密封炉门、4-炉体下密封装置、5-排烟装置、6-燃烧系统、7-测温装置、101-车架、102-保温层、103-行车机构、104-硅钢卷、105-退火保护罩、106-密封沙A、107-保护性气氛、108-进气管道、109-排气管道、201-炉壳、202-炉体内衬、301-炉门壳、302-炉门内衬、303-炉门升降机构、304-液压锁紧机构、401-铰链、402-液压缸、403-密封盒、404-密封沙B、501-烟道、502-换热器、503-废热链接管道、504-隔离装置、505-烟囱、601-烧嘴、602-燃气管路、603-助燃风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2-4所示,本技术一种取向硅钢高效天然气退火炉,包括退火炉体2、退火台车1、燃烧装置6和排烟装置5。退火炉体2的左右两端面设置有炉体侧密封炉门3,退火台车1位于退火炉体2的外侧并沿轨道可运行至退火炉体2内,退火台车1设有两台,并分别位于退火炉体2的左右两侧;退火台车1包括车架101和驱动车架行驶的行车机构103,车架101上放置至少八套硅钢卷104,硅钢卷104与车架101之间设置有保温层102,硅钢卷104通过退火保护罩105和环形的密封沙A 106密封并充入有保护性气氛107;车架101下部设置有保护性气氛的进气管道108和排气管道109,进气管道108的接口设置在退火台车1侧方,并在退火台车1上面各工位处露出出气管头,排气管道109经台面各工位连接至退火台车1侧面,并安装有阀门排气。
[0024]退火台车1在退火炉体2外侧时,先将硅钢卷104吊放在车架101上保温层102的上方各自的工位上,再将退火保护罩105罩上,使退火罩下端充分进入环形的密封沙A 106沙密封。检查后,将保护性气氛的进气管道108接入退火台车侧面的排气管道109,打开阀门进行充气,当达到一定压力时,关闭阀门,断开外管道,准备工作完成。退火台车1在行走机构
103的驱动下,进入退火炉体2内,退火台车的进出均设有限位开关,并设置声光信号提醒。
[0025]退火炉体2包括炉壳201和炉体内衬202,炉体内衬202设置在炉壳201内壁。炉壳201采用钢结构焊接件,包括上横梁,为了满足退火炉体2的刚性要求,采用桁架结构焊接。
[0026]炉体侧密封炉门3包括炉门壳301、炉门内衬302和炉门升降机构303,炉门内衬302设置在炉门壳301内壁,炉门升降机构303与炉门壳301连接用于驱动炉体侧密封炉门3上下运动,炉体侧密封炉门3在密封状态下由设置在炉门壳301处的液压锁紧机构304锁紧并密封。
[0027]如图3所示,退火炉体2的前后外侧下方设置有用于将退火台车1压紧密封的炉体下密封装置4,炉体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向硅钢高效天然气退火炉,包括退火炉体(2)、退火台车(1)、燃烧装置(6)和排烟装置(5),退火炉体(2)的左右两端面设置有炉体侧密封炉门(3),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台车(1)位于所述退火炉体(2)的外侧并沿轨道可运行至退火炉体(2)内,所述退火炉体(2)的前后外侧下方设置有用于将退火台车(1)压紧密封的炉体下密封装置(4),所述燃烧装置(6)和排烟装置(5)分别位于退火炉体(2)外侧并与退火炉体(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向硅钢高效天然气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台车(1)设有两台,并分别位于所述退火炉体(2)的左右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取向硅钢高效天然气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台车(1)包括车架(101)和驱动车架行驶的行车机构(103),车架(101)上放置有多套硅钢卷(104),硅钢卷(104)与车架(101)之间设置有保温层(102),所述硅钢卷(104)通过退火保护罩(105)和密封沙A(106)密封并充入有保护性气氛(10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取向硅钢高效天然气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01)下部设置有保护性气氛的进气管道(108)和排气管道(109),所述进气管道(108)的接口设置在退火台车(1)侧方,并在退火台车(1)上面各工位处露出出气管头,排气管道(109)经台面各工位连接至退火台车(1)侧面,并安装有阀门排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向硅钢高效天然气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炉体(2)包括炉壳(201)和炉体内衬(202),所述炉体内衬(202)设置在炉壳(201)内壁。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向硅钢高效天然气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侧密封炉门(3)包括炉门壳(3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成曹庆涛韦德礼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君诚宇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