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光伏逆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1408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载光伏逆变装置,通过设置聚光套件、逆变器及热传导套件,磁芯和铁片的设置,当插接头插接于插接孔内时,磁芯会吸附铁片,起到辅助锁紧的作用,防止插接头在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发生松动的现象,导致太阳能电池板无法把电能输入至逆变模组中,提高车载光伏逆变装置的连接稳定性;防水盖的设置,能够起到隔绝雨水的作用,防止在雨水天气,用户无法及时回收车载光伏逆变装置时,雨水从插接缝隙内流入至插接端子内,进而导致车载光伏逆变装置的短路;热传导套件的设置,逆变模组因工作产生的热量能够依次通过热接触头和传导管,最后从散热板散发至外部环境中,实现对逆变模组的降温过程,防止逆变模组内部积蓄过高的热量而损坏。量而损坏。量而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光伏逆变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逆变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载光伏逆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光伏逆变器又称光伏逆变装置,光伏逆变装置可以将光伏太阳能板产生的可变直流电压转换为市电频率交流电的逆变器,可以反馈回商用输电系统,或是供离网的电网使用。光伏逆变装置是光伏阵列系统中重要的系统平衡之一,可以配合一般交流供电的设备使用。光伏逆变装置有配合光伏阵列的特殊功能,例如最大功率点追踪及孤岛效应保护的机能。
[0003]光伏逆变装置的种类多种多样,就以车载光伏逆变装置为例,车载光伏逆变装置用于给汽车或者电动车进行充电,其通常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逆变器,太阳能电池板与逆变器连接,太阳能电池板用于把太阳能转换成电能输入至逆变器中,逆变器在接收到电能后,对电压进行升压或者降压,把转变后的电压输入至汽车或者电动车中,完成对汽车或者电动车的充电操作。
[0004]对于现有的车载光伏逆变装置,存在以下缺点:
[0005]第一,由于逆变器通常现有的是利用插接头插接在太阳能电池板上完成连接的,因此,插接头的插接稳定性是太阳能电池板能否稳定输出电能的重要保障,但对于现有的大多数车载光伏逆变装置来说,插接头在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松动的现象,即逆变器无法与太阳能电池板很稳定地连接,导致太阳能电池板就无法很好地把电能输入至逆变器中;
[0006]第二,由于插接头插接于太阳能电池板时,两个之间肯定存在一定的缝隙,若遇到下雨天,用户没有及时回收车载光伏逆变装置,雨水就非常容易从缝隙中进入太阳能电池板内,导致车载光伏逆变装置的短路,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车载光伏逆变装置的损坏;
[0007]第三,由于逆变器为电子元件,其在工作时需要产生热量,而想要车载光伏逆变装置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功率,就需要把车载光伏逆变装置置于光线强度强的阳光下,因此,逆变器的散热性能就是衡量能否正常工作的重要指标,若逆变器无法把内部的热量排出,逆变器就极有可能在高温下被损坏,导致车载光伏逆变装置无法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插接头不容易发生松动现象的,连接稳定性高的,具备防短路功能的,能够及时排除内部热量的以及安全性能较佳的车载光伏逆变装置。
[0009]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10]一种车载光伏逆变装置,包括:
[0011]聚光套件,所述聚光套件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插接端子、两个磁芯和两个防水盖,所述插接端子设置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上,所述插接端子的一端和所述插接端子的另一端
均开设有磁吸槽和插接孔,两个所述磁芯一一对应设置于两个所述磁吸槽内,其中一个所述防水盖设置于所述插接端子的一端上,另一个所述防水盖设置于所述插接端子的另一端上;
[0012]逆变器,所述逆变器包括防护壳、逆变模组、两个插接头和两个防松件,所述逆变模组设置于所述防护壳内,两个所述插接头均设置于所述防护壳上,且两个所述插接头均与所述逆变模组连接,两个所述防松件一一对应设置于两个所述插接头上,两个所述防松件上均设置有铁片,两个所述插接头用于一一对应插接于两个所述插接孔内,以使两个所述防松件一一对应插接于两个所述磁吸槽内,并使两个所述铁片一一对应被两个所述磁芯吸附;及
[0013]热传导套件,所述热传导套件包括传导管、热接触头和散热板,所述传导管设置于所述防护壳上,所述传导管的一端与所述热接触头连通,所述传导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散热板连接,所述热接触头与所述逆变模组紧密接触,且所述热接触头的直径往靠近所述逆变模组的方向逐渐增大。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壳包括顶盖和底壳,所述顶盖设置于所述底壳上,所述顶盖与所述底壳共同形成封装腔体,所述逆变模组设置于所述封装腔体内,两个所述插接头均设置于所述顶盖上,所述传导管设置于所述顶盖上。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壳还包括防水胶圈,所述底壳上开设有嵌置槽,所述防水胶圈嵌置于所述嵌置槽内。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壳还包括若干锁紧件,所述顶盖上开设有若干过孔,所述底壳上开设有若干螺纹孔,各所述锁紧件一一对应穿设各所述过孔,各所述锁紧件的端部一一对应螺合于各所述螺纹孔内。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载光伏逆变装置还包括输出线对,所述输出线对包括正极连接头和负极连接头,所述正极连接头设置于所述防护壳上,且所述正极连接头与所述逆变模组连接,所述负极连接头设置于所述防护壳上,且所述负极连接头与所述逆变模组连接。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磁吸槽于槽口位置处上均设置有引弧部。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聚光套件还包括密封胶圈,所述密封胶圈套设于所述插接端子上,且所述密封胶圈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相粘结。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胶圈为橡胶密封胶圈。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防水盖上均设置有排水侧翼。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水侧翼上设置有引流部。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0024]本技术的车载光伏逆变装置,通过设置聚光套件、逆变器及热传导套件,磁芯和铁片的设置,当插接头插接于插接孔内时,磁芯会吸附铁片,起到辅助锁紧的作用,防止插接头在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发生松动的现象,导致太阳能电池板无法把电能输入至逆变模组中,大大提高车载光伏逆变装置的连接稳定性;此外,防水盖的设置,能够起到隔绝雨水的作用,防止在雨水天气,用户无法及时回收车载光伏逆变装置时,雨水从插接缝隙内流入至插接端子内,进而导致车载光伏逆变装置的短路;再者,热传导套件的设置,逆变模组因工作产生的热量能够依次通过热接触头和传导管,最后从散热板散发至外部环境中,实
现对逆变模组的降温过程,有效地防止逆变模组内部积蓄过高的热量而损坏。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底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6]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的车载光伏逆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的另一视角的车载光伏逆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的插接端子、两个磁芯、两个防水盖和密封胶圈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图1在A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底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底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光伏逆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聚光套件,所述聚光套件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插接端子、两个磁芯和两个防水盖,所述插接端子设置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上,所述插接端子的一端和所述插接端子的另一端均开设有磁吸槽和插接孔,两个所述磁芯一一对应设置于两个所述磁吸槽内,其中一个所述防水盖设置于所述插接端子的一端上,另一个所述防水盖设置于所述插接端子的另一端上;逆变器,所述逆变器包括防护壳、逆变模组、两个插接头和两个防松件,所述逆变模组设置于所述防护壳内,两个所述插接头均设置于所述防护壳上,且两个所述插接头均与所述逆变模组连接,两个所述防松件一一对应设置于两个所述插接头上,两个所述防松件上均设置有铁片,两个所述插接头用于一一对应插接于两个所述插接孔内,以使两个所述防松件一一对应插接于两个所述磁吸槽内,并使两个所述铁片一一对应被两个所述磁芯吸附;及热传导套件,所述热传导套件包括传导管、热接触头和散热板,所述传导管设置于所述防护壳上,所述传导管的一端与所述热接触头连通,所述传导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散热板连接,所述热接触头与所述逆变模组紧密接触,且所述热接触头的直径往靠近所述逆变模组的方向逐渐增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光伏逆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包括顶盖和底壳,所述顶盖设置于所述底壳上,所述顶盖与所述底壳共同形成封装腔体,所述逆变模组设置于所述封装腔体内,两个所述插接头均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菲杨永国
申请(专利权)人:八毫米科技广东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