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旁路作业跨越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1648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配电作业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旁路作业跨越架,包括支撑架、可伸缩的横梁架、可伸缩的提升梁及用于升降提升梁的滑轮组,所述支撑架至少为两组,所述横梁架连接于两组支撑架顶部之间,所述支撑架与横梁架连接形成“门”型结构,所述提升梁设于横梁架下方,所述滑轮组安装于支撑架,所述滑轮组绕有绳索,所述绳索的一端固定,绳索的另一端与提升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适用于多种道路工况的旁路作业,适用范围广泛;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滑轮组提升电缆,可减少现场操作人员,有效提升作业效率。提升作业效率。提升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旁路作业跨越架


[0001]本技术涉及配电作业的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旁路作业跨越架。

技术介绍

[0002]10kV配网不停电作业是保证供电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提高电网经济运行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检修手段,随着城市电缆化率的不断提升,不停电作业的不断扩展,旁路作业工具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常出现跨越道路情形的旁路电缆作业施工的情形。目前,针对电缆跨越道路防护最安全的措施是将电缆架高走高空路径,常用的方式是采用钢管或者竹竿搭设临时脚手架,虽结构简单,但存在占地面积大、作业效率低、稳定性差、安全防护存在缺陷、每次搭设经济成本较高等问题,这种措施无法得到普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旁路作业跨越架,占地面积小,安装拆卸简单,跨度可调,且结构稳定性好。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提供一种旁路作业跨越架,包括支撑架、可伸缩的横梁架、可伸缩的提升梁及用于升降提升梁的滑轮组,所述支撑架至少为两组,所述横梁架连接于两组支撑架顶部之间,所述支撑架与横梁架连接形成“门”型结构,所述提升梁设于横梁架下方,所述滑轮组安装于支撑架,所述滑轮组绕有绳索,所述绳索的一端固定,绳索的另一端与提升梁连接。
[0006]本技术的旁路作业跨越架,横梁架与提升梁均采用可伸缩的设计,赋予旁路作业跨越架跨度可调的功能,适用于各种道路工况;利用滑轮组提升电缆,可以减少现场操作人员,省时省力,提高作业效率,从而有效保证配网线路供电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提高电网经济运行和服务质量。
[000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包括底盘、倒落架、第一架管及第二架管,所述倒落架的一端固定于底盘,倒落架的另一端与第一架管连接,第二架管连接于横梁架与第一架管之间。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架管与第二架管套接,所述第一架管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架管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连接有连接件。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架管铰接有加强管,加强管的一端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连接于底盘或连接于倒落架。
[0010]进一步地,所述横梁架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以及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一横梁的端部、第二横梁的端部固定于支撑架的顶部。
[0011]进一步地,所述提升梁包括第一梁、第二梁以及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梁与第二梁通过第二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一梁的端部、第二梁的端部与绳索的另一端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提升梁上部连接有防脱栓,电缆置于提升梁与防脱栓之间。
[0013]进一步地,所述提升梁的两端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绳索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
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滑轮组包括第一滑轮、第二滑轮,所述第一滑轮转动连接于支撑架下部,所述第二滑轮安装于支撑架顶部,所述绳索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滑轮且可缠绕于第一滑轮,绳索的另一端绕过第二滑轮与提升梁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连接有安装座,所述第一滑轮与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轮连接有摇把。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技术的旁路作业跨越架的跨度可调,可适用于多种道路工况的旁路作业,适用范围广泛;且本技术利用滑轮组提升电缆,可减少现场操作人员,有效提升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旁路作业跨越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旁路作业跨越架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中:1-支撑架;11-底盘;12-倒落架;13-第一架管;14-第二架管;15-底座;16-加强板;17-加强管;18-连接杆;19-安装座;2-横梁架;21-第一横梁;22-第二横梁;23-第一连接管;3-提升梁;31-第一梁;32-第二梁;33-第二连接管;34-防脱栓;35-第一连接件;4-滑轮组;41-第一滑轮;42-第二滑轮;43-摇把;5-绳索;51-第二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22]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3]实施例
[0024]如图1至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旁路作业跨越架的实施例,包括支撑架1、可伸缩的横梁架2、可伸缩的提升梁3及用于升降提升梁3的滑轮组4,支撑架1至少为两组,横梁架2连接于两组支撑架1顶部之间,支撑架1与横梁架2连接形成“门”型结构,提升梁3设于横梁架2下方,滑轮组4安装于支撑架1,滑轮组4绕有绳索5,绳索5的一端固定,绳索5的另一端与提升梁3连接。
[0025]本实施例实施时,横梁架2与提升梁3均采用可伸缩的设计,赋予旁路作业跨越架跨度可调的功能,适用于各种道路工况;利用滑轮组4提升电缆,可以减少现场操作人员,省时省力,可提高作业效率。
[00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架1包括底盘11、倒落架12、第一架管13及第二架管14,倒落架12的一端固定于底盘11,倒落架12的另一端与第一架管13连接,第二架管14连接于横梁架2与第一架管13之间。支撑架1由多部分结构可拆连接,在需要架高电缆时组装搭设,在存储运输时拆卸收纳,可节约占地面积。倒落架12的设置是为了增加第一架管13固定的稳定性而做出的优选,并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制性规定。
[0027]本实施例中,在跨越架搭建完成后,可将底盘11固定在地面,或在底盘11上加放沙包或水码等重物稳固;倒落架12可设置为倒门框型结构,底部带有底座15,将底座15同底盘11连接后再与第一架管13固定连接,有效改善第一架管13固定的便捷性和稳定性。具体地,第一架管13与倒落架12可固定连接,也可活动连接,当第一架管13与倒落架12活动连接时,第一架管13可相对倒落架12上下移动以调整第一架管13的高度;为增加第一架管13与倒落架1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本实施例可在倒落架12设置滑槽且滑槽的各侧面可包裹住第一架管13、也可将倒落架12和第一架管13均设置为套管并将第一架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旁路作业跨越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可伸缩的横梁架(2)、可伸缩的提升梁(3)及用于升降提升梁(3)的滑轮组(4),所述支撑架(1)至少为两组,所述横梁架(2)连接于两组支撑架(1)顶部之间,所述支撑架(1)与横梁架(2)连接形成“门”型结构,所述提升梁(3)设于横梁架(2)下方,所述滑轮组(4)安装于支撑架(1),所述滑轮组(4)绕有绳索(5),所述绳索(5)的一端固定,绳索(5)的另一端与提升梁(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旁路作业跨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包括底盘(11)、倒落架(12)、第一架管(13)及第二架管(14),所述倒落架(12)的一端固定于底盘(11),倒落架(12)的另一端与第一架管(13)连接,第二架管(14)连接于横梁架(2)与第一架管(13)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旁路作业跨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管(13)与第二架管(14)套接,所述第一架管(13)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架管(14)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连接有连接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旁路作业跨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管(13)铰接有加强管(17),加强管(17)的一端铰接有连接杆(18),所述连接杆(18)连接于底盘(11)或连接于倒落架(12)。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旁路作业跨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架(2)包括第一横梁(21)、第二横梁(22)以及第一连接管(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湛荣刘敏锋杜旭航管子然王战兵林杰华曹文彩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立胜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