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氧化石墨烯改性涤纶经编面料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1557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氧化石墨烯改性涤纶经编面料生产工艺,以氧化石墨烯改性涤纶纤维为原料,经过整经、经编编织、初定型、染色及印花和定型后制备得到氧化石墨烯改性涤纶经编面料;石氧化墨烯改性涤纶纤维的制备方法,(1)氧化石墨烯改性母粒的制备:将氧化石墨烯、异氰酸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十二烷基磺酸钠、接枝聚醚多元醇与硅熔偶联剂制得混合料;(2)氧化石墨烯改性涤纶长丝的制备。将经过反应后的氧化石墨烯,添加至涤纶长丝中,在非常少的添加量具有优异的拉伸,吸附,抗菌和远红外发射保健功能。并且通过皮芯结构,可使得纤维在具有良好的强度的前提下,提高了其皮层的与染料的结合能力。结合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氧化石墨烯改性涤纶经编面料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经编面料生产
,尤其是一种氧化石墨烯改性涤纶经编面料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二维片状纳米材料,是碳原子以sp2杂化键合形成的,具有六角形蜂巢晶格结构的平面薄膜。具有优越的光、电、热和机械性能,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兴趣,迅速成长为材料和理论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仅仅几年间就取得了很多振奋人心的进展。石墨烯是继碳纳米管之后诞生的又一个明星碳纳米材料。它拥有超高的理论比表面积(2630m2/g),高本征迁移率(200000cm2/V/s),高杨氏模量(~1.0T Pa)和理论电导率,及高透光率(~5000W/m/K)和电导率等特点,在能量存储,透明电极等方面有着极大的应用潜力。迄今为止,石墨烯己经成为二维纳米材料的代表推进着纳米复合材料、传感器、能源、催化、电子及光学器件等领域的进步和革新。
[0003]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是石墨烯的氧化物,其颜色为棕黄色,市面上常见的产品有粉末状、片状以及溶液状的。因经氧化后,其上含氧官能团增多而使性质较石墨烯更加活泼,可经由各种与含氧官能团的反应而改善本身性质。
[0004]氧化石墨烯薄片是石墨粉末经化学氧化及剥离后的产物,氧化石墨烯是单一的原子层,可以随时在横向尺寸上扩展到数十微米。因此,其结构跨越了一般化学和材料科学的典型尺度。氧化石墨烯可视为一种非传统型态的软性材料,具有聚合物、胶体、薄膜,以及两性分子的特性。
[0005]聚酯(PET)作为一种热塑性半结晶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耐磨性和尺寸稳定性的特点,得到了广泛的使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对聚酯类纤维的要求和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具体方面包括,弹性、强度、防水、保温等性能。而混纺是解决这一问题较为有效可行的工业举措。
[0006]但纯聚酯纤维产品吸湿性能较差,在干燥气候下容易积聚电荷形成静电,穿着和使用时产生静电,舒适感难于与天然棉纤维相媲美,并且染色时需要的条件较为苛刻。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氧化石墨烯改性涤纶经编面料生产工艺。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9]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一种氧化石墨烯改性涤纶经编面料生产工艺,以氧化石墨烯改性涤纶纤维为原料,经过整经、经编编织、初定型、染色及印花和定型后制备得到氧化石墨烯改性涤纶经编面料;
[0010]所述石氧化墨烯改性涤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1](1)氧化石墨烯改性母粒的制备
[0012]将氧化石墨烯、异氰酸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十二烷基磺酸钠、接枝聚醚多元醇与硅熔偶联剂制得混合料,并在100-120℃条件下反应0.5-2小时,再加入茶多酚,并且采用双螺杆熔融共混的方法,将混合料与聚酯切片进行熔融共混制得得到氧化石墨烯改性母粒;
[0013](2)氧化石墨烯改性涤纶长丝的制备
[0014]将氧化石墨烯改性母粒与聚酯切片经熔融纺丝制备具有皮芯结构的氧化石墨烯改性涤纶长丝,并在乙醇中进行冷却;所述氧化石墨烯改性涤纶长丝包括皮部和芯部,所述芯部为聚酯纤维,所述皮部为含有氧化石墨烯改性母粒的聚酯纤维,氧化石墨烯改性母粒在皮部中的质量分数为5-10%。
[0015]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混合料中含有10-20质量份的氧化石墨烯、5-10质量份的异氰酸酯、5-10质量份的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3-5质量份的十二烷基磺酸钠、5-10质量份的接枝聚醚多元醇与20-30质量份的硅熔偶联剂;加入3-5质量份的茶多酚。
[0016]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混合料中还包括聚酯类超支化聚合物。
[0017]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采用特里科经编机进行编织;单梳组织结构和穿纱方式为:
[0018]GB1梳:1-0/1-2//;
[0019]GB2梳:1-0/1-2//;
[0020]GB3梳:2-3/1-0/2-3/1-0/1-1/0-0/1-1/0-0/1-1/0-0//;
[0021]GB4梳:1-1/0-0/1-1/0-0/2-3/1-0/2-3/1-0/2-3/1-0//。
[0022]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染色时温度为90-105℃。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经过与异氰酸酯、十二烷基磺酸钠及接枝聚醚多元醇反应后的氧化石墨烯,添加至涤纶长丝中,在非常少的添加量具有优异的拉伸,吸附,抗菌和远红外发射保健功能。并且通过皮芯结构,可使得纤维在具有良好的强度的前提下,提高了其皮层的与染料的结合能力。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5]实施例一
[0026]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氧化石墨烯改性涤纶经编面料生产工艺,以氧化石墨烯改性涤纶纤维为原料,经过整经、经编编织、初定型、染色及印花和定型后制备得到氧化石墨烯改性涤纶经编面料;
[0027]所述石氧化墨烯改性涤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8](1)氧化石墨烯改性母粒的制备
[0029]将氧化石墨烯、异氰酸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十二烷基磺酸钠、接枝聚醚多元醇与硅熔偶联剂制得混合料,并在120℃条件下反应2小时,再加入茶多酚,并且采用双螺杆熔融共混的方法,将混合料与聚酯切片进行熔融共混制得得到氧化石墨烯改性母粒。在本实施例中,氧化石墨烯表面具有大量的羟基,使得其与异氰酸酯、十二烷基磺酸钠进行反
应,对氧化石墨烯进行改性,并且在经过反应后,采用茶多酚对氧化石墨烯进行还原,形成还原氧化石墨烯改性母粒。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可以提高与分散染料相结构的能力。
[0030](2)氧化石墨烯改性涤纶长丝的制备
[0031]将氧化石墨烯改性母粒与聚酯切片经熔融纺丝制备具有皮芯结构的氧化石墨烯改性涤纶长丝,并在乙醇中进行冷却。使用乙醇进行冷却,可使得皮层中的所存在未与氧化石墨烯反应的物质,能够溶解于乙醇。
[0032]氧化石墨烯改性涤纶长丝包括皮部和芯部,所述芯部为聚酯纤维,所述皮部为含有氧化石墨烯改性母粒的聚酯纤维,氧化石墨烯改性母粒在皮部中的质量分数为10%。
[0033]混合料中含有20质量份的氧化石墨烯、10质量份的异氰酸酯、10质量份的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5质量份的十二烷基磺酸钠、10质量份的接枝聚醚多元醇与30质量份的硅熔偶联剂;加入5质量份的茶多酚。
[0034]采用特里科经编机进行编织;单梳组织结构和穿纱方式为:
[0035]GB1梳:1-0/1-2//;
[0036]GB2梳:1-0/1-2//;
[0037]GB3梳:2-3/1-0/2-3/1-0/1-1/0-0/1-1/0-0/1-1/0-0//;
[0038]GB4梳: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氧化石墨烯改性涤纶经编面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以氧化石墨烯改性涤纶纤维为原料,经过整经、经编编织、初定型、染色及印花和定型制备得到氧化石墨烯改性涤纶经编面料;所述石氧化墨烯改性涤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氧化石墨烯改性母粒的制备将氧化石墨烯、异氰酸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十二烷基磺酸钠、接枝聚醚多元醇与硅熔偶联剂制得混合料,并在100-120℃条件下反应0.5-2小时,再加入茶多酚,并且采用双螺杆熔融共混的方法,将混合料与聚酯切片进行熔融共混制得氧化石墨烯改性母粒;(2)氧化石墨烯改性涤纶长丝的制备将氧化石墨烯改性母粒与聚酯切片经熔融纺丝制备具有皮芯结构的氧化石墨烯改性涤纶长丝,并在乙醇中进行冷却;所述氧化石墨烯改性涤纶长丝包括皮部和芯部,所述芯部为聚酯纤维,所述皮部为含有氧化石墨烯改性母粒的聚酯纤维,氧化石墨烯改性母粒在皮部中的质量分数为5-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石墨烯改性涤纶经编面料生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聪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华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