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泥地脱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1117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06
一种车辆泥地脱困器,它涉及车辆脱困技术领域。它包含用于与车胎表面相配合的软梯带;连接于所述软梯带端部的、用于将所述软梯带一端固定在车胎上的安装带;以及,连接于所述软梯带另一端部的、用于将所述软梯带另一端与外界任意锚点固定的连接带;所述软梯带上等距设有若干横向受力带,所述横向受力带的间距为车胎周长的1/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泥地脱困器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脱困
,具体涉及一种车辆泥地脱困器。

技术介绍

[0002]轮胎是汽车驱动力的执行部件,它直接与路面接触靠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来驱动汽车移动。在野外行车时,由于路况复杂,稍有不慎便会使车辆的轮胎陷入凹坑中而无法为车辆提供足够的驱动力,此时车辆便无法移动,现有技术中,经常选用另一辆车将其脱出,但更多的情况下,难以从附近找出动力足够且携带牵引绳的车辆,进而导致陷入凹坑中的车辆难以脱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车辆泥地脱困器,将自身动力转换为牵引力实现自救,具有安装简便、价格低廉、无损于车辆且便于携带的优势。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泥地脱困器,包括:用于与车胎表面相配合的软梯带;连接于所述软梯带端部的、用于将所述软梯带一端固定在车胎上的安装带;以及,连接于所述软梯带另一端部的、用于将所述软梯带另一端与外界任意锚点固定的连接带;所述软梯带上等距设有若干横向受力带,所述横向受力带的间距为车胎周长的1/3-1/4,所述软梯带沿车辆移出方向放置,配合车轮自身转动逐步将车轮拉出泥坑。
[0005]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软梯带的两端设有供所述安装带和所述连接带安装的捆扎部。
[0006]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软梯带、所述安装带以及所述连接带均为高强涤纶材质。
[0007]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安装带的一端与所述软梯带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带的另一端为设有多个连续齿槽的扎带;所述捆扎部上设有供所述扎带装配的锁扣;所述锁扣上设有供所述扎带穿设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与所述齿槽相啮合的锁齿;所述锁扣上端设有设有与所述锁齿连接的、用于带动所述锁齿相对所述齿槽分离的弹性板。
[0008]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扎带和所述锁扣为尼龙-66材质。
[0009]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软梯带规格为2.8*0.4m,所述安装带长为0.5m。
[0010]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车辆泥地脱困器还包括用于收纳所述软梯带、所述安装带以及所述连接带的外包装袋。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
[0012]1、在本技术中,通过在车轮上固定软梯带,且将软梯带沿车轮移出方向放置,并将软梯带另一端固定在任意锚点,同时启动车辆,由车轮带动软梯带进行收卷,从而利用车轮的绞动拉力,使得车轮能够在软梯带的牵引作用下缓慢移出泥坑,整个使用过程中无
需对车辆部件进行改装或拆卸等,安装十分方便,且结构简单、体积小巧、便于携带。
[0013]2、在本技术中,通过在安装带一端设置扎带,在软梯带一端设置锁扣,一方面由于扎带为硬质尼龙材料,因此安装带能够较为方便的穿设于轮毂上的通孔;另一方面锁扣能够对扎带进行快速锁定,进而便于安装带和软梯带的连接,有效提高该泥地脱困器相对车轮的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实施例二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1、软梯带;2、安装带;3、连接带;11、横向受力带;12、捆扎部;21、齿槽;22、扎带;23、锁扣;231、通孔;232、锁齿;233、弹性板;4、锚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0021]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泥地脱困器,如图1所示,包括:用于与车胎表面相配合的软梯带1;连接于软梯带1端部的、用于将软梯带1一端固定在车胎上的安装带2;以及,连接于软梯带1另一端部的、用于将软梯带1另一端与外界任意锚点4固定的连接带3;软梯带1上等距设有若干横向受力带11,横向受力带11的间距为车胎周长的1/3-1/4,软梯带1沿车辆移出方向放置,确保软梯带1两端分别固定在车轮和外界锚点4后,发动车辆,轻踩油门,进而使得软梯带1配合车轮转动而进行收卷,进而逐步将车轮拉出泥坑,能将各类被困于泥地的轮式车辆方便快捷地脱困。
[0022]如图1所示,软梯带1的两端设有供安装带2和连接带3安装的捆扎部12,捆扎部12为套圈结构,进而方便与安装带2和连接带3进行捆扎,同时提高连接稳定性。
[0023]在本实施例中,该车辆泥地脱困器还包括用于收纳软梯带1、安装带2以及连接带3的外包装袋,在使用完毕后可将软梯带1、安装带2以及连接带3折叠起来收纳于外包装袋内,从而便于收纳携带。在本实施例中,软梯带1规格为2.8*0.4m,安装带2长为0.5m。软梯带1、安装带2以及连接带3均为高强涤纶材质,具有较高的强度,结实耐用,整体结构简单、安装简便,且价格低廉。
[0024]安装时,首先确保车辆稳定,将安装带2穿设于车轮的轮毂孔内,再将安装带2的两端分别与软梯带1端部的捆扎部12固定好,进而将软梯带1固顶在车轮上,再将软梯带1沿车辆的移出方向平铺放置,最后通过连接带3与软梯带1另一端的捆扎部12固定,再将连接带3
绑至外界锚点4上。需要说明的是,安装过程中需要避让轮胎的刹车部分,或其他尖锐物件,以免损伤产品。外界锚点4可以为移出方向上一颗结实的树或巨大的石头,本实施例中连接带3长度优选为5m,若连接带3不够长,可在增加若干条连接带3。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带3还可以为10m、20m等。
[0025]使用时,尽可能使旁观者远离至足够安全区域,再发动车辆,轻踩油门,由于软梯带1上的横向受力带11的间距为车胎周长的1/3-1/4,车胎每转动一周,其表面缠绕有3-4条横向受力带11,因此在车胎转动过程中将带动软梯带1沿车胎移出方向收卷,从而利用车胎的绞动力量,通过软梯带1对车胎施加牵引力,进而逐步将车胎拉出泥坑。
[0026]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泥地脱困器,如图2所示,包括:用于与车胎表面相配合的软梯带1;连接于软梯带1端部的、用于将软梯带1一端固定在车胎上的安装带2;以及,连接于软梯带1另一端部的、用于将软梯带1另一端与外界任意锚点4固定的连接带3;软梯带1上等距设有若干横向受力带11,横向受力带11的间距为车胎周长的1/3-1/4,软梯带1沿车辆移出方向放置,确保软梯带1两端分别固定在车轮和外界锚点4后,发动车辆,轻踩油门,进而使得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泥地脱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车胎表面相配合的软梯带(1);连接于所述软梯带(1)端部的、用于将所述软梯带(1)一端固定在车胎上的安装带(2);以及,连接于所述软梯带(1)另一端部的、用于将所述软梯带(1)另一端与外界任意锚点(4)固定的连接带(3);所述软梯带(1)上等距设有若干横向受力带(11),所述横向受力带(11)的间距为车胎周长的1/3-1/4,所述软梯带(1)沿车辆移出方向放置,配合车轮自身转动逐步将车轮拉出泥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泥地脱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梯带(1)的两端设有供所述安装带(2)和所述连接带(3)安装的捆扎部(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泥地脱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梯带(1)、所述安装带(2)以及所述连接带(3)均为高强涤纶材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辆泥地脱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带(2)的一端与所述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腊花
申请(专利权)人:义乌市全克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