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防霉的建筑新材料的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1612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菌防霉的建筑新材料的加工工艺,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该抗菌防霉的建筑新材料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配料;(2)混合球磨;(3)将混合球磨后的原料和其他除水以外的原料进行混合;(4)将混合好的原料送入搅拌机后,加入水,进行搅拌得到浆料;(5)静置;(6)将静置后的浆料倒入成型模具内,然后抹平、合模、固化;(7)脱模,得到胚料,将脱模后的胚料进行养护、干燥;(8)对胚料进行毛边精修,制得抗菌防霉的建筑新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抗菌防霉纳米粒子能够起到抗菌防霉的作用,能够有效防止采用该材料的建筑室内发霉,并且具有抗菌效果,能够提升室内环境质量,符合人们对室内环境舒适度的要求。室内环境舒适度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防霉的建筑新材料的加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菌防霉的建筑新材料的加工工艺,属于建筑材料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各种高楼大厦、桥梁隧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这些大型建筑工程背后少不了水泥这种建筑材料的使用。水泥是一种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加水搅拌后成浆体,能在空气中硬化或者在水中更好的硬化,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它是建筑工业三大基本材料之一,使用量大、应用范围广,素有“建筑工业的粮食”之称。由于其性能相对优异、生产成本低,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海工工程建设和国防工程建设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
[0003]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环境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绿色环保的建筑新材料的研发。目前人们对室内抗菌防霉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水泥暂时没有出现抗菌防霉的相关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出一种具有抗菌防霉效果的抗菌防霉的建筑新材料的加工工艺。
[0005]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菌防霉的建筑新材料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配料:根据抗菌防霉的建筑新材料的各组分重量百分比进行原料的配料;抗菌防霉的建筑新材料的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高岭土:1.3-1.8%、酚醛树脂:1.1-1.6%、三乙醇胺:0.33-0.45%、促凝剂:0.5-0.8%、稳定剂:0.4-0.6%、陶粒:2.4-2.8%、石膏粉:1.5-1.8%、玻璃纤维:1.1-1.5%、膨胀珍珠岩颗粒:2.6-3.6%、尾矿砂:0.5-1.5%、锆英石:2.1-2.7%、氧化铝:1.5-1.8%、骨料:1.4-1.7%、膨胀剂:1.7-1.9%、玻璃微珠:3.4-3.9%、硬化剂:1.5-2.1%、抗菌防霉纳米粒子:1.3-1.6%、水:30-40%,余量为水泥;(2)混合球磨:将原料中的陶粒、膨胀珍珠岩颗粒、尾矿砂、锆英石、骨料进行混合球磨,混合球磨至粒径为400-600目;(3)将混合球磨后的原料和其他除水以外的原料进行混合;(4)将混合好的原料送入搅拌机后,按照抗菌防霉的建筑新材料中的水的重量百分比加入水,然后进行搅拌得到浆料,搅拌转速为35-45转/分钟,搅拌时间为10-15min;(5)静置:将搅拌后的浆料静置5-6min;(6)将静置后的浆料倒入成型模具内,然后抹平、合模、固化;(7)脱模,得到胚料,将脱模后的胚料进行养护、干燥;(8)对胚料进行毛边精修,制得抗菌防霉的建筑新材料。
[0006]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是:步骤(1)中抗菌防霉纳米粒子的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氧化锌粒子34.5-38.5%、二氧化钛粒子18.5-28.5%,余量为纳米银粒子。
[0007]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是:步骤(1)中促凝剂为硫酸铝钾。
[0008]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是:步骤(1)中稳定剂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和温轮胶混合而成。
[0009]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是:步骤(1)中膨胀剂为氧化钙类膨胀剂。
[0010]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是:步骤(1)中抗菌防霉的建筑新材料的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高岭土:1.3%、酚醛树脂:1.1%、三乙醇胺:0.33%、促凝剂:0.5%、稳定剂:0.4%、陶粒:2.4%、石膏粉:1.5%、玻璃纤维:1.1%、膨胀珍珠岩颗粒:2.6%、尾矿砂:0.5%、锆英石:2.1%、氧化铝:1.5%、骨料:1.4%、膨胀剂:1.7%、玻璃微珠:3.4%、硬化剂:1.5%、抗菌防霉纳米粒子:1.3%、水:30%,余量为水泥;其中抗菌防霉纳米粒子的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氧化锌粒子34.5%、二氧化钛粒子18.5%,余量为纳米银粒子。
[0011]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是:步骤(1)中抗菌防霉的建筑新材料的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高岭土:1.8%、酚醛树脂:1.6%、三乙醇胺:0.45%、促凝剂:0.8%、稳定剂:0.6%、陶粒:2.8%、石膏粉:1.8%、玻璃纤维:1.5%、膨胀珍珠岩颗粒:3.6%、尾矿砂:1.5%、锆英石:2.7%、氧化铝:1.8%、骨料:1.7%、膨胀剂:1.9%、玻璃微珠:3.9%、硬化剂:2.1%、抗菌防霉纳米粒子:1.6%、水:40%,余量为水泥;其中抗菌防霉纳米粒子的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氧化锌粒子38.5%、二氧化钛粒子28.5%,余量为纳米银粒子。
[0012]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抗菌防霉的建筑新材料的加工工艺中由于加入了抗菌防霉纳米粒子,能够起到抗菌防霉的作用,能够有效防止采用该材料的建筑室内发霉,并且具有抗菌效果,能够提升室内环境质量,符合人们对室内环境舒适度的要求;(2)本专利技术的抗菌防霉的建筑新材料的加工工艺中由于加入陶粒和玻璃微珠,使得本专利技术的抗菌防霉的建筑新材料的保温性能大大提升,符合现在建筑节能环保的需求;(3)本专利技术的抗菌防霉的建筑新材料的加工工艺中由于加入氧化铝,提高了的耐腐蚀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抗菌防霉的建筑新材料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配料:根据抗菌防霉的建筑新材料的各组分重量百分比进行原料的配料;抗菌防霉的建筑新材料的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高岭土:1.3%、酚醛树脂:1.1%、三乙醇胺:0.33%、促凝剂:0.5%、稳定剂:0.4%、陶粒:2.4%、石膏粉:1.5%、玻璃纤维:1.1%、膨胀珍珠岩颗粒:2.6%、尾矿砂:0.5%、锆英石:2.1%、氧化铝:1.5%、骨料:1.4%、膨胀剂:1.7%、玻璃微珠:3.4%、硬化剂:1.5%、抗菌防霉纳米粒子:1.3%、水:30%,余量为水泥;其中抗菌防霉纳米粒子的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氧化锌粒子34.5%、二氧化钛粒子18.5%,余量为纳米银粒子;(2)混合球磨:将原料中的陶粒、膨胀珍珠岩颗粒、尾矿砂、锆英石、骨料进行混合球磨,混合球磨至粒径为400目;
(3)将混合球磨后的原料和其他除水以外的原料进行混合;(4)将混合好的原料送入搅拌机后,按照抗菌防霉的建筑新材料中的水的重量百分比加入水,然后进行搅拌得到浆料,搅拌转速为35转/分钟,搅拌时间为10min;(5)静置:将搅拌后的浆料静置5min;(6)将静置后的浆料倒入成型模具内,然后抹平、合模、固化;(7)脱模,得到胚料,将脱模后的胚料进行养护、干燥;(8)对胚料进行毛边精修,制得抗菌防霉的建筑新材料。
[0014]本实施例的抗菌防霉的建筑新材料的加工工艺的步骤(1)中促凝剂为硫酸铝钾。稳定剂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和温轮胶混合而成。膨胀剂为氧化钙类膨胀剂。
[0015]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抗菌防霉的建筑新材料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配料:根据抗菌防霉的建筑新材料的各组分重量百分比进行原料的配料;抗菌防霉的建筑新材料的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高岭土:1.8%、酚醛树脂:1.6%、三乙醇胺:0.45%、促凝剂:0.8%、稳定剂:0.6%、陶粒:2.8%、石膏粉:1.8%、玻璃纤维:1.5%、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防霉的建筑新材料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配料:根据所述抗菌防霉的建筑新材料的各组分重量百分比进行原料的配料;所述抗菌防霉的建筑新材料的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高岭土:1.3-1.8%、酚醛树脂:1.1-1.6%、三乙醇胺:0.33-0.45%、促凝剂:0.5-0.8%、稳定剂:0.4-0.6%、陶粒:2.4-2.8%、石膏粉:1.5-1.8%、玻璃纤维:1.1-1.5%、膨胀珍珠岩颗粒:2.6-3.6%、尾矿砂:0.5-1.5%、锆英石:2.1-2.7%、氧化铝:1.5-1.8%、骨料:1.4-1.7%、膨胀剂:1.7-1.9%、玻璃微珠:3.4-3.9%、硬化剂:1.5-2.1%、抗菌防霉纳米粒子:1.3-1.6%、水:30-40%,余量为水泥;(2)混合球磨:将原料中的陶粒、膨胀珍珠岩颗粒、尾矿砂、锆英石、骨料进行混合球磨,混合球磨至粒径为400-600目;(3)将混合球磨后的原料和其他除水以外的原料进行混合;(4)将混合好的原料送入搅拌机后,按照所述抗菌防霉的建筑新材料中的水的重量百分比加入水,然后进行搅拌得到浆料,搅拌转速为35-45转/分钟,搅拌时间为10-15min;(5)静置:将搅拌后的浆料静置5-6min;(6)将静置后的浆料倒入成型模具内,然后抹平、合模、固化;(7)脱模,得到胚料,将脱模后的胚料进行养护、干燥;(8)对胚料进行毛边精修,制得抗菌防霉的建筑新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防霉的建筑新材料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抗菌防霉纳米粒子的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氧化锌粒子34.5-38.5%、二氧化钛粒子18.5-28.5%,余量为纳米银粒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防霉的建筑新材料的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惠君吕新戴晓艳
申请(专利权)人:君砼南京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