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配电采集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11139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力配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配电采集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不间断的对采集的实时数据是否在预设安全范围内进行判断;在异常数据信息传输完成后,每隔10分钟检查一次32位内核CPU是否处于空闲状态,优先传输异常数据信息。本发明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合理设置,能够使云主站对异常数据信息有反应时间,且能够保证信息通道的畅通;异常数据信息相对于安全数据信息的传输具有优先级,能够合理调配信息传输,避免由于某一时刻信息传输量过大影响异常数据信息的传输和处理,以公共的移动通信网络为载体,实现电力企业和用电企业对低压配电设备的工况监测和用电管理的智能化。监测和用电管理的智能化。监测和用电管理的智能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配电采集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配电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配电采集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智能配电采集终端装置用于低压配电设备的故障信息采集、运行状态采集、环境状况采集,将采集的电能信息、环境温湿度信息以及配电设备的热点温度进行显示并按设定时间进行存储,配电线路在线监测采集终端与智能线路故障指示器相配合,可实时监测线路的正常运行情况和故障发生状过程,检测并指示短路和接地故障,为配电线路对运行维护人员实时了解线路的运行状况,故障发生后的定位、维修等带来极大的便利。
[0003]目前在电力配电网中,支持GPRS通信的配电采集终端是一种安装在需要远程测控的现场设备的装置,用来测量现场设备的运行状况,以及将测量得到的信息变换成可在GPRS通讯网络内传输的数据格式,通过GPRS通信网络将配电采集终端输出的信息输送至监控中心,通过GPRS通信网络进行信息传输时,需将传输的信息以电磁波方式扩散至大气层中,但是对于任一终端设备,上行和下行数据传输速度会互相影响,同一时间传输较多的数据也会影响传输速度;随着配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普及,智能配电采集终端需要采集并传输的信息较多,信息传输量的减慢会影响信息传输的时效性,进而影响控制端对低压配电设备的有效监测和管理,因此,需要对智能配电终端采集系统进行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曝气装置结构复杂,搅拌过程阻力过大且容易受力不均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智能配电采集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智能配电采集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智能配电采集系统包括智能配电采集终端,智能配电采集终端采用32位内核CPU,设有液晶屏人机交互界面,集成电压、电流、温度采集接口以及GPRS 通讯接口;智能配电采集终端采集的信息通过移动通讯网络传输至云主站,所述32位内核CPU具有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参数设置和查询、控制、数据传输以及终端维护功能;所述数据处理功能包括以下内容:(1)将采集得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电信号;(2)将前述所得电信号根据所需显示信息,以数值或曲线的形式在人机交互界面显示;(3)根据实际工作要求,分别对采集数据设定预设安全范围,数据的传输方法包括:S1、对采集的实时数据是否在预设安全范围内进行判断;S2、如果超出预设安全范围则为异常数据信息,将异常数据信息实时传输至云主站,云主站根据获得的异常数据信息作出预警或发出控制指令;S3、如果采集的实时数据没有超出预设安全范围,则为安全数据信息,将安全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和排序;
S4、在异常数据信息传输完成后,每隔10分钟检查一次32位内核CPU是否处于空闲状态,即为空闲时段;S5、如果检查某一时刻处于空闲时段,则将S3中的安全数据信息根据排序依次传输至云主站;如果不处于空闲时段,则回到S3步骤;S6、如果在安全数据信息的传输过程中出现异常数据信息,则停止传输安全数据信息,优先传输异常数据信息。
[0006]具体的,所述智能配电采集系统还包括低压配电设备信息采集器、温度采集模块(安装在低压配电设备低压出线处,用于检测变压器的油温、低压桩头温度)、温度传感器(把温度模拟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专用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把湿度模拟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专用传感器)、电流互感器(依据电磁感应原理将一次侧大电流转换成二次侧小电流来测量的仪器)。
[0007]其中,数据采集功能包括:(1)低压配电设备运行状态采集:包括低压配电设备的油温、低压桩头温度、铜排温度、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2)环境状况采集:低压配电设备所处环境温湿度采集;(3)热点采集:低压配电设备的热点温度采集。
[0008]其中,数据存储功能为按照分类、发生时间对电信号及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参数设置和查询功能包括低压配电设备的时间、电流互感器变比、终端参数的校准;控制功能为通过云主站发送指令控制干接点分合闸。
[0009]在工作过程中,不间断的对采集的实时数据是否在预设安全范围内进行判断;在异常数据信息传输完成后,每隔10分钟检查一次32位内核CPU是否处于空闲状态;通过合理设置,能够使云主站对异常数据信息有反应时间,且能够保证信息通道的畅通;异常数据信息相对于安全数据信息的传输具有优先级,能够合理调配信息传输,避免由于某一时刻信息传输量过大影响异常数据信息的传输和处理。
[0010]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在现有智能配电采集系统的基础上对所采集的实时信息进行初步判断和分类,根据不同的优先级进行传输,使云主站能够快速有效的获取异常数据信息,进而及时作出预警或发出控制指令,避免经济损失;对安全数据信息根据排序依次传输,能够有效利用空闲时段,避免同一时间因为传输数据量过大影响传输速度;智能配电采集终端采用GPRS/CDMA 数据通讯方式,以公共的移动通信网络为载体,实现电力企业和用电企业对低压配电设备的工况监测和用电管理的智能化。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数据的传输流程示意图。
[0012]图2是32位内核CPU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
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实施例1一种智能配电采集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其中,所述智能配电采集系统包括智能配电采集终端、压配电设备信息采集器、温度采集模块(安装在低压配电设备低压出线处,用于检测变压器的油温、低压桩头温度)、温度传感器(把温度模拟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专用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把湿度模拟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专用传感器)、电流互感器(依据电磁感应原理将一次侧大电流转换成二次侧小电流来测量的仪器);其中智能配电采集终端包括2路控制输出,开/合双位置输出,接点交流250V、5A;1路告警输出,常开位置输出,接点交流250V、5A;通讯方式为GPRS/CDMA;计量精度:电压0.5%、电流0.5%、有功电能0.5%、无功电能1.0%。
[0016]其中,智能配电采集终端采用32位内核CPU,设有液晶屏人机交互界面,集成电压、电流、温度采集接口以及GPRS 通讯接口;智能配电采集终端采集的信息通过移动通讯网络传输至云主站,所述32位内核CPU如图2所示具有以下功能:1.数据采集功能数据采集功能包括:(1)低压配电设备运行状态采集:包括低压配电设备的油温、低压桩头温度、铜排温度、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2)环境状况采集:低压配电设备所处环境温湿度采集;(3)热点采集:低压配电设备的热点温度采集。
[0017]2.数据处理功能所述数据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配电采集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智能配电采集系统包括智能配电采集终端,智能配电采集终端采用32位内核CPU,设有液晶屏人机交互界面,集成电压、电流、温度采集接口以及GPRS 通讯接口;智能配电采集终端采集的信息通过移动通讯网络传输至云主站,其特征在于,所述32位内核CPU具有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参数设置和查询、控制、数据传输以及终端维护功能;所述数据处理功能包括以下内容:(1)将采集得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电信号;(2)将前述所得电信号根据所需显示信息,以数值或曲线的形式在人机交互界面显示;(3)根据实际工作要求,分别对采集数据设定预设安全范围,数据的传输方法包括:S1、对采集的实时数据是否在预设安全范围内进行判断;S2、如果超出预设安全范围则为异常数据信息,将异常数据信息实时传输至云主站,云主站根据获得的异常数据信息作出预警或发出控制指令;S3、如果采集的实时数据没有超出预设安全范围,则为安全数据信息,将安全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和排序;S4、在异常数据信息传输完成后,每隔10分钟检查一次32位内核CPU是否处于空闲状态,即为空闲时段;S5、如果检查某一时刻处于空闲时段,则将S3中的安全数据信息根据排序依次传输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柴浩庞玉超吴林郝成龙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皖宏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