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加热多相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0471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磁加热多相分离装置,其包括电磁控制柜、分液汇管、第一电磁加热装置、集液管、多相分离罐、第二电磁加热装置构成,电磁控制柜与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电磁加热装置、流量计、压力表、温度仪及液位计通过电缆连接,分液汇管分别与第一电磁加热装置下侧进液口连接,第一电磁加热装置上侧出液口与集液管连接,集液管右端与多相分离罐左端焊接联通,多相分离罐右端与第二电磁加热装置的进出液管相连;本方案中的电磁加热多相分离装置其具有安全可靠、高效节能、智能环保、自动清垢特点,在使用时其可以达到水电分离,无排烟排气,无尘,智能化控制,无人值守。无人值守。无人值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加热多相分离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田中转站加热炉
,具体涉及一种电磁加热多相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油田中转站、联合站中由各油井采出经各计量间输送来的混合液经沉降分离后均进入二合一加热炉、三合一加热炉或四合一、五合一加热炉进行加热分离,原油经收集脱水储存或外输,天然气经干燥输送给上述加热炉燃烧使用或外输,含油污水经加热送至各油井井口伴热。除上述加热炉外还有列管式加热炉、脉冲式加热炉等等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而这些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的加热炉存在有如下缺点:1,存在安全隐患,由于天然气具有易燃易爆特性,天然气燃烧时产生的温度达到上千度,管理出现漏洞或设备老化均可能发生火灾或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重大损失,如调试投产时发生爆炸,使用时将火管烧坏引起爆炸等现象在各油田时有发生。2,浪费能源,上述加热炉均设计有排烟管,排烟温度均大于200度,热效率通常在80%左右,可以说有近20%热能被浪费。同时热量排进大气层对气候也会造成影响。3,不环保,烟管的存在必然要有烟气排放进大气,无论如何净化,均会存在灰尘微粒造成污染。4,浪费资源,增加管理成本。为避免发生事故,就需要增加人员加强巡视,安装气体检测设备和报警设施及救灾设施。因此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加热多相分离装置,该电磁加热多相分离装置其具备安全可靠、高效节能以及智能环保的优点。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电磁加热多相分离装置,所述电磁加热多相分离装置包括:
[0006]电磁控制柜;
[0007]分液汇管,所述分液汇管的进液口与井口采出液相连;
[0008]多个第一电磁加热装置,多个所述第一电磁加热装置竖直并排布置,其中每一所述第一电磁加热装置包括位于底端的下侧进口和位于顶端的上侧出口;
[0009]集液管,所述分液汇管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一电磁加热装置的下侧进口相连通,所述集液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磁加热装置的上侧出口相连通;
[0010]多相分离罐,所述多相分离罐包括设置在其内腔中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以及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以及第三隔板沿液体输送方向依次竖直布置在所述多相分离罐内腔中,其中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多相分离罐内腔前端形成沉降区,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形成油滴捕集区,所述第二隔板与第三隔板之间形成集油区,所述第三隔板与多相分离罐内腔后端形成集水区,所述第一隔板相邻于所述第二隔板的侧面上设置有多个向下倾斜的集油板,所述第二隔板相邻于所述第一隔板的侧面上设置有多个向下倾斜的集油板,所述集水区的上侧罐体设置有天然气出口,所述集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多相分
离罐的前端内腔相连通;
[0011]输油管,所述输油管一端与所述集油区相连通,其另一端水平穿出所述多相分离罐向外延伸;
[0012]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一端与所述集水区相连通,其一端穿出所述多相分离罐向外延伸;
[0013]以及第二电磁加热装置,所述第二电磁加热装置其下侧的下侧进口与所述集油区底端相连通,所述第二电磁加热装置其上侧的上侧出口与所述集水区相连通。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上部与所述多相分离罐的顶部之间预留有通道,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多相分离罐的顶部和底部均预留有通道,所述第三隔板上部与所述多相分离罐的顶部之间预留有通道。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板的上端安装位置高于所述第一隔板的上端安装位置,所述第三隔板的上端安装位置高于所述第二隔板的上端安装位置。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磁加热装置和第二电磁加热装置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电磁加热装置包括电磁加热管,所述电磁加热管的外侧安装有保温隔热层,其中所述保温隔热层外部缠绕有电磁线圈。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磁加热装置还包括自动清垢装置,所述自动清垢装置包括驱动器、传动轴以及多组圆环刮板,其中所述驱动器与所述传动轴相连,用于带动所述传动轴升降移动,多组所述圆环刮板竖直间隔安装在所述传动轴上,所述传动轴位于所述电磁加热管内腔中。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磁加热装置还包括集污管,其中所述集污管连接在所述电磁加热管的下端。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磁加热装置还包括螺旋输送器,所述螺旋输送器安装在所述集污管内。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天然气出口上还安装有捕雾器。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水管位于所述集水区的一端还安装有浮球液位开关阀。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液汇管其邻近进液口的一端处还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流量计以及温度传感器。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中的电磁加热多相分离装置其具有安全可靠、高效节能、智能环保、自动清垢特点,在使用时其可以达到水电分离,无排烟排气,无尘,智能化控制,无人值守。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的电磁加热多相分离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的电磁加热多相分离装置俯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的电磁加热多相分离装置侧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的电磁加热装置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9]参见附图1至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加热多相分离装置,其包括电磁控制柜1、分液汇管2、第一电磁加热装置3、集液管4、多相分离罐5、第二电磁加热装置6构成,电磁控制柜与本专利技术中的电磁加热装置、流量计、压力表、温度仪及液位计通过电缆连接,分液汇管2分别与第一电磁加热装置下侧进液口14连接,第一电磁加热装置3上侧出液口15与集液管4连接,集液管4右端与多相分离罐5左端焊接联通,多相分离罐5右端与第二电磁加热装置6的进出液管相连。含油气水及杂质混合液经过分液汇管2由第一电磁加热装置3下侧进入缓慢上移,同时经过电磁加热管10加热,使加热的混合液由第一电磁加热装置3上侧口流出进入集液管4,再进入多相分离罐5的沉降区A进行油气水杂质初步分离,分离出的天然气沿着分离罐内顶部向右移动经捕雾器28过滤由管道排到集气装置或使用,分离出的油浮在含油污水的上部由沉降区A上部经油滴捕集区B顶部进入集油区C,通过液位控制仪25将油抽至储油罐,含少量油的油水混合液由第一隔板22顶部进入油滴捕集区B,由上向下运移过程中,经过倒“人”形通道,使水中的小油滴互相碰撞聚集成大油滴,大油滴接触到倒“人”形斜板并沿着斜板向上移动直至浮到液面和其他油液进到集油区C。分离后的水在油滴捕集区B下移经第二隔板23底部进入集油区C下部,再进入第二电磁加热装置6下侧进水管进入电磁加热管10加热,加热后的水经第二电磁加热装置6上侧出口15管进入分离罐的集水区D,然后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加热多相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多相分离装置包括:电磁控制柜;分液汇管,所述分液汇管的进液口与井口采出液相连;多个第一电磁加热装置,多个所述第一电磁加热装置竖直并排布置,其中每一所述第一电磁加热装置包括位于底端的下侧进口和位于顶端的上侧出口;集液管,所述分液汇管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一电磁加热装置的下侧进口相连通,所述集液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磁加热装置的上侧出口相连通;多相分离罐,所述多相分离罐包括设置在其内腔中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以及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以及第三隔板沿液体输送方向依次竖直布置在所述多相分离罐内腔中,其中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多相分离罐内腔前端形成沉降区,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形成油滴捕集区,所述第二隔板与第三隔板之间形成集油区,所述第三隔板与多相分离罐内腔后端形成集水区,所述第一隔板相邻于所述第二隔板的侧面上设置有多个向下倾斜的集油板,所述第二隔板相邻于所述第一隔板的侧面上设置有多个向下倾斜的集油板,所述集水区的上侧罐体设置有天然气出口,所述集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多相分离罐的前端内腔相连通;输油管,所述输油管一端与所述集油区相连通,其另一端水平穿出所述多相分离罐向外延伸;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一端与所述集水区相连通,其一端穿出所述多相分离罐向外延伸;以及第二电磁加热装置,所述第二电磁加热装置其下侧的下侧进口与所述集油区底端相连通,所述第二电磁加热装置其上侧的上侧出口与所述集水区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多相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上部与所述多相分离罐的顶部之间预留有通道,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多相分离罐的顶部和底部均预留有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星海刘澜涛王心抒刘洪涛
申请(专利权)人:欧森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