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科扩张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1292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眼科扩张器,其包括:杆部、头部及弧形连接部,弧形连接部为非闭合的圆环结构的,该弧形连接部的一端连接头部,另一端连接杆部,所述杆部与弧形连接部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头部为弯弧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用于眼科手术中撑开虹膜、晶状体囊袋等组织,维持眼组织的形态,通过设置非闭合的圆环结构的弧形连接部,其作用是进入眼组织后起到撑开、扩张眼组织的作用,杆部用于手术过程中进行夹持,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头部及弧形连接部进入或者移出眼组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杆部不进入眼组织内,不易损伤眼组织,且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眼组织。尺寸的眼组织。尺寸的眼组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眼科扩张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具的
,特别是指一种眼科扩张器。

技术介绍

[0002]在眼科晶状体手术中,晶状体囊袋的稳定性对于前、后房压力的维持尤其重要。对于晶状体半脱位,由于晶状体悬韧带的部分松弛或断裂,囊袋赤道部及后囊不稳定,容易出现灌注液自悬韧带松弛处进入后房,使后房压力升高,引玻璃体脱出进入前房,起前房玻璃体疝,前房浅,出现后囊膜皱缩、移位、甚至破裂,进一步加剧眼内压升高,虹膜脱出眼外,导致手术难度加大,人工晶状体及囊袋张力环难以一期植入囊袋内。当前,临床上常运用囊袋拉钩或虹膜拉钩固定晶状体前囊,达到稳定囊袋的作用。但囊袋拉勾或虹膜拉钩仅仅固定前囊部分区域,属于点对点支撑固定,对于囊袋赤道部及后囊均无效,在晶状体悬韧带断裂或松弛范围较大时,后囊膜更容易涌入前房,导致前房不稳定。
[0003]在眼科一些陈旧性葡萄膜炎或者眼外伤患者中,由于既往炎症刺激,虹膜后粘连,瞳孔小。在玻璃体切割手术中,小瞳孔使得视野小,手术操作复杂,周边玻璃体难以切除干净,术后容易出现网膜增殖,牵拉视网膜脱离,再次加大手术风险。当前,临床上往往借助虹膜拉勾扩大瞳孔,或者囊膜剪开大瞳孔,使内眼手术得以进行。虹膜拉勾需要额外在角膜缘做切口,且放置拉勾数量有限,瞳孔扩大为正方形,扩大范围较局限;采用囊膜剪开大瞳孔,由于是破坏性损伤,术中容易出血,且术后瞳孔难以恢复至原始状态。
[0004]专利号为ZL 201920080052.2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眼科晶状体半脱位囊袋撑开器,可以用于眼科半脱位手术中将囊袋扩张,但是该扩张器两侧均有弯折部,使得植入时不容易进入囊袋,且容易造成切口被撕扯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维持眼组织形态,且可防止植入时切口被撕扯的眼科扩张器。
[0006]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0007]一种眼科扩张器,其包括杆部、头部及弧形连接部,弧形连接部为非闭合的圆环结构的,该弧形连接部的一端连接头部,另一端连接杆部,所述杆部与弧形连接部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头部为弯弧结构。
[0008]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眼科扩张器可用于眼科手术中撑开虹膜、晶状体囊袋等组织,维持眼组织的形态,通过设置非闭合的圆环结构的弧形连接部,其作用是进入眼组织后起到撑开、扩张眼组织的作用,头部为弯弧结构,可以防止本技术进入眼组织时损伤眼组织,杆部用于手术过程中进行夹持,使本技术头部及弧形连接部进入或者移出眼组织。相较于现有的用于眼科晶状体半脱位囊袋撑开器,本技术由于杆部不进入眼组织内,不易损伤眼组织,且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眼组织。
[0009]进一步,所述头部为圆环、球形或相较于弧形连接部反向凸起的弯弧结构中的任
意一种。
[0010]进一步,所述弧形连接部为具有多个间隔凸起的波浪形结构。
[0011]进一步,所述弧形连接部具有至少一弧形凸起,弧形凸起与弧形连接部不在同一平面上。
[0012]进一步,所述杆部与弧形连接部之间设有一过渡部,该过渡部为一具有横杆及纵杆的L形连接杆,L型连接杆的横杆及纵杆圆弧过渡,L型连接杆的横杆与弧形连接部圆弧过渡配合,杆部的一端与L型连接杆的纵杆圆弧过渡配合。
[0013]进一步,所述杆部相对于该L型连接杆的横杆呈倾斜设置。
[0014]进一步,所述弧形连接部的角度为90
°
~360
°
,直径为5~15mm。
[0015]进一步,所述杆部、头部及弧形连接部采用高分子材料或金属材料,生物组织相容性好,柔韧性好,弹性好,不易损伤眼组织。
[0016]本技术还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0017]一种眼科扩张器,其包括杆部及弧形连接部,弧形连接部为非闭合的圆环结构的,该弧形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一杆部,杆部与弧形连接部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0018]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眼科扩张器可用于眼科手术中撑开虹膜、晶状体囊袋等组织,维持眼组织的形态,通过设置非闭合的圆环结构的弧形连接部,其作用是进入眼组织后起到撑开、扩张眼组织的作用,杆部用于手术过程中进行夹持,使本技术弧形连接部进入或者移出眼组织。相较于现有的用于眼科晶状体半脱位囊袋撑开器,本技术由于弧形连接件两端的杆部不进入眼组织内,不易损伤眼组织,且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眼组织。
[0019]进一步,所述弧形连接部可为单个的非闭合圆环结构或采用两个半圆环形弧形连接部一端拼接在一起的非闭合圆环结构,两个半圆环形的弧形连接部之间通过连接头连接在一起。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另一实施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头部结构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头部结构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0028]如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眼科扩张器,其包括杆部1、头部2及弧形连接部3,弧形连接部3为非闭合的圆环结构的,该弧形连接部3的一端连接头部2,另一端连接杆部1,所述杆部1与弧形连接部3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头部2为弯弧结构。
[0029]所述杆部1用于手术过程中进行夹持,使本技术头部及弧形连接部3进入或者移出眼组织,该杆部1与弧形连接部3设置在不同的平面,即杆部1与弧形连接部3之间设有一过渡部11,如图1及图2所示的图中,该过渡部11为一具有横杆111及纵杆112的L形连接杆,L型连接杆的横杆111及纵杆112圆弧过渡,L型连接杆的横杆111与弧形连接部3圆弧过渡配合,杆部1的一端与L型连接杆的纵杆112圆弧过渡配合,且杆部1相对于该L型连接杆的横杆111呈倾斜设置。
[0030]所述头部2为圆头或者弯弧设计,可以防止本技术进入眼组织时损伤眼组织,该头部2的结构可如图3所示的圆环结构,也可为如图4所示的球头结构,可也可为其他非闭合或者闭合的凸起弯弧结构。
[0031]所述弧形连接部3为一非闭合的圆环结构,其作用是进入眼组织后起到撑开、扩张眼组织的作用。该弧形连接部3的角度为90
°
~360
°
,直径为5~15mm,弧形连接部3的一端连接头部2,另一端连接杆部1。杆部1与头部2的直径与弧形连接部3的直径相对应,杆部1及头部2与弧形连接部3的连接方式可采用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可做成两种模式,如图1所示的模式为顺时针模式,即头部2、弧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眼科扩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杆部、头部及弧形连接部,弧形连接部为非闭合的圆环结构的,该弧形连接部的一端连接头部,另一端连接杆部,所述杆部与弧形连接部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头部为弯弧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科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为圆环、球形或相较于弧形连接部反向凸起的弯弧结构中的任意一种。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眼科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连接部为具有多个间隔凸起的波浪形结构。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眼科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连接部具有至少一弧形凸起,弧形凸起与弧形连接部不在同一平面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科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杆部与弧形连接部之间设有一过渡部,该过渡部为一具有横杆及纵杆的L形连接杆,L型连接杆的横杆及纵杆圆弧过渡,L型连接杆的横杆与弧形连接部圆弧过渡配合,杆部的一端与L型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浩博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