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风患者用的中医辅助药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1053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公开了一种中风患者用的中医辅助药枕,包括药枕本体和底座,药枕本体安装于底座的顶部,药枕本体上设有两个通腔,两个通腔贯穿药枕本体,每个通腔内设有膨胀气囊;底座的内部设有两个与对应的通腔连通的通道,每个通道内设有充气管和泄气管,充气管的一端与膨胀气囊连通,充气管的另一端连通有充气气囊,充气管上安装有第一单向阀,泄气管与膨胀气囊连通,泄气管上安装有阀门;充气气囊连通有进气管,进气管上安装有第二单向阀。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利用膨胀气囊充气后膨胀挤压药枕本体,使得药枕本体中部隆起,且一个膨胀气囊继续膨胀并伸出通腔,从而阻碍患者转动头部,尽可能降低患者因头部朝上时呕吐而导致窒息的风险。息的风险。息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风患者用的中医辅助药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风患者用的中医辅助药枕。

技术介绍

[0002]脑卒中,又名脑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猝然晕倒、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塞、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因此,中风患者通常需要卧床,特别是对于半身不遂的中风患者而言,大部分时间都需要卧床。因此,中风患者可以选择药枕作为枕头,利用药枕中药物的挥发性及其所形成的药理环境对中风患者形成良性刺激,既能够改善睡眠情况,又能够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0003]当中风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时,极可能会发生应激性溃疡,出现呕吐症状,此时,若中风患者仰卧,极可能会因为呕吐物或血液造成窒息,严重危害生命健康。而普通的药枕并不能限制中风患者的卧床姿势,存在中风患者病情较重时呕吐导致窒息的风险,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在需要时长时间限制中风患者的头部偏向一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中风患者用的中医辅助药枕,以解决普通药枕存在中风患者因呕吐物而窒息的较大风险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风患者用的中医辅助药枕,包括药枕本体,还包括底座,药枕本体固定安装于底座的顶部,药枕本体上设有两个通腔,两个通腔沿竖向贯穿药枕本体,每个通腔内设有膨胀气囊;所述底座的内部设有两个通道,两个通道分别与两个通腔连通,每个通道内设有充气管和泄气管,充气管的一端与膨胀气囊连通,充气管的另一端连通有充气气囊,充气管上安装有将气体导入膨胀气囊的第一单向阀,所述泄气管与膨胀气囊连通,泄气管上安装有用于控制泄气管通断的阀门;所述充气气囊连通有进气管,进气管上安装有将气体导入充气气囊的第二单向阀。
[0006]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使用普通药枕时,即使中风患者入睡前将头部偏向一边,但入睡后中风患者可能会翻身变成仰卧,此时头部朝上,若此时中风患者呕吐,就很有可能会因呕吐物而窒息,存在风险。而本方案中,在中风患者病情较重时,利用充气气囊和充气管向膨胀气囊充气,膨胀气囊的体积逐渐变大,由于药枕本体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因此,药枕本体能够在膨胀气囊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形变,药枕本体的中部(两个通腔之间的药枕本体)受到挤压力而向中间隆起,从而使得药枕本体中部高于药枕本体的其他部位,以便中风患者的头部偏向一边,不易朝上。
[0007]同时,两个膨胀气囊中的一个膨胀气囊继续膨胀伸出通腔,形成阻碍墙,中风患者的头部偏向远离阻碍墙的一边入睡后,阻碍墙能够阻碍中风患者入睡后转动头部,尽量确保中风患者的头部始终偏向一边,从而尽可能降低中风患者因呕吐物而窒息的风险。
[0008]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药枕本体的顶面呈曲面,且曲面的凹陷面朝向所述底座。
[0009]本方案中,药枕本体的顶面呈曲面,当中风患者的头部枕在药枕本体的顶部时,更容易使得中风患者的头部偏向一边。
[0010]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有L型安装板,L型安装板上转动连接有螺纹杆,L型安装板上竖向滑动连接有与螺纹杆螺纹连接的螺母,螺母固定连接有限位板,限位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垫层。
[0011]本方案中,螺纹杆与螺母组成滚珠丝杠副。在中风患者的头部枕在药枕本体上并偏向一边时,转动螺纹杆,由于螺纹杆与螺母螺纹连接,且螺母滑动连接在L型安装板上,因此,螺母带动限位板向下运动并靠近中风患者的头部,直至限位板的垫层与中风患者的头部接触,防止中风患者入睡后转动头部,避免头部朝上,彻底消除中风患者因呕吐物而窒息的风险。
[0012]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底座的底面连接有调节板,调节板远离底座的一端铰接有横板,横板上固定安装有用于驱动调节板转动的驱动组件一。
[0013]本方案中,调节板在驱动组件一的驱动下,能够绕调节板与横板的铰接点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得躺在横板上的中风患者的上身能够倾斜,即使得中风患者的上身抬高15
°-
30
°
,方便护理。
[0014]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调节板朝向底座的一侧连接有软垫。
[0015]本方案中,在调节板上设置软垫,提高中风患者躺在调节板上时的舒适性。
[0016]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调节板和软垫均设有通槽,通槽内设有拍背板,调节板朝向横板的一侧壁固定安装有用于驱动拍背板沿通槽移动的驱动组件二。
[0017]本方案中,利用驱动组件二驱动拍背板在通槽内移动,从而对中风患者的背部进行轻轻拍打,疏通中风患者的脉络,促进排痰。
[0018]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驱动组件一包括推杆电机一和推杆一,推杆一与推杆电机一的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推杆一远离推杆电机一的一端与调节板朝向横板的一侧壁相抵。
[0019]本方案中,驱动组件一种的推杆电机一带动推杆一移动,从而推动调节板转动。
[0020]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推杆一远离推杆电机一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滚轮。
[0021]本方案中,滚轮与调节板朝向横板的一侧壁相抵,推杆电机一工作时,滚轮滚动,减少调节板转动时遇到的阻力和磨损。
[0022]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驱动组件二包括推杆电机二和推杆二,推杆二与推杆电机二的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推杆二远离推杆电机二的一端与拍背板固定连接。
[0023]本方案中,驱动组件二中的推杆电机二带动推杆二移动,从而带动拍背板在通槽内移动,实现拍背。
[0024]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调节板朝向底座的一侧壁开设有安装凹槽,底座的底面设有与安装凹槽适配的安装块。
[0025]本方案中,通过安装块与安装凹槽的配合,实现底座可拆卸安装在调节板,从而方便人员拆卸底座和调节板。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一种中风患者用的中医辅助药枕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8]图3为图1的右视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一种中风患者用的中医辅助药枕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软垫的局部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药枕本体1、底座2、左通腔3、右通腔4、膨胀气囊5、通道6、充气管7、泄气管8、充气气囊9、第一单向阀10、阀门11、进气管12、第二单向阀13、L型安装板14、螺纹杆15、螺母16、限位板17、垫层18、调节板19、安装块20、横板21、推杆电机一22、推杆一23、滚轮24、软垫25、通槽26、拍背板27、推杆电机二28、推杆二29。
[0033]实施例一
[0034]本实施例基本如图1所示:一种中风患者用的中医辅助药枕,包括药枕本体1和底座2,药枕本体1固定安装于底座2的顶部,具体地,药枕本体1通过魔术贴粘接在底座2的顶部,方便药枕本体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风患者用的中医辅助药枕,包括药枕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药枕本体固定安装于底座的顶部,药枕本体上设有两个通腔,两个通腔沿竖向贯穿药枕本体,每个通腔内设有膨胀气囊;所述底座的内部设有两个通道,两个通道分别与两个通腔连通,每个通道内设有充气管和泄气管,充气管的一端与膨胀气囊连通,充气管的另一端连通有充气气囊,充气管上安装有将气体导入膨胀气囊的第一单向阀,所述泄气管与膨胀气囊连通,泄气管上安装有用于控制泄气管通断的阀门;所述充气气囊连通有进气管,进气管上安装有将气体导入充气气囊的第二单向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风患者用的中医辅助药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枕本体的顶面呈曲面,且曲面的凹陷面朝向所述底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风患者用的中医辅助药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有L型安装板,L型安装板上转动连接有螺纹杆,L型安装板上竖向滑动连接有与螺纹杆螺纹连接的螺母,螺母固定连接有限位板,限位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垫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风患者用的中医辅助药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底面连接有调节板,调节板远离底座的一端铰接有横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道涵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