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刻度药液注射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1248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刻度药液注射笔,其包括按钮、旋钮、笔身管、第一传动导套、第二传动导套、传动齿套、离合齿轮、第一止退齿轮、第二止退齿轮、传动齿杆、螺旋杆、动力齿轮、螺母、连接管、针头、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和第三弹性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多刻度药液注射笔能够反复多次使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刻度药液注射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多刻度药液注射笔。

技术介绍

[0002]临床上的一些特殊病人例如糖尿病患者、肝炎患者等,需要经常在不同场合自己注射胰岛素、干扰素、生长素、疫苗等,其注射剂量精确度要求特别高,如使用旧式的一次性注射器,则需要先抽取药液,操作不方便,携带也不方便,且不能有效达到精确用药。现有技术中也存在一些药液注射笔,能够精确注射,并且能够将药液储存在注射笔内,便于携带,但这些药液注射笔大多只能一次性使用,使用过后难以恢复原来的状态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多次重复使用的多刻度药液注射笔。
[0004]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刻度药液注射笔,其包括按钮、旋钮、笔身管、第一传动导套、第二传动导套、传动齿套、离合齿轮、第一止退齿轮、第二止退齿轮、传动齿杆、螺旋杆、动力齿轮、螺母、连接管、针头、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和第三弹性件;
[0005]旋钮包括相连接的旋转头和旋转套管;旋转头位于笔身管第一端外侧,旋转套管可移动地设置在笔身管内;旋转套管上设有刻度,刻度能够透过笔身管或在笔身管第一端外侧被看到;
[0006]按钮可移动地穿过旋转头,按钮第一端位于旋转头外侧,按钮第二端位于旋转头内侧;第一弹性件第一端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在按钮上,第一弹性件第二端连接旋钮;
[0007]第一传动导套第一端位于旋转套管内,第一传动导套内设有螺旋延伸的第一凹槽;第二传动导套设置在第一传动导套内;第二传动导套外表面设有第一凸块,第一凸块与第一凹槽配合;第二传动导套第一端与旋钮连接;第二传动导套第二端内表面上设有向第二传动导套第一端的方向凸起的第一齿环;传动齿套和离合齿轮设置在第二传动导套内;传动齿套第一端相对于传动齿套第二端更靠近旋转头;传动齿套第二端设有向远离传动齿套第一端的方向凸起的第二齿环,第二齿环和第一齿环方向相反;离合齿轮包括用于与第一齿环配合的第三齿环以及用于与第二齿环配合的第四齿环;当沿朝向旋转头内侧的方向按压按钮时,按钮第二端直接或间接地与压向传动齿套第一端,第一齿环与第三齿环配合,第二齿环与第四齿环配合;当松开按钮时,第一齿环能够相对于第三齿环转动或第二齿环能够相对于第四齿环转动;
[0008]传动齿杆第一端伸入传动齿套内,传动齿套内表面设有第二凸块,传动齿杆上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凹槽,第二凸块与第二凹槽配合;传动齿杆第二端从第二传动导套第二端伸出;传动齿杆第二端端面上设有的第五齿环;螺旋杆第一端伸入传动齿杆内,螺旋杆上设有可沿轴向移动的动力齿轮,动力齿轮与螺旋杆周向联动地连接,动力齿轮上设有沿朝向螺旋杆第一端的方向凸起的第六齿环,当螺旋杆向传动齿杆第二端外侧的方向螺旋移
动时,第六齿环与第五齿环配合,当螺旋杆向传动齿杆第一端外侧的方向螺旋移动时,第六齿环能够相对于第五齿环转动;
[0009]第一止退齿轮设置在第一传动导套第二端,第一止退齿轮上设有向第一传动导套第二端外侧凸起的第七齿环;第二止退齿轮可沿轴向移动地设置在传动齿杆上并且与传动齿杆周向联动地连接,第二止退齿轮设有向传动齿杆第一端凸起的第八齿环,第八齿环用于与第七齿环配合;传动齿杆第一端设有凸环,第二弹性件设置在凸环和第二止退齿轮之间并提供将第二止退齿轮推向第一止退齿轮的力;当第二传动导套相对于第一传动导套向第一传动导套第一端外侧螺旋移动时,第八齿环与第七齿环配合;当第二传动导套相对于第一传动导套向第一传动导套第二端外侧螺旋移动时,第八齿环能够相对于第七齿环转动;
[0010]连接管第一端与第一传动导套第二端直接或间接地连接,连接管第二端用于直接或间接地且可拆卸地连接笔芯,笔芯能够直接或间接地连接针头;螺母可沿轴向移动地与连接管第一端连接;第三弹性件第一端与螺母第一端抵接,第三弹性件第二端与第一止退齿轮或第一传动导套第二端抵接;螺旋杆外表面设有外螺纹,螺母具有内螺纹,外螺纹与内螺纹配合,螺旋杆第二端穿过螺母并延伸向笔芯,螺旋杆第二端用于推动笔芯内的推块从而使得推块推动笔芯内的药液沿针头流出。
[00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笔身管上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朝向旋转套管的外表面并且能够对准刻度,第一开口上设有放大镜。
[00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多刻度药液注射笔还包括压筒,压筒设置在第二传动套内,压筒第一端设有卡接套以及位于卡接套外侧的环形槽,压筒第二端用于与传动齿套邻接;按钮第一端包括端板,端板位于旋转头的外侧;按钮第二端包括连接柱,连接柱与卡接套连接;第一弹性件第一端与环形槽抵接,第一弹性件第二端与旋转头抵接。
[00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卡接套内表面设有第三凸块,连接柱外表面设有第三凹槽,第三凸块与第三凹槽配合。
[00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螺旋杆上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四凹槽,动力齿轮内表面设有第四凸块,第四凸块与第四凹槽配合。
[001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多刻度药液注射笔还包括笔芯架,笔芯架用于放置笔芯;笔芯架第一端与连接管第二端可拆卸地连接,笔芯架第二端与针头连接。
[001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笔芯架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开口,第二开口朝向笔芯。
[001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连接管第一端外表面设有第五凸块,第一传动导套第二端设有第五凹槽,第五凸块与第五凹槽配合。
[001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连接管第一端内表面上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六凸块,第六凸块末端具有凹陷结构;螺母外表面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六凹槽,第六凹槽底端具有凸起的挡块;第六凸块与第六凹槽配合,凹陷结构与挡块配合。
[001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连接管外表面设有第七凸块,第一传动导套第二端设有第七凹槽,第七凸块与第七凹槽配合。
[002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多刻度药液注射笔还包括笔帽,笔帽用于可拆卸地与笔身管第二端连接。
[002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笔芯最大剂量为1.5mL,多刻度药液注射笔的刻度分为76
格,单次最大注射量为0.75mL。
[002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一齿环、第二齿环、第三齿环、第四齿环、第七齿环、第八齿环均包括沿周向均布的至少30个齿。
[002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一齿环相对于第三齿环转动时、第二齿环相对于第四齿环转动时或第八齿环相对于第七齿环转动时能够发出声音。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能够取得以下有益效果:
[0025]本专利技术的多刻度药液注射笔携带与使用方便,并且能够多次重复使用。具体地,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多组正转时周向联动、反转时能够相对转动的齿轮,使得调节注射量时起到推挤药液作用的螺旋杆不回退,推挤注射时螺旋杆能够被带动而移动,再次重复使用时能够推动螺旋杆进行复位。此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注射量,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可以通过放大镜观察刻度,方便视力不好的使用者使用;调节旋钮或推注药液时有声音,更方便患者的使用。
附图说明...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刻度药液注射笔,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钮、旋钮、笔身管、第一传动导套、第二传动导套、传动齿套、离合齿轮、第一止退齿轮、第二止退齿轮、传动齿杆、螺旋杆、动力齿轮、螺母、连接管、针头、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和第三弹性件;所述旋钮包括相连接的旋转头和旋转套管;所述旋转头位于所述笔身管第一端外侧,所述旋转套管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笔身管内;所述旋转套管上设有刻度,所述刻度能够透过所述笔身管或在所述笔身管第一端外侧被看到;所述按钮可移动地穿过所述旋转头,所述按钮第一端位于所述旋转头外侧,所述按钮第二端位于所述旋转头内侧;所述第一弹性件第一端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在所述按钮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第二端连接所述旋钮;所述第一传动导套第一端位于所述旋转套管内,所述第一传动导套内设有螺旋延伸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传动导套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导套内;所述第二传动导套外表面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一凹槽配合;所述第二传动导套第一端与所述旋钮连接;所述第二传动导套第二端内表面上设有向所述第二传动导套第一端的方向凸起的第一齿环;所述传动齿套和所述离合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导套内;所述传动齿套第一端相对于所述传动齿套第二端更靠近所述旋转头;所述传动齿套第二端设有向远离所述传动齿套第一端的方向凸起的第二齿环,所述第二齿环和所述第一齿环方向相反;所述离合齿轮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齿环配合的第三齿环以及用于与所述第二齿环配合的第四齿环;当沿朝向所述旋转头内侧的方向按压所述按钮时,所述按钮第二端直接或间接地与压向所述传动齿套第一端,所述第一齿环与所述第三齿环配合,所述第二齿环与所述第四齿环配合;当松开所述按钮时,所述第一齿环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三齿环转动或所述第二齿环能够相对于所述第四齿环转动;所述传动齿杆第一端伸入所述传动齿套内,所述传动齿套内表面设有第二凸块,所述传动齿杆上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凸块与所述第二凹槽配合;所述传动齿杆第二端从所述第二传动导套第二端伸出;所述传动齿杆第二端端面上设有的第五齿环;所述螺旋杆第一端伸入所述传动齿杆内,所述螺旋杆上设有可沿轴向移动的动力齿轮,所述动力齿轮与所述螺旋杆周向联动地连接,所述动力齿轮上设有沿朝向所述螺旋杆第一端的方向凸起的第六齿环,当所述螺旋杆向所述传动齿杆第二端外侧的方向螺旋移动时,所述第六齿环与所述第五齿环配合,当所述螺旋杆向所述传动齿杆第一端外侧的方向螺旋移动时,所述第六齿环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五齿环转动;所述第一止退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导套第二端,所述第一止退齿轮上设有向所述第一传动导套第二端外侧凸起的第七齿环;所述第二止退齿轮可沿轴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传动齿杆上并且与所述传动齿杆周向联动地连接,所述第二止退齿轮设有向所述传动齿杆第一端凸起的第八齿环,所述第八齿环用于与所述第七齿环配合;所述传动齿杆第一端设有凸环,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凸环和所述第二止退齿轮之间并提供将所述第二止退齿轮推向所述第一止退齿轮的力;当所述第二传动导套相对于所述第一传动导套向所述第一传动导套第一端外侧的方向螺旋移动时,所述第八齿环与所述第七齿环配合;当所述第二传动导套相对于所述第一传动导套向所述第一传动导套第二端外侧的方向螺旋移动时,所述第八齿环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七齿环转动;所述连接管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导套第二端直接或间接地连接,所述连接管第二端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源基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汇丰医用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