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1307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显示面板包含有一基板,其上定义有一数组区域以及一显示区域、一缓冲层设于基板上以及一图案化层设于缓冲层上,其中图案化层包含有一第一区以及一第二区,分别位于数组区域与显示区域内,此外,显示面板另包含有至少一栅极绝缘层设于图案化层与缓冲层上、一栅极电极设于栅极绝缘层上的第一区内,以及一平坦化层设于栅极电极与栅极绝缘层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显示面板,特别有关于一种具有反牛顿环(anti-Newton ring)结构的液晶显示面板(LCD panel)。
技术介绍
随着制造成本的下降与品质上的提升,液晶显示器已经逐渐地被应用在各式如笔记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移动电话、钟表等产品中,而由于液晶显示器是属于被动发光装置,因此液晶显示器势必需要具有一背光源,以便于黑暗处使用。一般而言,液晶显示装置可依其显示方法而大略分为几种类型,例如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系藉由反射环境中的光线来进行影像显示,故具有省电与低制造成本的优点,而穿透式液晶显示装置则系在液晶显示面板外,另具有一背光模块(backlight unit),以提供一光源至液晶显示面板,故能具有较高的亮度,且较不受外界环境的限制。请参考图1,图1为一现有穿透式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0包含有一显示面板120设置于一背光模块110上。背光模块110是用来提供一光源至显示面板120,以供其进行影像显示。显示面板120则包含有一下基板130、一上基板150以及一液晶层170设于下基板130与上基板150之间,其中下基板130与上基板150均为透明基板,例如可为玻璃基板。在此所要再次说明的是,图1为一简化过的示意图,为便于说明起见,下基板130与上基板150上的部分组件均予以省略,而未于图中显示,以简化说明。请参考图2及图3,图2为显示面板120中下基板130上一像素122的示意图,图3则为图2中A-A′向上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及图3所示,下基板130表面定义有一数组区域130A与一显示区域130B,如图3所示,显示面板120包含有一缓冲层132设于下基板130上,接着会于缓冲层132上形成一硅层134,并对硅层134进行图案化,留下位于数组区域130A内的部分硅层134,以用来作为一有源区域(active area),其包含有一源极136、一漏极138以及位于源极136与漏极138之间的一沟道区域137,一般而言,由于硅层134具有高反射率,因此通常会将位于显示区域130B内的硅层134完全移除,以提升显示面板120的亮度。随后将会于缓冲层132与图案化的硅层134上形成至少一栅极绝缘层142,而一由导电材料构成的栅极电极144则再形成于栅极绝缘层142上,沟道区域137的正上方,而栅极电极144、源极136与漏极138则共同组成一晶体管140。接着再于栅极电极144与栅极绝缘层142上,形成一介电层146,并于介电层146上形成一平坦层148。如前所述,为方便说明起见,在图2与图3中仅显示出了显示面板120上一像素122的示意图,然而实际上显示面板120中则包含有多数个矩阵式排列的像素。而在上基板150表面,则会具有一多层堆栈结构,例如可将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上电极以及一配向膜(alignment layer)依序堆栈于上基板150的下表面,由于显示面板120的操作原理应已为熟悉该项技术者所熟知,故在此不予赘述。虽然显示面板120属于一穿透式显示面板,然而由外界环境中进入显示面板的光线仍会受到部分反射,举例来说,光线常会被透明基板130或150所反射、设于下基底130表面的介电层146以及邻近上基板150的各层(例如彩色滤光片)所反射。而一旦发生光线反射的现象,则会产生干涉现象,而形成多数个具有明显亮/暗交错的环形带状图案,亦即所谓的牛顿环(Newtonring)现象,而对显示面板120的显示品质造成严重地影响。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显示面板结构,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提供一显示面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含有多数个像素设于一基板上,基板表面并定义有一数组区域以及一显示区域,各像素包含有一缓冲层设于基板表面以及一图案化层设于缓冲层上,其中图案化层包含有一第一区位于数组区域内,用来作为一有源区域,以及一第二区设于显示区域内,用来作为一反牛顿环结构,各像素另包含有至少一栅极绝缘层设于图案化层与缓冲层上、一栅极电极设于栅极绝缘层上的第一区内,以及一平坦化层设于栅极电极与栅极绝缘层上。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则揭露了一显示面板,其包含有一基板,其上定义有一数组区域以及一显示区域、一缓冲层设于基板上、至少一晶体管设于数组区域内、一图案化层设于缓冲层上的显示区域内,以及至少一介电层设于该图案化层上。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则揭露了一电子装置,其包含有一显示装置与一输入装置耦接于显示装置,而显示装置包含有一显示面板以及一控制器耦接于显示面板,用以根据来自输入装置的输入讯号来进行影像显示,而显示面板则包含有一基板,其上定义有一数组区域以及一显示区域、一缓冲层设于基板上、至少一晶体管设于数组区域内、一图案化层设于缓冲层上的显示区域内,以及至少一介电层设于该图案化层上。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一现有穿透式液晶显示器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显示图1中显示面板内下基板一侧上一像素的示意图;图3是显示图2中A-A′在线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显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内下基板一侧上一像素的示意图;图5是显示图3中B-B′在线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显示一像素中显示区域内的图案化层的上视图;图7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一显示装置的示意图;以及图8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一电子装置的示意图。符号说明1~显示面板; 2~控制器;3~显示装置; 4~输入装置;5~电子装置; 100~穿透式液晶显示器;110~背光模块; 120~显示面板;122~像素; 130~下基板;130A~数组区域;130B~显示区域; 132~缓冲层; 134~半导体层;136~源极; 137~沟道区域;138~漏极; 140~MOS晶体管;142~栅极介电层; 144~栅极电极;146~介电层; 148~平坦层;150~上基板; 170~液晶层;220~显示面板; 222~像素;230~下基板; 230A~数组区域;230B~显示区域; 232~缓冲层;234~第一区; 235~第二区;236~源极; 237~沟道区域;238~漏极; 240~MOS晶体管;242~栅极介电层; 244~栅极电极;246~介电层; 248~平坦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本专利技术主要是藉由设于下基板上方的反牛顿环结构来抑制常发生于显示面板上的牛顿环现象,因此,在后续叙述中,将会以一液晶显示面板为例,来针对显示面板中的下基板构造进行说明。而由于显示面板中的其它部分,例如上基板或其它组件,与本案并无直接关联,且应为熟习该项技术者所熟知,故在此不予赘述。请参考图4与图5,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20内邻近下基板230侧上一像素222的示意图,图5则为图4中B-B′在线的剖面示意图。如图4与图5所示,下基板230上设有多数个矩阵式排列的像素222,各像素222内的下基板230表面定义有一数组区域230A与一显示区域230B,一般而言,显示区域230B的面积大抵占整个像素222面积的10%以上。显示面板220包含有一缓冲层232设于下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显示面板,其包含有多数个像素设于一基板上,该基板表面并定义有一数组区域以及一显示区域,各像素包含有:一缓冲层设于该基板上;一图案化层包含有一第一区以及一第二区,该第一区是设于该数组区域内,以作为一有源区域,并包含有一源极与 一漏极,而该第二区是设于该显示区域内;至少一栅极绝缘层设于该图案化层与该缓冲层上;一栅极电极设于该栅极绝缘层上,并位于该图案化层中第一区的上方;以及一平坦化层设于该栅极电极与该栅极绝缘层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嘉鸿蔡耀铭张世昌李光振
申请(专利权)人: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